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35章 第40种死法:瓦罐鸡朱高煦6

“此后的几年,朱高煦依旧找出各种理由,死活赖在南京不肯去青州就藩。”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种看着人往悬崖边走去的无奈,“他还在赌,赌父皇会心软,赌局势会有变,赌那渺茫的机会。”

“然而,再深厚的父子情,再大的军功,也经不起这样无休止的消耗和挑战皇权的底线。”天幕上,朱棣的面容变得越来越冷硬,眼神中最后一丝温情被帝王的无情所取代。

“终于,朱棣对他这个最像自己,也最让自己头疼的儿子,彻底失去了耐心。”朱迪钠语气一沉,“他下达了最后通牒——将朱高煦的封地从青州,改到了乐安州(今山东惠民)!”

天幕上浮现出地图,乐安,一个比青州更小、更不起眼的地方。

“并且,朱棣直接派人传话给朱高煦,带着毫不掩饰的威胁:‘再不就藩,下一次改封之地,便是安南(今越南北部)!’”

安南!那是什么地方?新平之地,烟瘴横行,远离中土万里!去了那里,就等于被彻底流放,永无回归权力中枢之日!

“这道选择题,简单,却残酷。”朱迪钠道,“是去近在咫尺的乐安,还是去万里之外的安南?朱高煦再浑,也明白父皇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他没有第二个选择。”

奉天殿前,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道旨意背后的冰冷和决绝。朱元璋微微颔首,对于不听话的臣子(哪怕是儿子),就该如此!朱棣则心中一痛,未来的自己,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吗?

“于是,在无数或同情、或嘲讽、或松了口气的目光中,汉王朱高煦,终于极不情愿地踏上了前往乐安的就藩之路。”天幕画面中,汉王的仪仗车队驶出南京城门,朱高煦骑在马上,多次回头,望向那座巍峨的皇城,眼神中充满了不甘、怨愤,还有一丝被抛弃的悲凉。

“他是一步三回头地离开的。”朱迪钠描述着那萧索的背影,“而此刻,距离大明王朝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正式迁都北京,只剩下两三年时间了。”

“他离开的,不仅仅是南京这座旧都,更是即将成为帝国唯一政治心脏的北京的核心圈层。当他还在乐安那个小城里郁不得志时,帝国的权力中心,已经伴随着他父皇的意志,坚定不移地北移了。他,被彻底地留在了旧时代,留在了权力的边缘。”

偏殿内,徐妙云心中五味杂陈。煦儿最终还是走了,以这样一种近乎被驱逐的方式。她既心疼儿子的落魄,又深知这是他咎由自取。只盼他能在乐安安分守己,平安度过余生。

“而更让朱高煦感到刺骨冰寒的是,”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同情,“自他离开后,永乐大帝似乎是铁了心要放弃这个儿子了。”

天幕上,战争的号角再次吹响。

“迁都北京之后,永乐帝又发动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亲征漠北!但是,这后来的三次关乎国运的重大军事行动,朱棣再也没有征召过朱高煦!”朱迪钠强调,“一次都没有!”

画面出现了其他将领,如英国公张辅等人,在朱棣麾下听命的场景。

“要知道,为了北伐,朱棣甚至不惜将远在安南镇守的、战功同样卓着的英国公张辅千里迢迢地调回来随征!”朱迪钠对比道,“宁可用一个外姓大将,也不再启用自己这个曾经最锋利的‘战刀’儿子。这其中的意味,再明显不过——你朱高煦,已被排除在帝国的军事体系乃至继承序列之外,彻底出局了。”

“而可笑又可悲的是,”朱迪钠的语气带着一丝荒诞,“每一次听到父皇准备亲征的消息,远在乐安的朱高煦,都会像条件反射一样,立刻整顿军备,磨利刀枪,将自己和部下调整到最佳临战状态。他就像一个被遗忘的士兵,依旧固执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着那永远不会再来的出征号令。”

“他还在期盼,期盼父皇能想起他,能再给他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可惜,他再也没有等到。”

“一直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永乐大帝在第五次北征归途中,病逝于榆木川。”朱迪钠的声音变得低沉肃穆。

“而朱高煦,是如何得知这个改变他命运,也注定将大明带入新阶段的惊天消息的呢?”天幕上,乐安汉王府,一个风尘仆仆、神色慌张的人被秘密引到朱高煦面前。

“他不是通过朝廷的正式讣告,而是通过其隐藏在北京的谍报人员,秘密传递回来的消息!”朱迪钠揭示了这残酷的事实,“一个亲王,需要通过间谍才能知道自己父皇去世的消息,这是何等的讽刺,又是何等的疏远与戒备!”

“更令人心寒的是,”朱迪钠继续道,“为了稳定局势,避免汉王朱高煦趁机作乱,永乐帝去世后,随行的重臣杨荣、金幼孜等人决定密不发丧。皇帝的车驾载着遗体,一路上如同往常一样供应膳食,百官奏事也如常进行,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榆木川一路沉默地回到了北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路的沉默,是对一位帝王最后的护送,也是对一位亲王最后的、也是最彻底的防范与抛弃。”朱迪钠总结道,“当朱高煦从间谍那里确认了父皇的死讯时,他心中最后一点对父爱的期盼,对重回权力中心的幻想,想必也随着那来自榆木川的寒风,彻底熄灭了。”

随着朱迪钠讲述的深入,天幕上也开始飘过各式各样后世网友的评论,这些网名千奇百怪,评论的角度也各异:

【骑着蜗牛闯红灯】:“唉,说起来永乐和朱高煦这父子俩,简直是顶级拉扯,最后玩脱了,双输啊!”

【大明金牌杠精】:“可不是嘛!楼上说得对!朱棣后面三次北征,哪次不是劳师动众,结果呢?基本上是无功而返,甚至有点灰头土脸。要我说,朱高煦这种悍不畏死、又能散财聚心的先锋大将,在老头子的军事体系里绝对是独一份的,没人能替代!不用他,等于自断一臂。”

【爱吃瓜的小明】:“从朱高煦这边看就更可惜了。他老爹让他去安南,听起来是发配,但换个思路,那特么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以他朱高煦打仗那股狠劲和带兵的能力,到了安南那种地方,还不是蛟龙入海?说不定真能给他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把整个中南半岛都搅个天翻地覆!”

【历史课代表】:“@爱吃瓜的小明 同学这个假设很有意思。如果朱高煦真能狠下心,远走安南并站稳脚跟,凭借他的能力和朱明王朝(哪怕只是名义上)的背景,裂土封王并非不可能。到时候,他自称个‘南皇’什么的,和北边的朱瞻基隔空对峙,局面就完全不同了。甚至,如果明英宗后来像历史上那样出现统治危机,他这位兵强马壮、战功赫赫的皇叔祖,未尝没有‘清君侧’甚至取而代之的机会。毕竟,他爹朱棣就给他示范过一遍标准流程了。”

【摆烂喵喵】:“所以咯,两个脾气又硬又倔的人,都选了最差的那条路。朱棣非要把儿子圈在眼皮子底下看着,结果看着糟心,打仗还不得劲;朱高煦也非要在老爹一棵树上吊死,宁可在一个小城里憋屈死,也不愿去万里之外搏一把。性格决定命运,古人诚不欺我。”

【路人甲】:“总结:一对顶级倔驴父子,把一手王炸加四个二的牌,打得稀烂。”

这些来自后世的、带着上帝视角和些许戏谑的评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洪武年间众人的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奉天殿前,朱元璋捋着胡须,眼神锐利。这些后生的话虽不中听,却点出了关键:为君者,要知人善任,哪怕是自己的儿子,用好了是利刃,用不好或不用,反伤自身。

朱棣则是心中巨震,网友的假设像一道闪电,劈入了他固化的思维。放弃高煦,不仅是家庭情感的失败,难道……也是战略上的失算?放任一个可能成为藩屏乃至开疆拓土的猛将在小城里腐朽,而北伐却屡屡受挫?他第一次对自己未来的决定,产生了深切的怀疑和动摇。

偏殿内,徐妙云也怔住了。去安南……称南皇?这些她从未想过的可能性,如同天方夜谭,却又带着一丝诡异的、本可避免悲剧的诱惑。如果煦儿真能走通那条路,虽然依旧远离,但至少……能活着,能建功立业,而不是走向天幕预告的那个恐怖结局。

一时间,无尽的感慨与假设,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