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77章 凝神静气破试题 腹有诗书自挥洒

------

第七十七章 凝神静气破试题 腹有诗书自挥洒

待那礼房书吏宣读完严苛的考规,高台上第一炷线香的青烟袅袅升起,标志着甲辰年清河县县试正式开始了。考场内本就落针可闻的气氛,此刻更是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只有巡考衙役沉重的脚步声,在号舍间的通道上有规律地回荡,如同敲在每位考生的心坎上。

不多时,数名身着统一号衣的考吏,捧着厚厚一叠试卷,神情肃穆地沿着通道走来,开始按顺序向各号舍分发试卷。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安静,将试卷放在每个号舍的书板上后,便立刻转向下一个,整个过程除了纸张的轻微摩擦声,再无其他杂音。

当考吏将一份略显粗糙但厚实的黄色试卷放在陈彦面前的书板上时,他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了几下。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并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恭敬地用双手将试卷抚平,仔细检查是否有缺页、污损。这是赵先生反复叮嘱的细节,也是对考试、对自身学问的尊重。

试卷抬头清晰地印着“甲辰年清河县试”字样。下方便是考题。陈彦定睛看去,只见试卷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场:帖经与墨义。 此部分主要考察对儒家经典的精熟程度与基础理解。

? 帖经:题目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要求默写出上下文各两句。此题看似简单,实则是考察对经典篇章的熟悉程度,不容有丝毫错漏。

? 墨义:题目为“何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要求阐述其义理。此题需准确理解孔子原意,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第二场:经义与策问。 此部分是考试的重头戏,考察对经书义理的深入理解和结合实际的分析能力。

? 经义题:题目为“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此题要求考生围绕孟子的民本思想展开论述,需引经据典,阐发义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评判考生学问功底和思想深度的关键。

? 策问题:题目为“问:当今圣天子在位,励精图治,然州县地方,偶有水旱蝗灾,民生维艰。当此之时,为政者应如何体察民情,安抚黎庶,以固邦本?”此题紧扣时政,考察考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思路,需有务实之见。

第三场:诗赋。 考察文学才华和意境营造能力。

? 诗题:“以‘怀友人’为题,作五言律诗一首,限‘真’韵。”

快速浏览完所有题目,陈彦心中稍定。这些题型和内容,都在赵先生平日的教导和模拟训练范围之内。帖经墨义是基础,需准确无误;经义策问是核心,需立意深刻、论述清晰;诗赋则是展现文采的点睛之笔。他暗自思忖:题目中规中矩,并无偏题怪题,关键在于发挥稳定,将自己的水平充分展现出来。

他再次深呼吸,摒弃杂念,将心神完全沉浸到试题之中。首先提笔研磨,待墨汁浓淡适中后,便开始从容作答。

帖经部分,他凝神回忆,笔尖在纸上流畅地写下:“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默写完毕,又仔细核对一遍,确保无误。

墨义部分,他略一思索,便写道:“此章言君子小人之别也。君子尚义,故能和谐共处而各持己见;小人逐利,故虽表面附和而内心相悖。和者,义之公也;同者,利之私也。” 言简意赅,点明要旨。

完成基础部分,陈彦开始集中精力攻克重头戏——经义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精髓。他先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先释其义,阐明“民”乃邦国之本;次引经典,如《尚书》“民惟邦本”,《左传》“国将兴,听于民”等以佐证;再论君、社稷与民之关系,强调君主责任在于保民、安民;最后结合历史兴衰,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构思已定,他便在试卷上奋笔疾书,力求立意高远,论证严密,文气贯通。一时间,号舍中只闻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清脆而富有节奏。

(注:明清科举县试第一场通常考帖经、墨义,第二场考经义或四书文一篇,第三场考策问或诗赋。此处为情节紧凑,将经义、策问合为第二场,诗赋为第三场,实为艺术加工。实际流程更为繁复,常有多场,且各县略有差异。)

时间在笔尖悄然流逝。当陈彦写完经义题的主体部分,正斟酌结尾时,忽然感到一阵饥饿感袭来,腹中“咕噜”作响。他抬头看了看高台,第二炷线香已燃过大半,时辰已近午时。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连续书写了近两个时辰,精神高度集中,竟忘了时间。

他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有些酸涩的手腕。巡考的衙役正好走过,目光扫过他,并未停留。陈彦从考篮里取出母亲准备的干粮——几张烙得干硬的饼子和几块咸肉干,又拿出水囊。饼子虽然冷硬,肉干也咸涩,但在此时,却显得格外珍贵。他小口地吃着饼,就着清水,慢慢咀嚼,既补充体力,也让紧绷的大脑稍作休息。他不敢多吃,以免饭后困倦,只是垫垫肚子而已。吃完后,他将杂物收好,用清水漱了漱口,重新提振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休息片刻后,他继续完成经义题的收尾,然后开始作答策问题。对于安抚灾民之策,他结合前世的一些见识和今世所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其一,及时勘察灾情,如实上报,请求朝廷减免赋税徭役;其二,开仓放粮,设粥棚赈济,稳定民心;其三,组织灾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等,既安抚民生,又增强抗灾能力;其四,严惩趁灾打劫、囤积居奇的不法之徒,维持社会秩序。虽无惊人之语,但条理清晰,务实可行,符合一个少年学子应有的见识和分寸。

最后,便是诗赋题——“怀友人”,五言律诗,限“真”韵。

看到此题,陈彦心中微微一动。他不禁想起了山中与石头相依为命、共同历练的日子,想起了与师兄赵修远在赵府书房中互相切磋、偶尔抱怨却又共同奋进的情景,甚至还想到了那位云游四方、看似超然却内心温暖的清尘道长……这些,不都是他的“友人”吗?一种真挚的情感在胸中涌动。

他闭目沉吟片刻,脑海中浮现出与友人别离后,秋夜独坐,望月思人的画面。格律、韵脚、意象在心中渐渐清晰。他提笔蘸墨,在诗稿上略作修改后,便郑重地誊写到试卷上:

《秋夜怀友》

离群惊节物,独坐念音尘。

风竹声疑语,霜月影故人。

山深驿路远,秋老雁书频。

何当共樽酒,细论杏园春。

(注:杏园,常指唐代进士及第后赐宴的杏园,后泛指科举及第,此处暗含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与共同奋斗的期望。)

这首诗,前两联写秋夜独处的寂寥和对友人声容笑貌的怀念,情景交融;颈联通过“山深驿路”、“秋老雁书”进一步渲染距离之远、思念之切;尾联则笔锋一转,表达盼望重逢、把酒共话、畅想未来的美好愿望。全诗紧扣“怀”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对仗工整,押“真”韵准确,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写完最后一个字,陈彦轻轻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他仔细地将试卷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漏、污损,文字也清晰工整。此时,高台上的第三炷线香才燃了不到一半。他感到胸中所有所学所感已倾注于笔端,再无遗憾。

于是,他举手示意。一名巡考衙役走了过来。陈彦恭敬地说道:“差爷,学生答毕,请求交卷。”

衙役看了看他工整的试卷,又看了看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并未多言,只是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号舍。

陈彦收拾好考篮,将试卷平整地放在书板上,然后起身,轻轻走出了这间困了他大半天的狭小号舍。当他穿过寂静的考场,走向出口时,能感受到不少尚未答完的考生投来的或惊讶、或羡慕、或紧张的目光。他没有回头,步履从容地走出了考场大门。

门外,阳光正好,喧嚣的人声再次涌入耳中。三叔陈延岳正焦急地等在远处,看到他出来,立刻快步迎了上来,脸上满是关切和期待:“彦儿!怎么样?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题都答完了吗?”

陈彦看着三叔焦急的样子,露出一个平静而略带疲惫的笑容:“三叔,放心,都答完了。我们回客栈吧。”

------

(第七十七章 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