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 > 第247章 铜符震动,墙在冒水

药铺后堂的烛火忽明忽暗,白桃刚将《千字文》收进檀木匣,外头的吵闹声便撞开了门帘。

陆九沾着炉灰的脸还未洗净,话音里带着急:“阿桃,西厢房的李铁柱快把孩子掐死了。”

她的手指在药柜上顿住。

李铁柱是城南米行的伙计,三天前刚抱着哑了三年的儿子来求过药——那孩子前日突然能说话,第一句就是“爹为何不救娘”。

白桃抓起银针袋往外走时,袖中铜铃轻响。

穿过前堂时,张婶还瘫在条凳上抹泪,王伯举着水瓢僵在香炉旁,蓝焰仍在舔着人心底的旧事。

西厢房里,李铁柱的嘶吼像被刀割过的布:“你闭嘴!闭嘴!”

门被撞开的刹那,白桃看见那个六岁孩童的小脸憋得发紫。

李铁柱的手像铁钳扣在孩子颈间,指节因用力泛白,额角青筋跳得吓人。

她冲过去扯他手腕,却被他甩得踉跄。

“白姑娘!”王伯从后堂追来要帮忙,白桃摇头,指尖摸向袖中银针。

“李大哥。”她的声音像浸了药汁的棉,“你不是想杀他,是怕他问。”

李铁柱的手抖了抖,孩子的哭嗝漏进空气里。

他抬头时,眼里红得像要滴血:“他每问一次,我就看见……看见秀芬被拖走那天,我跪在鬼子军靴前磕头,求他们留她条命……”他突然松开手,孩子跌在地上咳嗽,他却抓住白桃的手腕,“白姑娘,让他再哑了吧!我宁可他一辈子不会说话!”

白桃的银针抵住他腕间“神门穴”。

这是安神定惊的要穴,可针尾刚刺入皮肤,血珠竟凝出个模糊的“坎”卦——坎为水,为险陷,为隐伏之痛。

她的指尖泛起热,眼前闪过幻象:废井里的积水漫到李铁柱腰间,井壁上密密麻麻刻着“别问”二字,他的指甲在砖缝里抠出血,喉咙里发出呜咽,像要把所有未说出口的话都吞进肚子。

“你藏在井里七天。”白桃脱口而出,李铁柱猛地抬头,“秀芬被带走那天,你躲在废井里,不敢出去。”

他的瞳孔骤缩,手松开了。

白桃将银针轻轻转动半分:“针尾的卦象是你心里的坎。你怕孩子问,是怕自己答不出——答不出‘为什么不敢救娘’,答不出‘为什么活着’。”她从怀中取出小玉瓶,倒出一滴血混进茶盏,“这是我的血,喝了它。”

“锁心者”的血落进茶里,腾起一缕淡金的烟。

李铁柱盯着那缕烟,喉结动了动,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茶水下肚的瞬间,他突然捂住脸,肩膀剧烈颤抖。

“我那天……看见三个鬼子拽着秀芬的辫子往卡车上拖,她喊‘柱子救我’,我躲在井里,连头都不敢抬……”他的哭声撞在墙上,“后来我去收她的……收她的衣服,口袋里还装着半块麦芽糖,是给娃的……”

孩子不知何时爬到他脚边,仰着泪脸:“爹,我不怪你。”李铁柱像被雷劈了似的僵住,然后慢慢蹲下,把孩子紧紧搂进怀里。

白桃退到门边,看见月光爬上窗棂,李铁柱的影子在地上缩成一团,却不再是绷紧的弓。

“阿桃。”陆九的声音从外头传来,带着风里的焦味,“你最好来看看。”

药铺外的青石板路上围了一圈人。

为首的是个瘦高男人,举着火把的手在抖:“你们让孩子们学会痛苦!我儿子现在整宿问‘为什么不能说话’,他才四岁!”人群里有人附和:“对啊,前日我家丫头问‘爷爷去哪了’,可她根本不记得爷爷!”

陆九站在路中央,月光照着他脸上的残布。

白桃知道那布下是三个月前为救哑童被火烧的焦痕——当时那孩子被日军灌了哑药,陆九硬闯日军仓库找解药,屋顶塌下时他把孩子推出火海,自己却被烧得面目全非。

“你们要的‘不问’,是拿别人的命换的。”陆九的声音很轻,却像石子投进深潭,“这孩子能问,是因为有人替他烧过嘴。”他伸手扯下脸上的残布。

白桃的呼吸顿住。

那是怎样一张脸啊——左半边脸结着暗红的痂,右半边勉强能看出原本的轮廓,睫毛烧得只剩半截,眼角的疤一直扯到下颌。

人群静得能听见火把的噼啪声。

“那晚西城门发粮的兵……是你?”巷口的老妇突然颤着声开口,“我孙子饿得直哭,是你把最后半块饼塞给他,说‘等你长大,要记得问为什么会饿’。”

火把的光摇晃起来。

举火把的男人慢慢垂下手臂,火光映着他发红的眼:“我儿子哑了三年,是你翻遍医书找偏方……”他突然把火把插在地上,“对不住,陆先生。”

人群开始散了。

有人捡起地上的火把,有人蹲下来哄自家哭闹的孩子。

陆九站在月光里,残布在脚边蜷成一团。

白桃走过去,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

他转头对她笑,焦痕里的眼睛亮得像星子:“他们不是恨‘问’,是怕疼。可疼过了,才能记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梅是在一更天发现铜符震动的。

她抱着竹笛穿过青石巷,胸前的铜符突然烫得灼手。

她贴在青砖墙边,指尖触到墙缝里的青苔,耳中却传来细细的、叠在一起的声音——“妈妈,疼吗?”“阿爹,为什么要跑?”“姐姐,你去哪了?”

是孩子们的声音,从墙里渗出来的。

小梅的心跳快了,她把竹笛凑到唇边,却没有吹。

她想起白桃说过,“问之火”会找最软的地方钻——墙缝里的砖是旧的,浸过许多人的眼泪,或许能当传声筒。

她把唇贴在墙缝上,缓缓呼气。

风从巷子另一头吹来,绕过她的发梢,钻进墙缝里。

墙里的声音突然清晰了些,像许多小鱼在游。

小梅闭着眼,跟着那些声音轻轻哼,哼的是药堂里王伯常唱的童谣,哼的是白桃给她扎针时哼的调子。

次日清晨,药堂的王伯端着早饭推门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小……小梅姑娘!”他的声音惊得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墙……墙在冒水!”

小梅揉着眼睛从里屋出来。

青砖墙的缝隙里渗出银亮的露,一滴一滴往下淌,在墙根汇成细流。

更奇的是,那些银露落在砖上,竟凝出细小的“问”字,歪歪扭扭,有的像孩子的笔迹,有的像老人的。

张婶蹲在墙根抹泪:“这是我家那口子的字,他走前说‘我有个问题,等我回来问’……”

白桃站在“问墙”前,袖中《千字文》的纸角还带着夜露的凉。

她摸出小玉瓶,里面装着“锁心者”的血和“启脉露”调成的“醒痕剂”。

昨夜她翻了半宿医书,突然想起药王宗古卷里的记载:“血引心脉,露启尘封,可令沉疴自醒。”

她在月黑风高时去了断问会的老井。

断问会是日军扶持的邪教,专教百姓“莫要多问”。

白桃把整瓶醒痕剂倒进井里,看月光在水面碎成银片。

三日后,城中的井台边开始有人扎堆。

卖豆腐的李二叔蹲在井边嘀咕:“我昨儿梦见我娘问‘你记不记得我教你磨豆腐’,可我娘早走了十年……”布庄的陈掌柜摸着墙笑:“我家后墙夜里自己长字,写的是‘国破了,布庄还能织多久’——这是我爹临死前的话!”

渐渐的,有人开始往墙上写字。

东头的阿婆写:“我为何活下来?”西巷的少年写:“她最后一眼在看谁?”断问会的残党举着铲子来铲墙,可第二夜,新的字又从砖缝里钻出来,比之前更清晰,更鲜活。

小梅站在北极阁旧址时,风正穿过她的铜符,发出嗡鸣。

这里曾是藏书楼,三年前被日军烧了,只剩半截残碑,刻着“万言俱焚”。

她蹲下来摸地面,突然感觉脚下震动——细缝里钻出银丝,像植物的根须,缠上残碑的“万言俱焚”四字。

“小心。”陆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小梅抬头,看见银丝缓缓托起残碑,翻转过来。

碑背的刻痕让她屏住呼吸——那不是刀刻的,像是自然生成的,一笔一划都带着火气:“焚不尽者,是心火。”

风更大了。

小梅望着城里的方向,许多民宅的窗内亮起微光——不是灯,是有人在墙上,一笔一划,写“问”。

陆九站在她身旁,声音轻得像叹息:“咱们……该歇会了。”

白桃摸着袖中三十六根银针,指尖触到针尾的霜纹。

这些针是她昨夜在“问墙”下捡的,每根针尖都凝着细如发丝的霜花。

她望着月光下的“问墙”,忽然想起《千字文》里的那句“似兰斯馨,如松之盛”——或许“问”不是火,是根,扎进人心的根,终有一日会破土而出。

更夫的梆子声再次响起,“咚——咚——”敲了三下。

白桃把银针收进木匣,转身时,袖角扫过“问墙”上的新字:“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木匣里的银针突然轻颤,像是在应和。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