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荫的午后,阳光透过老柳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苏清颜坐在藤椅上,手里摩挲着一个褪色的竹篮,眉头微蹙,像是在努力回想什么。“我记得……当年采柳枝的地方,好像有片芦苇荡?”她转头问身边的王俊凯,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
王俊凯戴着辰宇做的扩音小喇叭,侧耳听了半晌才听清,他点点头:“是有片芦苇荡,就在村东头的河边,你当年总说那里的柳枝最软,编出来的东西不易裂。”可苏清颜还是摇摇头,眼神有些迷茫:“我想不起来怎么走了,明明昨天还在脑子里转……”
最近她总这样,新事转头就忘,可年轻时编柳编、酿桂花酒的细节,却记得分毫不差。溪然正好在院子里收拾柳编成品,听见这话,立刻走过来:“奶奶,要不我们今天就去河边看看?说不定到了地方,您就想起来了。”
这个提议让苏清颜眼睛一亮,连王俊凯也来了兴致。辰宇赶紧去备车,特意把后座的靠背调得平缓,又铺上柔软的坐垫;汐玥拿来薄外套和遮阳帽,仔细给二老穿戴好;孩子们则围着车子,叽叽喳喳地说要一起去“找柳枝老家”。
车子缓缓驶离柳荫,沿着村路前行。苏清颜望着窗外,熟悉的白墙黛瓦、田埂小路掠过眼前,她忽然指着一片菜地说:“这里以前是老李家的果园,我还在这儿偷摘过桃子呢!”王俊凯笑了:“你还好意思说,被老李追着跑了半条街,最后还是我替你赔了两斤鸡蛋。”
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溪糯拉着苏清颜的手:“太曾奶奶,您还记得这么清楚呀!”苏清颜笑着拍拍她的手:“这些老事儿,就像刻在心里似的,想忘都忘不掉。”
到了村东头的河边,车子刚停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跳下去。河边的芦苇荡依旧茂密,细长的柳枝垂在水面上,风一吹,轻轻拂过涟漪。苏清颜被辰宇小心翼翼地扶下车,脚刚沾到松软的泥土,眼睛就亮了起来。
“就是这儿!”她往前走了两步,伸手握住一根垂下来的柳枝,指尖划过嫩绿的树皮,“你看,这柳枝的纹理,跟我当年记得一模一样,柔韧性最好。”王俊凯被泽安推着轮椅跟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也勾起了回忆:“当年我们俩就是在这儿,砍了第一捆柳枝,编了第一个婚篮。”
四对龙凤胎围在二老身边,听他们讲年轻时的往事。“那时候没什么钱,婚篮是我亲手编的,里面铺了晒干的桂花,清颜说这是‘甜甜蜜蜜’的意思。”王俊凯的声音透过扩音小喇叭传出,带着岁月的厚重,“后来日子好了,可这河边的柳枝,还是我们心里最珍贵的东西。”
苏清颜松开柳枝,转头看向孩子们:“你们也来摸摸,感受一下这柳枝的软度,编柳编,先得跟柳枝‘做朋友’。”孩子们纷纷伸手去握柳枝,溪糯学着苏清颜的样子,轻轻弯折:“真的好软呀,难怪太曾奶奶当年喜欢这儿的柳枝。”
顾念拿起相机,拍下这一幕:苏清颜站在柳树下,手里握着柳枝,脸上带着释然的笑容;王俊凯坐在轮椅上,望着她的方向,眼里满是温柔;孩子们围着他们,好奇地打量着柳枝。这画面,像极了多年前的时光复刻,只是多了几代人的欢声笑语。
临走时,泽安特意砍了几捆柳枝,打算带回柳荫,让苏清颜教孩子们编当年的老样式。苏清颜摸着捆好的柳枝,脚步轻快了许多,嘴里还哼起了当年的老歌,歌词虽断断续续,却满是欢喜。
回到柳荫时,天色已近黄昏。孩子们帮着把柳枝泡在院子里的大水缸里,苏清颜坐在一旁指导:“泡柳枝要泡够三个时辰,泡透了才好劈,不容易断。”她的语气笃定,再也没有了午后的迷茫。
王俊凯坐在藤椅上,看着忙碌的家人和泡在水里的柳枝,轻声对苏清颜说:“还是老地方管用,一看到这柳枝,你就清醒了。”苏清颜笑着点头:“这些老物件、老地方,藏着我们一辈子的日子,怎么能忘呢。”
晚饭时,苏清颜胃口好了许多,还主动说起了当年用这河边柳枝编婚篮的细节,连编篮时用了多少根柳枝、怎么编出花瓣纹,都记得清清楚楚。孩子们听得入神,溪然说:“奶奶,下次我们就用这些柳枝,复刻一个当年的婚篮吧,放在柳荫书屋陈列。”
苏清颜眼里满是期待:“好啊,我教你们,让这老手艺,连着老日子,一起传下去。”
夜色渐深,柳荫的灯光柔和,泡在水缸里的柳枝吸足了水分,透着嫩绿的光泽。苏清颜的记忆或许有了斑驳的痕迹,但那些藏在柳枝里、岁月里的温情与匠心,却如微光般,永远明亮,指引着晚辈们,循着旧路,把这份传承与爱,一直走下去。
喜欢他眼里有星光请大家收藏:()他眼里有星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