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 > 第5章 元辅陈词观臣心 儒臣夜议解朝局

方从哲被问得一愣,端着茶盏的手悬在半空,差点把茶洒在衣襟上。

徐光启?孙承宗?

这两位都是东宫旧臣,一个醉心历算,整日跟西洋人琢磨望远镜;一个埋首典籍,除了讲书鲜少露面,向来不掺和党争,陛下怎么突然问起他们?

他偷瞥了眼朱由校,少年皇帝正指尖轻点案沿,节奏慢悠悠的,眼神却平得像镜,仿佛能看透人心 —— 是在试探他?还是真有重用之意?

“陛下,” 方从哲定了定神,手指攥紧了茶盏,谨慎回道,“徐少詹事精西学,曾译《几何原本》,于格物之理颇有见地,连西洋人都敬他三分。”

“孙左中允通经史,去年给皇长孙讲《资治通鉴》时,剖析历代兴衰甚为透彻,老臣都听过,确实扎实。”

“二人皆是学问扎实之人,不掺虚的。”

“只是学问扎实?” 朱由校挑眉,指尖停了,眼神往他身上一落,带着点似笑非笑。

“元辅觉得,他们若任要职,能比得上魏大中、左光斗?”

这话像根刺,“唰” 地扎进方从哲心里,扎得他后背一紧,冷汗都快下来了 —— 魏、左二人是东林党干将,陛下把徐、孙跟他们比,分明是在问 “非党争之人能否替党争之臣”,是在探他的底!

他不敢直说东林党坏话,只躬身道:“魏、左二人敢言,徐、孙二人沉稳。”

“敢言者可激浊扬清,却也易冒失;沉稳者能务实任事,却少锋芒。各有其用,也各有其短。”

朱由校笑了笑,没再追问,摆摆手:“元辅说得是。”

“魏大中的奏疏,就按你说的票拟吧 —— 罚俸一年,降三级调外任,让他去地方上磨磨性子。”

方从哲一愣,眼都瞪大了:“陛下不…… 不治他死罪了?”

他原以为陛下会借他的话往重里罚,怎么突然松了口?这转圜也太快了。

“朕刚登基,杀声太重伤和气。” 朱由校淡淡道,指尖又敲起了案沿,“罚他一程,让他记着君臣之别就够了。”

“至于杨涟…… 先关着,等过了先帝丧期再说。放放他的锐气,也看看东林党的动静。”

方从哲心里打了个转,琢磨着陛下是 “敲山震虎” 而非 “赶尽杀绝”,终究没敢多问,躬身应道:“老臣遵旨。”

等方从哲退出去,王安才从偏殿绕出来,手里捧着新递进来的奏疏,猫着腰低声道:“陛下,东林党那边怕是要闹…… 左光斗刚在朝堂上跟刘阁老呛了两句,话里都是刺。”

“闹才好。” 朱由校没看奏疏,指尖在案上敲得更响了,“闹得越凶,越能看清谁在为党争,谁在为江山。”

他顿了顿,抬眼:“魏朝呢?让他去查方从哲儿子的事,他去了没?”

提到魏朝,王安眼里闪过一丝不屑,撇了撇嘴:“在殿外候着呐,说是…… 想给陛下请旨,要彻查方阁老公子方世鸿的旧案,还说要‘揪出贪墨根由’。”

朱由校嗤笑一声,眼里尽是嘲讽:“他倒是会找由头,想踩着方从哲往上爬?”

“让他去查,但跟他说清楚 —— 只查案,不许借机生事,更不许牵连方从哲。若敢耍花样,先摘了他的东厂提督印,让他去浣衣局搓衣裳。”

王安心里一凛 —— 陛下这是既用魏朝盯着方从哲,又防着魏朝借机揽权,两头都掐着,算计得真深!他忙应道:“老奴这就去传旨!”

东林党官员的议事处设在汪文言的小宅里,此刻正满室烟气,呛得人睁不开眼。

左光斗把刚收到的消息往桌上一拍,“啪” 的一声震得茶杯都跳了,声音发沉又带火:“魏大中只降三级?杨涟还关着?方从哲这老狐狸,是拿我们当软柿子捏!真当东林没人了?”

魏大中坐在一旁,脸色白得像纸,嘴唇都抖了 —— 虽没被论死,可降三级调外任,等于被踢出权力中心,这辈子想再回京城难了,这跟头栽得够狠。

汪文言捻着胡须,眉头皱得像拧成的绳,猛吸了口烟:“不对。”

“方从哲原要治魏公死罪,是陛下改了票拟。这说明…… 陛下不想把事做绝,留着余地呢。”

“不想做绝还关着杨公?” 左光斗急了,一拍桌子站起来,“杨公在诏狱里多待一日,就多一分风险!锦衣卫那些人,下手没轻没重的!”

“关着,未必是坏事。” 汪文言缓缓吐了口烟圈,眼神亮了亮,“陛下若真想治杨公罪,早杖毙了,何必留着?依我看,陛下是想借杨公压一压我们的气焰,又怕真逼反了言官,才借方从哲的手罚魏公,自己落个‘仁厚’的名声。”

魏大中抬头,声音发颤:“汪先生的意思是…… 陛下在等我们服软?”

“是在等我们懂规矩。” 汪文言放下烟杆,指尖敲着桌面,“陛下登基那日就说了‘借国丧生事者严惩不贷’,我们扎堆递奏疏逼宫,本就犯了忌讳。如今陛下松了魏公的罪,就是给了台阶,只是这台阶,得有人顺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请大家收藏:()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左光斗咬牙,拳头攥得咯吱响:“要我们向方从哲低头?不可能!那老狐狸巴不得看我们笑话!”

“不必向方从哲低头。” 汪文言眼神闪了闪,凑往前些,声音压得低了,“得向陛下递话。”

“徐光启、孙承宗不是给杨公递了求情奏疏吗?这两位是东宫师傅,不属任何党派,陛下信得过。若能让他们再递一折,不说求情,只说‘先帝丧期宜宽宥’,陛下多半会借坡下驴。”

左光斗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对!孙承宗与我有旧,我去寻他!他为人正派,肯定肯帮这个忙!”

魏朝得了朱由校的旨,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陛下竟真让他查方从哲的儿子,喜的是这分明是把他当自己人,想借他的手制衡方从哲!

他揣着旨意往东厂衙门走,路过御马监时,特意绕进去跟心腹交代,声音压得狠:“去盯着方府,但凡有官员上门,不论是谁,都给我记下来!一丝一毫都不许漏!若能抓到方世鸿贪墨的实锤,重重有赏!”

心腹忙应道:“小的明白!保证盯得死死的!”

魏朝摸了摸袖里的旨意,嘴角咧得快到耳根 —— 只要抓住方从哲的把柄,再把东林党踩下去,将来司礼监掌印的位置,未必轮不到他!到时候,王安那老东西也得给他磕头!

夜色已深,孙承宗的轿子停在徐光启府外,轿子帘一掀,他提着灯笼就往里走,没让下人通报。

刚到院门口,就见徐光启正坐在廊下翻书,案上摆着盏油灯,昏黄的光映得他鬓角的白发格外清楚,连皱纹里都沾着墨香。

“子先兄倒是好兴致,这时候还看书?” 孙承宗笑着喊了一声,脚步声惊得院角的虫都不叫了。

徐光启抬头见是他,忙放下书起身迎道:“稚绳兄怎么来了?快坐,我给你沏茶。”

两人坐下,孙承宗没绕弯子,直接把东林党的消息往桌上一放,沉声道:“魏大中只降了三级,杨涟还关着 —— 方从哲这是借陛下的手打压东林党,陛下也没拦着,这是要拿东林立威?”

徐光启放下茶壶,叹了口气,指尖敲了敲桌面:“我知道。今日通政司的人跟我提了一句,说方阁老的票拟是陛下亲改的。”

“你不急?” 孙承宗挑眉,往前凑了凑,“杨公是我们同年,魏公虽属东林,却也不是奸佞之辈,就这么看着他们被打压?”

“急有什么用?” 徐光启指了指案上的《大明律》,眼神沉了沉,“陛下改了方从哲的票拟,没杀魏大中,就说明心里有数 —— 他要的不是党争,是规矩。东林党扎堆逼宫,本就越了界,陛下罚他们,是立规矩。”

孙承宗沉吟道:“你是说…… 陛下关着杨涟,是为了敲东林党,让他们别太跳?”

“不止。” 徐光启端起茶,吹了吹浮沫,“陛下那日问我辽东边事,又问你《资治通鉴》里的‘藩镇之弊’,是在看我们这些人能不能跳出党争 —— 方从哲想借党争固权,东林党想借言路逼宫,陛下夹在中间,总得找些不偏不倚的人撑着。”

孙承宗眼睛一亮,猛地抬头:“你是说…… 陛下可能要重用我们?”

“不好说。” 徐光启摇了摇头,眼神却亮了,“但杨涟不能一直关着。他是言官的头,关久了,天下人会说陛下容不下直臣,陛下得给个‘仁厚’的名声。”

“那我们……” 孙承宗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了,“要不要再递一折?就说‘先帝丧期,宜赦小过以彰仁孝’,既不偏帮东林,也给陛下递个台阶,让他顺理成章放了杨涟。”

徐光启看着他,缓缓点头,指尖在案上点了点:“可以递。”

“但别只我们递 —— 找几个非东林、非齐党的官员一起署名,比如礼部的周道登,御史台的张慎言,让陛下知道这不是党争之言,是朝臣公意。这样,陛下接台阶也接得体面。”

孙承宗站起身,灯笼都顾不上拿:“我这就去联络!明日一早递上去!”

徐光启看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案上的书,嘴角微微勾了勾 —— 陛下若真有整肃朝局的心思,这折奏疏,或许能成个引子。这大明的浑水,也该清清了。

喜欢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请大家收藏:()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