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44章 离愁别绪送征役 书馆忽逢玉人来

------

第四十四章 离愁别绪送征役 书馆忽逢玉人来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官府的胥吏带着冰冷的文书和名册,如同秋日寒霜,降临了陈家沟。

最终,经过里正和族老的艰难协调与抽签,陈家需出两丁。陈延峰作为长子,责无旁贷地站了出来。同时,三叔陈延岳也因为年轻力壮、家中暂无幼子拖累(儿子尚在襁褓),被征调。此外,村里还有另外七八个青壮年一同被征。

出发的前夜,陈家气氛凝重。张桂娘默默地为丈夫和小叔子打点行装,除了必要的衣物和干粮,最重要的便是那用油纸仔细包裹、分成好几份妥善藏好的藿香正气散。陈彦又特意用厚实的棉布和木屑做了两个简易的“保温桶”,里面塞满了前一天晚上用硝石新制的、敲得碎碎的小冰块,叮嘱父亲和三叔一旦感觉燥热难耐,便取出少许含服或擦拭额颈。

“爹,三叔,这些药散和冰,关键时刻能顶大用,千万别舍不得。天气一热就先用上,预防比救治更重要。”陈彦不放心地一遍遍叮嘱。

“放心吧,彦儿,爹记住了。”陈延峰重重地点头,看着儿子,眼中充满了骄傲和不舍。

“有大侄子你这神仙宝贝,三叔我肯定全须全尾地回来!”陈延岳故作轻松地拍拍胸脯,但眼底深处的那丝紧张却瞒不过家人。

陈满仓和王氏更是千叮万嘱,尤其是对陈延峰:“峰儿,你是大哥,在外面要多照应着延岳,自己也千万保重……家里不用担心,有我们在……”

这一夜,陈家无人安眠。

翌日清晨,村口的古槐树下,挤满了送行的人。哭泣声、叮嘱声、叹息声混杂在一起,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离愁别绪。即将远行的男人们强作镇定,与家人做着最后的告别。

陈延峰抱着小女儿陈秀,亲了又亲,又摸了摸儿子陈彦的头,最后对站在一旁的二弟陈延岭嘱咐道:“延岭,爹娘和家里,就托付给你了。地里的活计你多费心,有什么难处就去找里正和族老商量,千万别硬扛。你嫂子身子弱,彦儿又要读书,家里里外外……”

他絮絮叨叨,事无巨细地交代着,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他,此刻却变得异常啰嗦,眼神里充满了对家的牵挂和不放心。

陈延岭红着眼圈,不住地点头:“大哥,你放心,我都晓得,家里有我!你和三弟一定要平安回来!”

就在这时,里正和负责带队的胥吏交谈了几句,走过来提高了声音对送行的人群说道:“乡亲们,都先静一静!听我说一句!”

人群稍稍安静下来。

里正继续道:“刚和差爷确认了,咱们这次服的徭役,是去修缮通往府城的那段官道!活儿是平整路面、夯实路基、清理边沟,虽然也辛苦,但比去挖河修堤、筑城守塞要强得多!至少不用日夜泡在水里,也不用担心蛮子打过来!工期也不算太长,说是两个月就能轮换一批!大家伙儿都把心放宽些,把他们好好送走,咱们在家里等着他们平安归来!”

这番话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原本绝望悲伤的气氛缓和了不少。虽然离别依旧痛苦,但至少不是去赴死役,这让家属们的心中多少燃起了一丝希望。人群中响起了一片松口气的唏嘘声和更加殷切的叮嘱。

“听到了吗?是修路!还好还好……”

“当家的,去了好好干,别偷懒,但也别逞强……”

“两个月就能回来一批,盼头大了!”

陈彦站在母亲身边,看着父亲那絮叨却充满温情的背影,看着母亲强忍泪水的模样,看着祖母偷偷抹眼泪,看着三叔努力逗弄自己儿子却笑得比哭还难看的表情,鼻子一阵发酸。尽管得知役务相对轻松,他依然深深体会到这个时代底层百姓面对国家征役时的无奈与艰辛。但里正的消息确实驱散了最沉重的阴霾,让这场离别多了几分盼头。

终于,胥吏催促启程。男人们背上行囊,一步三回头地汇入征夫的队伍,缓缓消失在村口的土路尽头。

送行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空气中弥漫的悲伤中掺杂了一丝新的希望。

送走了父亲和三叔,陈家的生活仿佛被抽走了主心骨,显得有些空荡和沉寂。陈彦将担忧压在心底,更加专注于学业。他知道,唯有自己争气,将来或许才能真正改变家人乃至更多人的命运。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陈彦照常来到赵府。刚进院门,便听到堂屋里传来一阵不同于往日的、格外欢快的谈笑声,其中还夹杂着一个陌生的、温婉的女声。

他好奇地望过去,只见师母赵夫人正拉着一位年近三十的妇人的手,两人坐在椅上,相谈甚欢。师母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灿烂的笑容,是陈彦平日少见的光彩。那陌生妇人穿着淡雅的藕荷色襦裙,梳着利落的妇人发髻,面容与师母有五六分相似,只是更加年轻秀美,眉宇间带着一股书卷气的温婉和一丝为人母的柔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彦连忙上前,恭敬地行礼:“师母早安。”

赵夫人见到他,笑得更加开心,招手道:“彦儿来了,快过来。快来见过你大师姐。”

那妇人也微笑着站起身,目光温和地看向陈彦。

“大师姐?”陈彦有些惊讶,连忙再次行礼,“陈彦见过大师姐。”

赵夫人笑着介绍:“这是我那大女儿,赵露,嫁与邻县林家,你唤她大师姐便是。她呀,是带着孩子回娘家省亲,住些日子。”

“原来是赵师姐, wele……欢迎您回来。”陈彦差点顺口说出英文,连忙改口。

林师姐掩口轻笑,声音柔和悦耳:“娘常在家书中提起父亲收了一位天资卓绝的小师弟,今日一见,果然灵秀非凡,器宇不凡。爹爹好福气。”她谈吐得体,落落大方,显然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又寒暄了几句,陈彦便告退前往书房。赵夫人笑着叮嘱:“修远和馨儿怕是已经在书房了,你去吧。”

陈彦点头,走向书房。推开虚掩的房门,果然看到师兄赵修远正端坐在书案前,而他旁边另一个小一些的书案后,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正襟危坐,赵修远手里拿着一本《千字文》,正指着上面的字,耐心地教着:“馨儿你看,这个字念‘天’,天空的天。上面一横,下面一个大……”

听到开门声,两人都回过头来。

刹那间,陈彦只觉得眼前一亮。

那小女孩约莫五六岁年纪,穿着一身粉嫩的衣裙,头发梳成两个可爱的小鬏鬏,用红色的头绳系着。她的脸蛋粉雕玉琢般精致,皮肤白皙得近乎透明,仿佛能掐出水来。一双大眼睛犹如浸在清泉里的黑琉璃,又长又密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忽闪忽闪的,充满了好奇与灵动。小巧的鼻子,花瓣般粉嫩的嘴唇,组合在一起,漂亮得不像真人,倒像是年画里走下来的玉女娃娃。

她看到陈彦,似乎有些害羞,长长的睫毛颤了颤,微微低下头,白嫩的小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红晕,小手无意识地捏着衣角,那副娇怯怯、羞答答的小模样,瞬间击中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赵修远看到陈彦,连忙起身介绍:“师弟,你来了。这是我妹妹,叫林婉馨,小名馨儿,跟你同岁,这次随母亲回来小住。”他又对那小女孩柔声道,“馨儿,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陈彦师弟,学问可厉害了,快叫师兄。”

那名叫林婉馨的小女孩,这才抬起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飞快地瞥了陈彦一眼,声音细细软软、带着点儿奶气,如同春风拂过风铃般清脆悦耳:“陈彦师兄好。”

陈彦注意到她面前摊开的纸上,已经工工整整地写了几个“天”字,虽然笔触稚嫩,但结构端正,显然是被哥哥教得很认真,自己也学得用心。

陈彦两世为人,自认心志坚定,此刻竟也有一瞬间的失神。他连忙定了定心神,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拱手还礼,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如常:“馨儿师妹好。师兄在教你识字吗?写得真好看。”

馨儿听到夸奖,小脸更红了些,小声说:“谢谢师兄……哥哥教得好。”

赵修远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馨儿聪明,一教就会。我正好温习完功课,便想着先教她认几个简单的字。”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内,空气中仿佛有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舞蹈。三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这充满书卷气息的空间里初次相见。赵修远憨厚耐心,陈彦沉稳聪慧,而新来的林婉馨,则像一颗突然闯入的、璀璨而精致的明珠,为这平静的书房增添了一抹亮色和一份难以言喻的微妙氛围。

陈彦的心湖,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小小的石子,荡漾起一圈圈细微的、连他自己都尚未完全察觉的涟漪。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