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 > 第13章 用命放水吗?

大家心里有些暗爽,又酸涩,怎么回事?

这算是报复了老朱吗?

晚年朱元璋看也不看跪地请罪的朱允炆,对着身边的太监说:“去,把李景隆那小子给咱提进宫来,咱也看看大明战神的英姿。”

他看着李景隆长大的,难不成他这次又看走了眼?

他现在就要好好看看,李景隆到底是个草包,还是个演技派。

是聪明人,还是个愚人?

怎么在他手下,李景隆就没展露出战神的才华,是不想给他卖命?

在守城门的李景隆,已经在朱允炆要抓他的时候,就逃向了朱棣的方向。

谢罪?

不存在的。

他要奔向世袭爵位。

虽然他爹挣的也是世袭爵位,但……建文这么搞,世袭不世袭的,朱棣给他就要。

老爹的那些兄弟的子孙,经过朱棣这一遭靖难,还想如往日那么风光,怕是不能了。

朱棣靖难就相当于重新打天下,那天下打下来了,从龙之臣必然要大大犒赏,前朝的勋贵就没那么值钱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孤城,却让燕军接连受挫,朝廷的主帅虽然都已经仓皇逃跑,但却跳出来几个文人,誓死守卫济南城。

燕兵围攻济南三个月,僵持不下,朱棣决定退回北平。}

{公元1400年的年底,朱棣重整旗鼓准备再战,力图通过一次胜仗来打消将士们的低落情绪。

在北平休整了一个多月以后,朱棣又踏上了出征之路,继续南下,向山东境内进发,朝廷方面也在山东境内集结了重兵。

双方集结了几十万军队,在东昌爆发大战,此战打得非常激烈,朱棣身先士卒率军冲入敌阵

却被包围,在众将拼死救援之下才杀出一条血路,得以脱身,但一直跟在朱棣身边率领八百壮士勇夺北平九门的张玉却死在了敌阵。}

【朱棣打过最惨的一场败仗。

天命在朱棣,多次死里逃生,反败为胜。

张玉救主确实感人。

张玉长子张辅被封为英国公,子孙世代传袭,共历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绝。

明朝最高世袭国公,世受国恩,真正与国同休,直到明朝灭亡。】

永乐朱棣一想到张玉为救自己而死,就心痛,大明再也没有第二个张玉了。

崇祯激动的双手握住了英国公张世泽的手,眼中含泪道:“爱卿对大明的忠心,无可置疑,咱们君臣便尽全力挽大明之将倾。”

谁懂啊,他一个皇帝,被这群臣子搞得神经质了。

谁也不敢信,不知谁是好是坏,他自己都要疯了。

以前袁崇焕给他画饼三年平辽,现在吴三桂也给他画饼,辽东战事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一个解决不好,大明就真的亡了。

这些人,真的不把大明当回事。

现在朝堂是安静了些,可对大清的进攻和防守策略吵来吵去的,说个没停,没一个能挑得起大梁。

崇祯真的很希望,天幕告诉他该怎么做,他一定老老实实的听话用人。

张世泽跪地行礼,“陛下,臣家世受国恩二百余载,必将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张家世受国恩,代代忠于大明皇帝,绝不背叛。

他张世泽也愿拼尽全力,为君尽忠。

洪武朝的武将们眼睛都红了,这两父子,一样当皇帝,看看儿子是怎么对兄弟的,你老朱又是如何对兄弟的?

他们没死在元人手里,反而死在了兄弟手里。

这个张玉救主而死,子孙后代也为朱棣守护大明,这是等忠臣,值得钦佩。

可,我们也是忠臣呀。

我们的家族也可以与国同休的。

偏偏老朱偏心眼,传位传了个寂寞。

兄弟们的幽怨,朱元璋接收到了,但,这事儿……不是那么个事儿。

算了,现在的朱元璋,不担晚年朱元璋的错。

反正这群人把尾巴给他藏好了,他只要看不见,自然会让他们好好养老。

晚年朱元璋,罕见的良心痛了一下,那么多兄弟啊。

又看了看一脸宽厚仁爱的朱允炆,闭上了眼睛。

此时他无比共情秦始皇,想要坑儒的心情一忍再忍,忍他娘的,“来人,把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给咱下大牢。”

具体如何处置,等他听完天幕再说。

朱允炆死命忍着一动不动,不让皇爷爷看到自己的软弱,那样他就一点机会也没了。

“有趣,父亲杀功臣,儿子善待功臣,这两父子……”

刘邦很理解朱元璋杀功臣的心思,但看到永乐大帝对功臣大赏特赏,依旧很钦佩。

但是,他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功臣之后都能做到与国同休的。

异姓王的口子决不能开。

嬴政则是心生忧虑,这朱允炆被腐儒撺掇着削藩,最后搞成这个样子。

要是扶苏,也……

{从济南到南昌,朱棣连败两战,整个军队,陷入了一种低迷不振的气氛之中。

此时谋士姚广孝告诉朱棣,需要尽快打仗把气势扭转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请大家收藏:()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尽管当时燕军的}人力物力都处于劣势,朱棣还是决意再次主动出击。

出师之前,朱棣为了振作士气,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誓师,祭奠在东昌之战中战死的将士,涣散的军队被朱棣重新组织了起来。}

{公元1401年2月,燕王军队与建文军盛庸部在河北夹河地区遭遇。

此战,建文帝“宋襄公式”的战争指导思想,【毋使负杀叔父名】,使得军队遭遇大败。

据明史记载,朱棣率领十几位骑兵,就敢追击朝廷军队。

毋使朕背负杀叔父之名,建文帝的假仁慈,让盛庸失去了获胜的机会。

结果,导致建文帝的军队死伤超过十万人。

夹河之战后,朱棣越战越勇,各州郡县相继望风而降,燕军虽然屡战屡胜。

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巩固阵地,处于上风的朱棣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朱允炆:不要让我背上杀叔的骂名。

小兵:那怎么打?

“勿伤我叔”是暗示耿炳文和李景隆在战场上把朱棣给宰了,结果这俩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听不懂。

嘴上说着不要伤我叔父,心里想的是下边人要懂事。

死在战场那是刀枪无眼,活捉回来不是让我为难怎么杀吗?】

朱元璋脸黑沉沉的看着下边的文武百官,这里的人都不是傻子,没人不懂朱允炆的意思。

可居然没一个人按照他的要求来,这说明什么?

朱允炆当皇帝就是当吉祥物,没几个人服。

一个个的,都敢明目张胆的糊弄皇帝,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朱标看着自己儿子的骚操作,也是连连扶额,这是他教出来的儿子?

从这方面来说,他也不是个合格的父亲。

你削藩就削藩,做都做了,还多此一举干什么?

直接干又能怎么样,不杀朱棣,难道你就没有杀叔的名声了吗?

晚年朱元璋叹了口气,“还是咱杀的人不够多啊,一个个的,都在试探朕还能不能提得起剑。”

“允炆啊,你还想当这个皇帝吗?”

朱允炆跪伏在地,抬起涨红的脸,掷地有声的说:“皇爷爷,孙儿若能当皇帝,必当自省己身,绝不让大明再陷入生灵涂炭的境地。”

四叔做得好皇帝,难道他朱允炆就做不得?

朱允炆不信。

若是四叔没反,他一定也能做个好皇帝。

朱元璋没说什么,只抬了抬手,让他起身了。

朱允炆削藩没错,只是太过着急,还未站稳脚跟,就急着向叔叔举刀,下面的人当然会担心朱允炆同样向他们挥刀。

再有,朱允炆被那三傻撺掇,其他明眼人也不敢跟他交心。

总的来说,这孩子还是过于软弱了,武将压不住,连新生的文臣都能把他带沟里去。

永乐朱棣看着三个儿子,幽幽的说:“你们觉得,那些人给你爹我放水了吗?”

“怎么可能,爹多少次死里逃生回来,靠的可不是敌方的仁慈,而是咱们燕军的勇猛无畏。”

朱高煦第一个反驳,屁的放水,靖难之役有多难打,他还能不知道?

天幕不知道,才会说出李景隆跟那些武将放水的鬼话。

他们这边死了多少将领,建文那边死了多少将领,还放水,用命放水吗?

朱高炽也连忙说道:“别人不了解,咱们还不了解吗?爹你是天命所归,跟建文的假仁假义没半点关系。”

建文当年但凡聪明一点,他爹早死无葬身之地了。

建文可没对他们手软过,如果他真有良心,那些个叔叔也不至于落到那个下场。

爷爷可刚死没几天呢,就在地府见到儿子了。

{在公元1401年的冬天,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决定率兵南下直扑京师南京。

公元1402年的3月,在安徽灵璧爆发的灵璧之战,竟然因为一场乌龙,导致朝廷军全军覆没。

当时燕军两战两败,再加上天气酷热,军队陷入困境。

而由于燕军进攻的信号三声炮响,竟然也是朝廷军突围的信号,导致三声炮响后,朝廷军纷纷夺路而逃。

燕军趁势进攻,大获全胜,三十七员敌将被俘获,降者不计其数,此战彻底击溃了朝廷军的主力。

燕军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喜欢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请大家收藏:()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