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 > 第514章 天清地宁,好梦长宁

夜色如墨,将金陵城浸染得密不透风。

然而,这场撤离的序幕,并非始于仓皇的脚步,而是始于一次极致的沉静。

白桃没有随陆九一同返回暗渠,她独自一人,逆着人流稀疏的街道,走向了钟山。

她的脚步轻盈而坚定,最终停在半山腰一处早已荒废的药圃前。

这里乱石丛生,野草没膝,唯有几丛顽强的半夏和柴胡,还在寒风中瑟缩。

外人不知,此地曾是药王宗祖师爷在金陵采药的第一站,地下的根系,早已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她缓缓脱下鞋袜,赤足踏上冰冷潮湿的泥土。

一股刺骨的寒意自涌泉穴窜起,直透脏腑。

她没有运功抵御,反而闭上双眼,任由这股寒气在体内游走,仿佛在与这片沉睡的大地交换最原始的问候。

泥土之下,埋着七株超过百年的黄精,其根系早已如龙蛇般蔓延,贯通了山中三处不为人知的古泉眼。

这便是白家口耳相传的“地耳”,能聆听山川脉动的活阵。

白桃从怀中取出银针盒,月光下,细长的银针泛着清冷的光。

她屏住呼吸,左手捏诀,右手拈针,依次点刺自己手腕上的太渊穴、列缺穴,再到脚踝内侧的照海穴。

每一针下去,都并非为了疗伤,而是为了开启一道门户——将她自身的经络气血,与脚下这片土地的湿气流动、地脉搏动,调整到同一个频率。

这是一种极度凶险的“通感”,稍有不慎,便会被庞大的地气冲垮心脉,沦为活死人。

但白桃心如古井,她将自己全然放空,化作一枚探针,一片落叶,一滴融入江河的雨水。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她的唇间竟毫无预兆地哼出了一段旋律。

那曲调古朴而悠长,带着一种源自亘古的悲悯与庄严,正是她日夜诵读的《护愿文》的末章曲谱。

可她从未学过这曲谱,甚至不知其可以吟唱。

这一刻,她不是在记忆,而是在聆听。

是这片土地,这片埋藏了太多枯骨与希望的山川,通过她的身体,将这首失传的安魂曲,重新唱给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与此同时,城南一座废弃老戏院的地下室里,煤油灯的光晕将陆九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

他在清点最后的物资:几块压缩饼干,半壶清水,还有一小包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烈性炸药。

他的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执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目光扫过角落,那里堆着一堆尘封的旧戏服,散发着樟脑和霉变的气味。

他本欲转身,视线却被其中一件深蓝色蟒袍的袖口牢牢吸住。

在繁复的云纹刺绣中,藏着一个用墨绿色丝线绣出的、几乎与底色融为一体的微小“巽”字。

巽,为风,为入。

陆九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想起来了。

三年前,金陵城里有个极富盛名的票友,姓孙,最爱唱《牡丹亭》里的柳梦梅。

他常来这戏院,穿的就是这件蟒袍。

后来,在一个暴雨夜,孙先生唱完最后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投了江,有人说他被特务机关秘密处决了。

陆九记得,那晚他恰好在此处接头,曾与这位孙先生擦肩而过。

孙先生似乎喝了些酒,眼神迷离,却对着空无一人的戏台喃喃自语:“我替你守过一更了。”

当时陆九只当是戏痴的疯话,此刻想来,却如惊雷贯耳。

他疯了似的扑过去,在那件蟒袍里仔细翻检。

终于,在夹层里摸出了一张早已泛黄的戏单。

戏单背面,是用画眉的青黛笔写下的一行娟秀小字:“东南风起时,灯灭香不断。”

陆九怔在原地,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东南风起……巽卦,正应东南。

灯灭香不断……指的是即便守护者牺牲,传承的香火也不会断绝。

原来,早在他们为了卦象图谱奔波之前,这座城市里,就有无数个像孙先生这样的普通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无意识地承接着守护的使命。

他们不知道宝藏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守护什么,只凭着一句祖辈的嘱托,一个戏班的传统,一种深入骨髓的默契,在黑暗中传递着微弱的火种。

白桃回来时,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眼底却蓄着将要决堤的潮水。

“我明白了。”她声音微颤,将自己在地脉通感中的发现告诉了陆九。

她不仅听到了《护愿文》的曲调,更在那一瞬间,“看”到了金陵城内一张无形的脉络网。

“我下山后,走过了十七处我们之前标记的民间节点。我给他们‘问脉’。”她伸出自己仍在微微发抖的手指,“十七个人里,有十一个,他们的寸口脉象,浮滑之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弦意。那节律,与我们手中这枚玉钥放在掌心时,温养气血的痕迹,暗暗相合。”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哭腔:“其中最年幼的一个,是玄武湖边那个卖糖粥的小女孩,才六岁。我问她,是不是每天都会做什么特别的事。她说,奶奶教的,每天睡觉前,都要对着窗外默念一句‘天清地宁,好梦长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白桃的眼泪终于滑落:“陆九,我们都错了。‘愿力’不在那枚玉钥里,它在话里,在习惯里,在一代代人嘴边传下来的那句叮嘱里。金陵卦象图不是藏宝图,它是……一份名单。一份无形的、刻在血脉里的守护者名单。玉钥只是一个信物,一个引子,它唤醒的,是这座城里每一个普通人心中沉睡的‘愿’。”

陆九看着她,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戏单,许久,他沉重地点了点头。

他终于明白,他们一直试图用有形的锁去锁住一个无形的魂,是多么的可笑。

“既然如此,”陆九的眼神变得无比决绝,“我们最后再做一件事。”

他提起那只装着炸药的油纸包,却走向了角落里一口不起眼的铜锅。

这锅是他们从夫子庙一位聋哑的炊饼匠那里收来的,锅身厚重,内壁被烟火熏得漆黑,曾用它每日熬煮肉骨汤,香气能飘半条街。

“把它熔了。”陆九声音沙哑。

白桃没有丝毫犹豫,点了点头。

她知道陆九的意思。

与其让这枚玉钥成为一个被追逐的祸根,不如让它彻底回归它本该去的地方——人间烟火。

他们架起简易的炭炉,将那枚温润如脂、仿佛承载着一国气运的玉钥,郑重地置于铜锅底部。

陆九将烈性炸药拆开,小心地取出引信,只用其粉末助燃,催动起远超常温的烈焰。

白桃则亲手将从别处搜罗来的锡镴碎块覆盖在玉钥之上。

熊熊火光中,那枚见证了无数鲜血与牺牲的玉钥,开始慢慢软化,变形,最终化作一滩乳白色的液体,与熔化的锡镴彻底融为一体,重新铸成了锅底厚实坚固的芯层。

整个过程,两人一言不发。

当火焰熄灭,铜锅冷却,它看起来与之前没有任何不同,只是锅底更厚了些。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陆九便将这口锅送回了夫子庙。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将锅放在了那位聋哑炊饼匠的炉灶边,旁边还留下了几张足够买十斤肉骨头的伪币。

当第一缕晨曦照亮秦淮河的水面,炊饼匠揉着眼睛走出屋子,看到了炉边的铜锅。

他疑惑地挠了挠头,但很快便被生活的忙碌冲淡了这点小小的意外。

他熟练地架起锅,生起火,锅中很快便蒸腾起第一缕混合着骨汤与炭火的人间烟火。

从此,无人知晓,这口日日熬煮着凡人吃食的铜锅,曾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国运。

也无人再想夺走它,因为它已化身为金陵城最平凡、最安稳的一部分。

一个月后,扬州。

气急败坏的日军在掘开了十几座明清时期的盐商棺椁后,除了一堆朽骨和毫无价值的陪葬品,一无所获。

周砚的情报被定性为“战略性欺骗”,那个被寄予厚望的“生物信标”计划,也因找不到任何共鸣而宣告破产。

而在南京城内,春雨淅沥,冲刷着古旧的街道。

栖霞山一座古寺的放生池里,一只百年老龟的龟背上,那个天然形成的“离”字纹路,在雨水的浸润下愈发清晰明亮。

离,为火,为光明。

某个清晨,那个卖糖粥的女孩将一碗热腾腾的甜汤递给一个巡逻的伪警。

对方百无聊赖,随口问道:“小丫头,你家祖上是干啥的?”

女孩用力地摇了摇头,清脆地回答:“不知道呀。我妈就说,要记得念那句话。”

镜头缓缓拉远,金陵的八方城门在晨雾中依次开启,挑担的菜农,赶路的商贩,上学的孩童……百姓们如江河汇流,如常出入。

没有人回头看一眼紫金山顶那片已成废墟的观象台。

唯有古老屋檐上滴落的雨水,敲在青石板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那节奏深沉而规律,不疾不徐,仿佛暗合着某种天地至理,像一首永远不会结束的安魂曲,守护着这座城里所有不知情的守护者。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