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的老槐树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时,楚昭终于把驿站后院的那间空房收拾出来了。兰珠踩着梯子,正往窗棂上贴新糊的窗纸,米浆的清香混着阳光的味道漫开来,楚明举着个铜铃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铃声撞在斑驳的院墙上,弹回来好几重回音。
“楚大哥,这桌子放这儿行吗?”小石头抱着张刚修好的八仙桌,额头上还沾着木屑。他如今在镇上的学堂帮先生抄书,闲暇时就来驿站搭把手,个头蹿了不少,声音也开始变粗。
楚昭接过桌子,往墙角挪了挪:“再往左点,给兰珠姑娘腾个地方做针线。”他擦了擦手上的灰,看着院里忙碌的身影,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似的,又软又暖。离开凉州已过三月,魏忠贤倒台的消息顺着官道传过来时,镇上的人放了三挂鞭炮,王掌柜喝醉了,拉着他讲了半宿当年年轻时闯荡江湖的故事。
“楚小哥,兰珠姑娘,快来尝尝我新腌的萝卜!”刘婶挎着篮子走进来,掀开盖布,红亮亮的萝卜条冒着酸气,“我家那口子说,这手艺得传给你们,以后逢年过节,家里总得有口爽口的。”
兰珠笑着接过来,往楚明嘴里塞了一根:“刘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比酒楼的还香。”
楚明含着萝卜,含糊不清地说:“娘,波斯哥哥什么时候来?他说要给我带会跳舞的木偶。”
提到波斯少年,楚昭心里一动。前几日收到他从西域寄来的信,说商队在楼兰附近发现了新的水源,打算开春后往中原走,还附了张画,画着会唱歌的沙漠上,几只骆驼正朝着太阳的方向走。
“快了,”楚昭摸了摸楚明的头,“等雪化了,骆驼就能走过戈壁了。”
正说着,王掌柜掀着帘子进来,手里拿着个牛皮纸包:“楚小哥,京城来的包裹,说是巡抚衙门寄的。”
楚昭拆开一看,是赵将军托人送来的东西:一本线装的《西域图志》,扉页上写着“赠楚昭贤弟,以志西域之谊”;还有块玉佩,上面刻着“守正”二字,与父亲留下的“陵”字佩正好凑成一对。最底下压着封信,说魏忠贤虽倒,但党羽仍在,影源碎片虽已消散,却有传言说有人在仿制影源之力,让他多加留意,若遇异常,可持玉佩去巡抚衙门求助。
“仿制影源?”兰珠凑过来看信,眉头微微蹙起,“难道还有人不死心?”
楚昭将玉佩收好,心里掠过一丝不安:“赵将军说的是‘传言’,或许只是空穴来风。不过……”他想起归墟的暗河,楼兰的地宫,“小心些总是好的。”
小石头突然指着包裹里的《西域图志》:“楚大哥,你看这页!”图上画着雷台观的全景,天马神像的基座下,有个极小的注释:“万历年间重修,得铜匣一,内藏残片,不知所踪。”
“这说明第三块碎片确实在雷台观!”兰珠眼睛一亮,“只是后来被人拿走了?”
楚昭翻到书的后记,是位叫“云谷子”的学者所写,提到曾在雷台观见到老道,两人论道三日,老道说过“影源非物,在心不在形”。“看来老道早就知道影源会消散,”他合上书,“所谓的碎片,或许只是守陵人用来传承信念的信物。”
王掌柜在一旁听着,咂咂嘴:“管它什么信物,只要咱镇上太平就行。前几日县里来的货郎说,西边又开了条新商道,以后西域的胡商要多起来了,咱们驿站的生意,说不定能比以前红火呢。”
这话果然应验了。没过几日,第一批走新商道的胡商就住进了驿站。为首的是个高鼻梁的波斯商人,看到楚昭腰间的琉璃坠子,眼睛一亮,用生硬的汉话说:“你是波斯少年的朋友?他让我带话,说木偶已经做好,开春就亲自送来。”
楚昭请他喝了杯镇上的米酒,商人很高兴,掏出个铜制的罗盘送给楚明:“这个,看星星的,在沙漠里不会迷路。”
楚明拿着罗盘摆弄了半天,突然指着西北方:“哥,这里的指针在抖。”
楚昭接过罗盘,果然看到指针在微微颤动,指向的正是雷台观的方向。他心里咯噔一下,难道真的有人在雷台观附近搞鬼?
“可能是山里的矿石影响吧。”兰珠轻声说,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别自己吓自己。”
可接下来的几日,怪事接连发生。镇上的井水偶尔会泛出黑色的泡沫,学堂后面的老槐树半夜会发出奇怪的声响,最蹊跷的是,小石头抄书时,墨迹总在纸上凝成影子似的形状。
“是影源的气息。”小石头把纸递给楚昭,上面的墨痕扭曲成蛇形,和归墟的影子一模一样,“我爹的日记里写过,影源消散后,若有人强行召唤,周围的事物会出现异象。”
楚昭握紧了腰间的弯刀:“看来赵将军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得去趟雷台观。”
兰珠立刻开始收拾行李:“我跟你一起去,让王掌柜帮忙照看楚明和小石头。”
“我也要去!”小石头和楚明异口同声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请大家收藏:()我和闺蜜在古代杀疯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