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谁能想到后边还能再去啊!
“对,实体,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的要比我们在舞台上表演出来的更加的具体更加的形象化。”
边宁没有拍过电影,但是不妨碍她有这雄心壮志。
在拿到胡辛铭改写过的十分详细的剧本之后,这个她打磨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戏结合剧本上的改动很快就在她脑子里成了型。
还没有开始拍,一切都还在筹备中,但是成果是什么样子的已经在她脑子里了。
邓青宁也迅速的进入了状态。
首场戏还是很重要的。
先是又检查了一遍到时候要用的。
随后在屋里比划了一下走位。
舞台上的一些大幅度动作真正到了屋子里就有局限性了,要适当的收一收,改动一下。
嘴上说了挤不出时间来跟进的胡辛铭还是来了。
一来就跟邓青宁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没来得及说第二句话就被边宁给叫走了。
要敲定电影开幕的时候唱哪一段,呈现哪些画面,结束闭幕的时候也要琢磨。
边宁做事一向如此,必须胸有成足十拿九稳,不然睡觉都睡不踏实。
别看她要拍的这戏场景简单剧情也简单,那只是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简单。
真要一帧一帧的录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稍微不注意哪里出现瑕疵,影响的是整部片子。
邓青宁看了一下这处院子以及屋里的陈设,简陋,破败,干净,且拥挤。
不管是从外观还是从里面的布置,都很符合早先贫农家的情况。
她大致的转了一圈,然后继续看剧本。
和边宁一样,她对这场戏每一个动作每一帧呈现镜头也都非常的在意。
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她要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更重要的是这是胡辛铭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花了很大的心血写出来送给她的礼物。
只有把剧本尽最大努力完美的演绎出来,才不负对方的一番心意。
虽然变成了实景,但是整体还是以芭蕾舞为基础,以念和唱相结合。
这也是当下无论是荧幕上还是舞台上都常用的演绎方式。
算得上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也算得上是革新的一种过渡。
大家都热情高涨的,根本不需要边宁盯着,都投入到这场从未参与过却要即将参与的制作中来。
每个人根据自己要演绎的角色在结合场地之后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建议。
最终由边宁和胡辛铭拍板。
就连其中的配乐也有多处删改,乐队也要重新磨合。
看似简单,但是一直到大年初六,第一场戏才正式开拍。
而那二尺红头绳也成了这部电影的片头曲。
胡辛铭亲自操刀给改动了调子,节奏听起来欢快了很多,却与故事内容半点都不违和。
以欢快的曲调,唱出了那个年代贫苦百姓在极度剥削之下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随后那份热爱被打破,变成了绝望,最终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之下,找到了新的出路,善恶终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