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81章 好圣孙的出生疑云

天幕上,战局风云变幻。面对李景隆三面合围的庞大压力,朱棣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展现出其敏锐的战术眼光,决定先打击相对薄弱的一环——由江阴侯吴高和都督杨文率领的辽东方向朝廷军。

画面中,燕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辽东军。战斗过程似乎并无太多悬念,朱迪钠的解说也较为简略:“朱棣迅速击败了吴高和杨文的部队。”

然而,天幕下的洪武朝堂中,江阴侯吴良(吴高之父)的心情却复杂难言。他听到自己儿子(未来的)名字出现在这场关乎家族命运的巨大叛乱中,一方面为儿子忠于朝廷(建文)感到一丝符合“忠义”的欣慰,但更多的却是担忧和一丝隐晦的期望。他兄长吴桢的女儿已是湘王朱柏的王妃,注定在未来那场大火中香消玉殒,他实在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在这旋涡中陷得太深,以至于……他不敢深想,只盼着儿子能像天幕所说那样,“行事谨慎”,保住性命。

果然,朱迪钠接着说道:“不过,江阴侯吴高用兵谨慎,虽遭败绩,但并未溃散,而是有序后撤,一直退守到山海关(榆关),依旧像一颗钉子般,牵制着燕军的侧后方。” 吴良暗中松了口气,谨慎就好,活着就好。

与此同时,天幕画面转向北平城。李景隆亲率的主力大军,汇合了武定侯郭英等部,如同汹涌的潮水,将北平城团团包围!旌旗蔽日,营寨连绵数十里,五十万大军的威势透过天幕都让人感到窒息。

而此时的北平城内,守军仅有一万余人!主持防务的,是燕王妃、燕世子和一部分将领。强弱对比悬殊到了极致!

“按照常理,”朱迪钠分析道,“此刻燕王朱棣最应该做的,就是立刻回师,与北平守军里应外合,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北平周边寻找战机,看能否伺机击破或逼退朝廷大军。尽管这听起来,就像是要用一根树枝去撬动泰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天幕下的众人,包括朱元璋、李善长等,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是最符合逻辑的应对之策,虽然希望渺茫,但毕竟是正面应对,是守卫根据地的唯一办法。

然而,接下来天幕展示的画面,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朱棣没有回师!

他没有去管那被五十万大军围困、岌岌可危的北平城,也没有去管城内那个被他寄予厚望、但毕竟只有二十岁的世子!

他竟然只带着朱高煦、朱高燧两个儿子,以及少数精锐轻骑兵,如同一支离弦之箭,不是南下,而是……北上!朝着大宁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要去大宁?!”

“北平不要了?!”

“他疯了吗?!”

奉天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质疑。就连朱元璋也皱紧了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显然一时也没想通朱棣这步棋的深意。放弃根本之地,孤军深入,所为何来?

就在众人困惑不解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魏国公徐达,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他低声自语,声音不大,却足以让近处的朱元璋和马皇后听清:

“陛下,燕王此举……是明白单凭燕藩自身,绝无胜理。他是要去取那‘大宁’的八万边军和三卫骑兵啊!”

徐达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朱元璋脑中的迷雾!

大宁!那是北方防线的重镇,更是他朱元璋和徐达多年苦心经营,用来对抗北元的精锐边军所在!其战斗力绝非内地卫所可比。按天幕所言,洪武三十一年,为了平衡诸王,他将大宁的指挥权交给了宁王朱权,但燕王根基仍在。

朱元璋瞬间想通了关键:未来的宁王朱权,到建文元年时不过是个二十岁的年轻王爷,他怎么可能真正驾驭得了徐达和朱棣经营多年的这支虎狼之师?那些骄兵悍将,会真心听命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吗?

朱棣此去,根本不是去“求助”,而是去“收编”!他是要去夺取那支原本就与他渊源极深、此刻很可能正处于“主少国疑”状态的大宁边军!只有得到这支生力军,他才真正有资本与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一较高下!

这是一场惊天豪赌!赌的是北平能在世子朱高炽的指挥下守住,赌的是他能迅速控制大宁的军队,赌的是李景隆会给他这个时间!

想通了这一切,朱元璋看向天幕中那支决然北去的轻骑,眼神极其复杂。这步棋,太大胆,太冒险,但也……太精准了!这个老四,对时局的把握和敢于孤注一掷的魄力,确实远超他的那些兄弟们。

天幕之上,画面从朱棣北上奔袭的轻骑,切回到了被重重围困的北平城。

硝烟弥漫,喊杀震天。朝廷军的攻势如同潮水般一**拍打着北平城墙。就在这最危急的时刻,两个身影出现在了防守最激烈的城头——燕王妃徐妙云,以及世子朱高炽。

徐妙云虽是一介女流,但此刻神色坚毅,亲自为伤兵包扎,鼓舞士气,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燕王府与北平共存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体型肥胖、行动已显不便的世子朱高炽。他并非以勇武示人,而是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激励着守城的将士。只见他怀中紧紧抱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站在垛口之前,对着浴血奋战的守军,声音嘶哑却无比坚定地高喊:

“将士们!北平在,我们在!若城破,我朱高炽,必抱吾儿,从此处一跃而下,绝不受辱!燕王府,没有苟活之人!”

这一幕,充满了悲情与决绝。一个胖世子,一个婴孩,与一座危城,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激发了守军死战到底的决心。

然而,后世网友们的关注点,却诡异地从惨烈的守城战,迅速转移到了朱高炽怀里的那个婴儿身上。

弹幕瞬间被关于这个孩子出生年份的争论淹没:

【网友“考据派1号”发言:根据《明史》记载,宣德帝朱瞻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

【网友“时间线推理家”立刻反驳:不对!如果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北平之战开始于建文元年八月份,他都一岁半了,怎么可能还被抱在怀里?应该会走路了才对!这明显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网友“逻辑大师”分析:没错!朱高炽是代替父亲在南京为洪武帝守孝期间,让妻子怀孕的。所以这个孩子应该怀于洪武三十一年,生于建文元年!只是后来为了掩盖其在服丧期间生育的“不孝”行为,官方记载可能修改了出生年份!】

这个推论一出,天幕下的洪武文臣们顿时感觉如坐针毡,浑身不对劲!

祖父(皇帝)刚刚去世,作为孙子的朱高炽代替父亲留在京城守孝,这是何等庄重严肃的事情!结果你居然在孝期……让妻妾怀孕了?!这……这简直是礼法沦丧,大逆不道啊!

更让文臣们觉得荒谬绝伦的是,天幕上还有网友提到了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

【网友“民间故事爱好者”发言:我记得有个传说,说洪武帝朱元璋去世前托梦给朱棣,送了他一块大圭(古代玉器,象征权力),还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结果梦醒不久,朱瞻基就出生了!所以这孩子是带着太祖的祝福和天命来的!】

这个看似为朱瞻基增添“天命光环”的传说,在此刻听来却格外讽刺——如果朱瞻基真是在服丧期间怀上的,那这“太祖托梦”的祥瑞,岂不是成了对礼法最大的嘲弄?

紧接着,又有网友开始“扒”朱高炽的私生活:

【网友“后宫统计员”发言:你们别被胖世子忠厚老实的外表骗了!他跟他爹燕王不好女色不一样,这方面绝对是继承了他爷爷朱元璋的“优良传统”!别看他胖,后宫妃嫔可不少,光史书记载的儿子就生了十个,女儿也有六七个!这战斗力,杠杠的!】

【网友“反差萌爱好者”刷屏:厉害了我的胖子!一边能稳坐北平指挥若定,一边还能开枝散叶壮大老朱家!这才是真·人生赢家!】

弹幕上一片“哈哈哈”和“佩服”之声,充满了现代网民对历史人物私人生活的戏谑和“宽容”。

与文臣们的痛心疾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御座之上朱元璋的反应。

这位以严刑峻法、重视礼教着称的洪武大帝,在听到孙子可能在服丧期间弄出个孩子时,非但没有动怒,反而乐了,嘴角甚至勾起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呵呵,”他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对身旁的马皇后低声道,“老大就是太规矩,孩子生得少。你看高炽这孩子,像咱!知道为老朱家开枝散叶是关键!老四也是,才三个儿子,太不像话!孙子多生几个好,多生几个好啊!”

在他朴素而现实的观念里,皇族子嗣昌盛,江山才稳固。什么服丧期间的礼法规矩,在“多子多福”尤其是多生有可能像朱高炽、朱瞻基这样“优秀”的子孙面前,似乎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他甚至觉得,老四家的这个胖孙子,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很合他的脾胃。

马皇后闻言,无奈地看了丈夫一眼,轻轻叹了口气,却也没说什么。

天幕之下,一边是文臣们对礼法沦丧的隐忧,一边是皇帝对子嗣昌盛的欣慰,形成了无比微妙的对比。而那位尚在襁褓中,其出生时间已引发巨大争议的未来“好圣孙”朱瞻基,此刻还浑然不知,自己刚刚在天幕的讨论中,已经经历了一场关于出身和礼法的风暴。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