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文豪1983 > 第197章 选导师

文豪1983 第197章 选导师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07 05:05:00 来源:抖音小说网

第197章 选导师

这一批人的年纪,最小的是王濛本人,51岁,最大的七十多岁,有好几个,明显教师们的岁数比较大。

而学员们呢?

尽管在这一次会议还没有定下来,但收上来的推荐表可以看出,大体上在三十岁以下。毕竟再大一些,文学之路已经定型,也没什么培养必要了。

对了,还有余切推荐过一个县城牙医呢——也不大,才二十来岁。

他也是我的“余老弟”。

会议结束后,王濛作为书记发言道:“我们进修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教师的辈分太大了,我认为这样不适合和学生沟通,我们应当至少有一两位辈分小一些的作家来授课。”

汪曾琦当即提出:“话是这么讲,但哪里去找到这样的作家……这个人既要让台下的学生们服气,又要岁数差不多,还要和我们并列!不能差得太多!否则就会被人轻视,这个人选不好找。”

余切呢?余切怎么样。

蒋正函之前和余切去过日本,在回国登机前,日本数个大学学生挥舞书籍,祝福余切的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导致中生代小说作家不多,不好找这样的人选,但却可以反过来,找比这些学员年纪还要小,而成就却大得多的作家。

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谁?

余切嘛。

王濛思索再三,说:“余切恐怕不合适,他虽然小说写的好,但年纪太小……我不是说他没有资格来做教师,他完全有资格,我是说社会公众不一定这么认为,我担心对他有不好的影响。”

是的,文学界的春天,才到来了没多久。站在当时来看,似乎不应操之过急。

该提议暂时被搁置,会后,王濛心里想还有那些人可以来做教师: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刘芯武就可以来教一段时间的书,他这个人很擅长于表达。

篮球运动员冯骥财也是一位不错的作家,他的性格要内敛一些了,但也不是不行。

……

一时间,王濛的脑海里面竟然出现了许多人。想来想去,刘芯武仍然是其中年纪最合适的人,他做过班主任,近两年没有什么好作品问世,也许刘芯武教一段时间的书,反而能让他从“被余切七擒孟获”般的噩梦中走出来。

但可能余切这辈子都是刘芯武的苦主——就在王濛打算亲自去找刘芯武时,王濛却偶然得知了:余切发过一篇日文小说,马上要再印十万册。

真的假的?

王濛的想法立刻就变了。

《人民文学和《十月杂志社的距离并不算远,王濛直接来《十月编辑部,找余切的编辑张守任,以及杂志社的总编王世民打听情况。

情况令他大吃一惊,是真的。

余切不仅仅在日本卖成了书,还有可能拿到专业文学奖的提名:如果真的实现,这在大陆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力!

他拿到提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推荐他的人是岩波出版社,大家都明白出版社里面的门道。

假如他真会写日本文学,一般的青年作者肯定比不过他——就像是余切拿到今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茅盾文学奖一样,这已经是板上钉钉!

无论是作品的传播广度,还是深度,余切在今年的大陆小说界无出其右。简直可以把小说界的1984年称为余切年。

那么,余切会是一个合适的教师吗?王濛跑到了燕大校园找余切。

此时,“新现实”社团如今已经发展为燕大最大的文学社团,在人数上迅速超过了五四文学社。每次社团开会,就会来乌泱泱一片人,如果创始人余切也在,人就会越来越多,他们甚至不得不在未名湖畔开会。

因为教室挤不下那么多人。

国庆后招新时,刘振云等人领着一群社团干部,什么宣传都没有做,只是写上了“新现实”的名字,就引起了学生中的轰动,交上来的入团申请表了几天才看完。

就连校外的一些文学社团,也申请成为新现实的分社。

王濛一行人随便逮着一个学生问:“新现实社团在哪?你知道吗?”

学生警惕道:“我就是新现实的,你找我们社团干什么?”

王濛胡诌了一个理由:“我找余切,我是《人民文学的编辑,他有一份稿子评稿通过了……但还需要修改一部分,所以我亲自来找他。因为余切很不容易找到……”

这学生听到“余切不容易找到”那句话,立刻就相信了。“原来是编辑!您跟我来,余切在上课呢,他每次来都会上一段时间的课。”

王濛听得好奇:“余切还上课呢?他年纪那么小,你们怎么会听他的?”

学生反问道:“不听他的,听谁的?听五四文学社那一帮发校刊都要改来改去的人?他们自己的副社长骆一禾都叛变了,我们学校出来几个诗人,也全是新现实社团的编外成员……”

是这个理儿!

王濛心想:这个余切看来不仅仅会写小说,还善于搞点斗争,五四文学社在当年多出名啊,现在居然在大本营被击败,连未名湖畔也守不住了。

跟着这个学生,王濛从新现实社团的后门儿进来,他后面还跟了一个秘书和编辑冯木。

冯木是《文艺报的主编,岁数也不小了。他是搞文学理论的,对绝大部分大陆作家都不满意,对余切勉强满意,但爱之深责之切——他的想法和王濛是一样的。

冯木说:“余切写小说的一个缺点,是他总是在写大的东西,总是和社会思潮相结合,这多少有一些取巧的嫌疑。他到底能不能写出一个质朴、简单的小说,没有大人物,没有大事件,我认为他的能力完全写得出,但他就是不写!”

说到这,冯木拼命摇头。又说一个缺点:“还有,余切搞文学理论研究太少,专业研究太少,长此以往,最终会影响他的文学地位,以及文学创作。”

王濛为余切找理由:“余切写了那么多东西,他写不过来了。”

“这不是理由。”

“冯主编,鲁迅一辈子也没写过长篇小说,不影响鲁迅做大文豪。”

“鲁迅要是活得久一些,他怎么会不想写呢?他死之前,还在琢磨这件事情。”冯木不接受王濛找的理由。

其实,鲁迅所生活的时期,还面临文学创作从文言文转向白话文这么一个过程,鲁迅在这件事情上的成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余切如今大力宣传他自己的“新现实”,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文艺批评家们都知道余切在有意引导一个新的文学流派。

但是,这和用白话文创作的丰功伟绩比起来,自然是完全没办法比较的。

冯木没有提到这一点,是因为简直没办法相提并论。

他俩迈入“新现实”社团,只听到,余切正在讲课,内容是“伤痕文学”为什么必然消失……王濛和冯木顿时起了兴趣,因为余切自从用马甲写过《拉美现实主义之后,再也没搞过任何文学研究。

而伤痕文到底还有没有生命力,现在是文艺界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

只听了一阵后,王濛和冯木两个人都微微张开嘴巴,听得入神。原来,余切并不是没有搞过文学研究,只是他懒得把东西写到论文里面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