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42章 苦心孤诣试古方 三叔甘为试药人

------

第四十二章 苦心孤诣试古方 三叔甘为试药人

抱着几大包散发着浓郁草药清香的药材回到家,陈彦立刻成为了全家瞩目的焦点。

“彦儿,你这抱的是啥?”祖母王氏最先围上来,好奇地看着油纸包里的各色药材。

“哥,是糖吗?”已经能跑会跳的妹妹陈秀(张桂娘所出)踮着脚尖,奶声奶气地问。

连襁褓中的小弟陈康(李秀娟所出)都似乎被这奇特的味道吸引,咿咿呀呀地挥着小手。

陈彦将药材小心地放在自己小书房的地上,然后找到了正在院子里抽闷烟、愁眉不展的祖父陈满仓。

“爷爷。”陈彦走上前,小脸上带着认真。

“嗯?彦儿回来了?”陈满仓回过神来,看到孙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目光随即落在他身后那堆药材上,疑惑道,“这些是……”

“爷爷,”陈彦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清晰地说道,“昨天听您和爹说了徭役的事,孙儿心里很担心。夏日服徭役,最怕的就是中暑发痧。孙儿在师父家的藏书中,曾偶然看到一个古方,说是能解暑辟秽,预防和治疗暑湿之症。孙儿便想着,试着配一些出来。若是爹、二叔、三叔,或者村里哪位叔伯真要去服役,带上一些,说不定关键时刻能救急。孙儿已经向师父告假两日,专门来做这件事。”

陈满仓听完孙子这一长串条理分明的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惊讶,有欣慰,更有深深的感动。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年仅七岁、本该只知读书玩乐的孙子,竟将大人的忧患放在了心上,并且还想到了如此实际又周全的办法!虽然他对什么“古方”将信将疑,但孙子这份超越年龄的孝心和担当,却让他老怀大慰。

这两年,陈彦的聪慧和主见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全家人。很多时候,家里遇到些难事,陈满仓甚至会下意识地想听听这个孙子的看法。此刻,尽管觉得配药一事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出于对孙子的信任和那份不忍拂逆的慈爱,他并没有反对。

他用力吸了一口旱烟,缓缓吐出烟雾,点了点头:“难为你有这份心了……既然是你师父书里看的方子,想必有些道理。只是……彦儿,这配药可不是闹着玩的,草根树皮性子不同,胡乱吃要出事的,你可有把握?”

“爷爷放心,”陈彦郑重保证,“孙儿会严格按照古方记载的份量和制法来,绝不会胡乱配制。先做出少许,孙儿会……会先找人试试效果,确认无事无害,才会考虑给爹和叔伯们用。”

见孙子考虑得如此周到,陈满仓最后一点疑虑也打消了,挥挥手道:“好,好,你既有成算,便去做吧。需要什么帮手,或是要烧火熬药,就跟你奶奶、你娘说,让她们帮你。”

得到了祖父的首肯,陈彦心中大定。

接下来的两天,陈家小院靠近陈彦书房的那一角,便时常飘起一股独特的、混合着多种草药气息的味道。

配制“藿香正气散”并非易事。虽然记得主要成分,但具体的剂量配比、药材的炮制处理(如哪些需研磨,哪些需煎煮提取)、以及最终是做成散剂还是汤剂(水剂难度更大,不易保存,陈彦最终决定先做散剂),都需要反复试验。

第一步是药材的初步处理。陈彦指挥着来帮忙的祖母和母亲,将买来的药材仔细筛选,去除杂质。然后,需要研磨成粉的,如白芷、甘草、陈皮等,便由力气最大的三叔陈延岳出马,用小石臼一点点捣碎、研磨成细粉。这个过程枯燥且费力,陈延岳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抱怨连连,但每次看到大侄子那认真专注的小眼神,又只好认命地继续干活。

“大侄子,三叔这膀子都快不是自己的了……你这方子到底靠不靠谱啊?”

“三叔,辛苦你了,快了快了,等配好了第一个给你试用!”

需要煎煮提取的,如藿香、紫苏等具挥发性的药材,则在陈彦的指导下,由祖母王氏掌控火候,用小陶罐小心地煎煮、浓缩取汁。

整个过程中,陈彦如同一个小小总指挥,时而查看药材研磨的细度,时而品尝一下药汁的浓度(极其小心地舔一点),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计算着各种药材粉末和药汁的混合比例。他那副严肃认真的小模样,让家里的大人们既觉得新奇有趣,又不由得生出几分信服。

然而,最大的难题在于药效的验证。方子理论上可行,但具体到实际效果和安全性,必须有人试药。这个“重任”,毫无疑问地落在了最年轻力壮、且对陈彦几乎言听计从的三叔陈延岳身上。

于是,接下来的场景便时常在院里上演:

陈彦端着一碗黑乎乎、散发着难以形容的复杂气味的药汁,或者一小撮药粉,走到刚干完活正在歇息的陈延岳面前,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三叔,这是新配好的第……五号方,你尝尝看味道怎么样?感觉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延岳看着那碗不明液体或那撮可疑的粉末,脸皱成一团,五官都快要挤到一起了:“又……又试啊?大侄子,三叔的舌头都快尝不出味儿了……肚子也有点咕噜咕噜的……”之前的几次试验,有的味道苦涩无比,有的让他拉了半天肚子,有的则没什么特别感觉。

陈彦立刻拿出哄小孩的架势,又是保证这次改进了配方,又是许诺事后给他买镇上的桂花糕。最终,陈延岳总是在一声长叹后,视死如归地接过碗或粉末,屏住呼吸,一口闷下或吞下,然后被那古怪的味道呛得龇牙咧嘴,眼泪都快出来了。

吃完后,陈彦便会像个小大夫一样,围着他问个不停:“三叔,感觉怎么样?嘴里什么味道?肚子里是暖还是凉?有没有头晕或者想出汗的感觉?”

陈延岳则一边灌凉水冲淡嘴里的怪味,一边努力感受并描述着:“呃……苦,还有点麻……肚子里好像有点热乎气了……头不晕,就是被你这药折腾得有点晕……”

陈彦仔细记录下他的每一句反馈,然后继续调整配方。他不仅参考三叔的主观感受,还会观察他在午后最热的时候到太阳底下活动一会儿后的反应,与未服药时进行对比。

经过近十几次的反复调整、失败、再调整……陈延岳几乎成了专业的“试药员”,一看到大侄子端着碗过来就条件反射地想跑。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配方的逐步完善,药剂的反应越来越好,那种强烈的胃肠道副作用逐渐消失,而服用后那种口腔清凉、微微发汗、对抗暑热带来的烦闷感的效果开始显现并稳定下来。

终于,在第二天傍晚,陈彦再次让三叔服下最新配制的药剂,并让他在院子里劈了半个时辰的柴后,陈延岳抹着汗,惊奇地说道:“咦?大侄子,今天这药好像真有点不一样!喝了之后没那么燥得慌了,出汗也好像畅快了些,脑袋也不那么闷胀了!”

成功了!

陈彦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他几乎可以确定,他成功复制出了效果近似于“藿香正气散”的解暑药剂!

事不宜迟,他立刻将最终确定的配方和工艺流程详细记录下来。然后,他将祖父和父亲请来,向他们展示了试验结果和三叔的“用户体验”。

陈满仓和陈延峰看到陈延岳确实精神头比往日午后劳作时更好些,再听到他那番话,不由得又惊又喜,看向陈彦的目光充满了不可思议。

“彦儿,你……你真配成了?”陈延峰激动地问道。

陈彦用力点头:“嗯!虽然不敢说能治大病,但预防和缓解轻中度中暑症状,应该有效!”

“好!好小子!”陈满仓激动地一拍大腿,“需要多少药材?爷爷给你钱!再多配一些!”

有了祖父的支持,陈彦再次带着三叔奔赴镇上的“济世堂”。这次,他直接拿出了最终确定的药材清单和所需分量,一口气购买了能配制五十人份剂量的药材!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陈满仓毫不犹豫地掏了钱。

最后的批量制作,几乎成了陈家的集体活动。王氏和李秀娟负责药材的精细筛选和清洗;陈延峰和陈延岭负责所有需要研磨的药材,两人轮流上阵,石臼咚咚声不绝于耳;陈延岳则负责照看煎煮药汁的火候;连小妹妹陈秀都跟在母亲身后,学着辨认药材。

陈彦则负责最核心的步骤——严格按照比例,将各种药粉和浓缩药汁混合均匀,最后制成深褐色、散发着浓郁藿香、陈皮、紫苏等混合气味的细腻药散。然后,他找来家里所有的干净小布袋,将药散分成一小包一小包,每包正好是一次成人服用的剂量。

整整忙碌到深夜,五十份“陈彦版”藿香正气散终于全部制作完成,整齐地码放在桌上。

看着这些凝聚着自己两天心血、以及全家人共同努力的小药包,陈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身体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踏实感。

他知道,这些药散或许无法改变徭役的残酷本质,但至少,它是一份希望,一份他能为家人、为乡亲们争取到的、微不足道却可能至关重要的保障。

而全程参与、贡献了巨大“牺牲”的三叔陈延岳,此刻看着那些药包,表情复杂,最终化作一声嘟囔:“总算弄完了……大侄子,桂花糕可不能赖账啊……”

------

(第四十二章 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