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午后,阳光比昨日更盛些,葡萄藤的影子在茶室地面上晃得更欢。我刚在老位置坐下,摆好陈皮火龙果茶的茶具,就见老张、小李和小王相跟着走进来,身后还跟着昨天那位聊起老支书的中年男人,他手里提着个布包,脸上带着点笑意。
“阿明,来得早啊!”老张笑着打招呼,拉过椅子坐下,“今天我们约了李哥(他指了指中年男人)再聊聊,没想到这么巧,你也在。”
李哥冲我点点头,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小陶罐:“这是我家自己炒的茶,昨天听你们聊得投缘,今天带点来给大伙尝尝。”
“那可太客气了!”小王连忙接过陶罐,凑近闻了闻,“真香啊,一股烟火气,闻着就接地气。”
几人忙着泡茶,李哥的茶是炒青,叶片粗壮,滚水一冲,一股带着焦香的茶味漫开来,和我的陈皮火龙果茶的清甜、老张他们铁观音的醇厚混在一起,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喝了两口茶,小李忽然叹了口气,像是想起什么事,眉头皱着:“说起来,昨天听李哥讲老支书的事,心里又暖又敬。但今天早上碰到个朋友,说起他认识的一个人,那日子过得,真是让人咋舌,跟老支书那股子清正比起来,简直是两个极端。”
“哦?啥人啊?”老张好奇地问,手里的茶杯停在半空。
“是他一个远房亲戚,姓赵,我们就叫他老赵吧。”小李咂咂嘴,像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人是个电工,手艺倒是不错,可这家庭情况,说出来你们都不信——他前后娶了三个老婆,现在家里有九个娃,四男五女。”
“九个?!”小王一口茶差点喷出来,眼睛瞪得溜圆,“这咋养活啊?现在养一个孩子都费劲,他一个电工,九个……”
李哥也愣住了,手里转着茶杯:“电工工资不算低,但也绝不算高,九个孩子,光吃饭穿衣就是笔大开销。他这是咋想的?”
“谁说不是呢。”小李摇摇头,语气里满是不解,“我那朋友说,老赵这人,脑子跟别人不一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维超前’,但这超前的方向,实在让人看不懂。”
他喝了口茶,慢慢说起来(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他第一个老婆,跟他过了五年,生了三个娃,两男一女。后来不知道为啥,俩人过不下去了,要离婚。一般人离婚,不是为房子争得头破血流,就是为抚养费吵翻天。可老赵不,他跟第一个老婆说‘房子归你,家里的存款也归你,你要是想再嫁,我绝不拦着。但三个孩子得留下,跟我过’。”
“他前妻估计也没想到他这么‘大方’,愣了愣就同意了,拿着钱和房子走了,三个孩子就真的全留给了老赵。那时候大的才四岁,小的刚会走路,他一个大男人,又当爹又当妈,还得出去当电工挣钱,不知道咋熬过来的。”
我听得有些咋舌:“这确实少见。一般来说,男方离婚都想少带孩子,他倒好,全要了。”
“这还不算啥。”小李接着说,“过了两年,他又娶了第二个老婆,这个老婆跟他过了六年,生了四个娃,两男两女。结果好景不长,又要离婚。这次老赵还是那句话‘房子(他后来又攒钱盖了间土房)归你,钱也归你,孩子得留下’。第二个老婆也同意了,就这么走了,四个孩子又落他手里。”
老张听得直摇头:“这老赵,是对孩子太执着,还是对老婆太随便啊?这婚结的,跟闹着玩似的。”
“谁知道呢。”小李苦笑,“更离谱的是,又过了几年,他都快四十了,居然又娶了第三个老婆,也就是现在这个,比他小十来岁,又给他生了两个娃,一男一女。现在这第三个老婆还跟他过着,就是家里这九个孩子,想想都头大。”
“最大的孩子现在多大了?”李哥问(眉头也皱了起来)。
“我朋友说,大的那个男孩,今年都快二十了,已经在外面打工挣钱了。最小的那个儿子,才刚上幼儿园,据说还没他大孙女岁数大——他大女儿十七岁就嫁人了,生了个女儿,现在都上小学了。”小李说着,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你说这一家子,辈分得多乱。”
小王咋舌:“这家里简直像个幼儿园加小学加中学,热闹是热闹,可这开销也扛不住啊。他一个电工,就算技术再好,每月能挣多少?九个孩子,吃穿用度,上学看病,哪样不要钱?”
“这就说到他那‘超前思维’了。”小李解释道(语气里带着点无奈的佩服),“他从第二个老婆走后,就开始琢磨‘以大带小’。大的孩子稍微懂事点,就教他们带弟弟妹妹。老大带老二,老二带老三,就这么轮着来。现在大女儿虽然嫁人了,但只要回娘家,就得帮着看几个小的;大儿子打工挣的钱,大部分都得交给他,贴补家用。”
“他自己呢,除了出去当电工挣钱,还在家里搞了点副业,种了点菜,养了几头猪,尽量让家里人能吃上饱饭。每个月他都会算一笔账,除了留下一家人的基本口粮钱,剩下的钱,不管多少,都拿出来‘贴补大家庭’——比如给上学的孩子买文具,给生病的孩子抓药,给大点的孩子添件新衣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请大家收藏:()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起来,他这‘大家庭’的概念还挺强,不管哪个老婆生的孩子,他都一视同仁,从不偏心。孩子们之间也没啥隔阂,大的真疼小的,小的也依赖大的。我朋友去他家看过一次,说虽然家里乱糟糟的,到处都是孩子的衣服、玩具,但孩子们脸上都挺开心,吵吵闹闹的,倒也有股子生气。”
老张放下茶杯,叹了口气:“这日子过得,真是……不容易。说他糊涂吧,他把孩子们都拉扯大了,还没让一个孩子辍学;说他精明吧,这明明是给自己找罪受。换成我,别说九个,就是三个,我都得愁白了头。”
“可不是嘛。”我也跟着感慨,“就拿我来说,家里就一个女儿,今年刚上小学,光她一个人的事就够我头疼的。每天早上得给她做早饭,送她上学;晚上接回来,得辅导她写作业,还得陪她练琴、画画;周末还得带她去上兴趣班,稍微有点不舒服,全家都跟着揪心。”
“前阵子她学校要搞个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我和我爱人熬了半宿,才勉强弄出来个不像样的东西。就这一个,都觉得精力不够用,真不敢想九个孩子是啥光景。”
小王也点头附和:“我家也是个女儿,才三岁,就已经够折腾了。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顿顿得哄着喂;晚上不睡觉,缠着你讲故事,讲完一个又一个;稍微不如意就哭闹,有时候真想揍她两下,又舍不得。就这一个‘小祖宗’,我和我老婆都觉得快扛不住了,养九个?想都不敢想。”
“所以说啊,我们这养一个两个的,都觉得怪事多,愁得不行,再看看老赵,养九个,虽然看着乱糟糟,可他自己好像还挺乐在其中。”小李摇摇头,“我朋友说,老赵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多了热闹,人多力量大,现在苦点累点,等孩子们都长大了,我就享福了’。”
李哥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话是这么说,但养孩子哪是光让他们长大就行啊。得教他们做人,教他们本事,不然长大了也是白搭。老支书当年那么费劲让村里孩子读书,就是知道‘育人’比‘养人’更重要。”
“老赵也不是不教。”小李说,“他自己没多少文化,但总跟孩子们说‘做人得实在,不能偷不能抢,得靠自己的手挣钱吃饭’。他当电工,从来不糊弄,给人干活总是尽心尽力,孩子们看在眼里,估计也学了些实在劲儿。大的那几个孩子,出去打工,老板都说他们肯干、听话。”
“就是这日子,实在太苦了。”我看着自己杯里的茶,浅粉色的茶汤里,陈皮的纹路清晰可见,“我女儿上个月想要个新款的娃娃,一百多块钱,我犹豫了半天还是给她买了。可老赵的孩子,估计连像样的玩具都没有,衣服也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这就是各人的活法吧。”老张感慨道,“有人追求日子过得精致,一个孩子也得精养;有人觉得人丁兴旺最重要,再苦再累也得把孩子拉扯大。没有对错,只是选择不同,只是这选择背后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说起来,老赵的前两个老婆,就真的不管孩子了?”小王好奇地问,“毕竟是自己生的,能狠心不管?”
“也不是完全不管。”小李说,“第一个老婆后来嫁到邻村,离得不远,偶尔会回来看孩子,给孩子们带点吃的、穿的。第二个老婆去了城里,听说过得也不容易,好几年才回来一次,但每次回来,都会给孩子们留点钱。只是这九个孩子,主要还是靠老赵自己和大点的孩子撑着。”
“那他现在这个老婆,能受得了?”李哥追问,“九个孩子,光做饭洗衣服就够她忙的了,换作一般女人,早就跑了。”
“这第三个老婆也是个厉害角色。”小李笑了笑,“听说性子泼辣,但心肠不坏,跟孩子们处得还行。她自己也说,当初嫁过来就知道老赵有一堆孩子,既然嫁了,就认了。她平时除了带孩子,还帮着老赵养猪、种菜,里里外外一把手,就是脾气急,孩子们不听话,她揍起人来也不含糊。”
茶室里静了下来,只有茶杯碰撞的轻响和远处隐约的蝉鸣。我们几个都在心里琢磨着老赵的故事,这个养着九个孩子的电工,像一个谜,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又隐隐有些佩服。
过了一会儿,小王忽然笑了:“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有时候看着女儿无理取闹,会偷偷想,要是她能懂事点,不这么折腾人就好了。可真听到老赵家里那么多孩子,又觉得,还是一个好,至少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她身上,让她吃好点、穿好点、学好点。”
“我也是。”我点点头,“虽然养一个也有操不完的心,比如她学习不好我着急,她跟同学闹矛盾我担心,但至少我能给她我能做到的最好的。老赵那样,就算再努力,也很难让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好的照顾,想想也挺心酸的。”
“这就是现实啊。”老张叹了口气,“我们总说现在养孩子成本高,压力大,可至少我们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只养一个,把资源集中在他身上。但像老赵那样,或许是没选择,或许是他自己就认这个理,只能咬着牙往前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请大家收藏:()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慢说:“老话说‘多子多福’,但这‘福’,是要靠多少辛苦换来的啊。老支书当年让村里孩子读书,是想让他们走出大山,不再过父辈那样的苦日子。可老赵呢,他好像还活在过去的观念里,觉得孩子多了就是福。”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话锋一转,“不管怎么说,他没把孩子扔掉,没让他们流离失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养大,这一点,就比那些生了孩子不管不顾的人强多了。这世上的事,有时候真没法用对和错来评判。”
阳光渐渐西斜,茶室里的光线又变得柔和起来。李哥泡的炒青茶,味道越泡越浓,带着点苦涩,却也有回甘。我们聊着老赵的九个孩子,聊着各自家里的“小麻烦”,时而叹气,时而苦笑,时而又忍不住为老赵那股子韧劲感慨几句。
是啊,这人间百态,就像这茶桌上的各种茶,有的清甜,有的醇厚,有的苦涩,有的浓烈,没有哪一种是绝对的好,也没有哪一种是绝对的坏。我们选择自己的茶,也选择自己的生活,品尝着其中的滋味,或甘或苦,都得自己咽下去。
小李的朋友的那个远房亲戚老赵,或许永远不会明白我们这些养一个孩子还觉得“怪事多”的人的烦恼,我们也很难真正理解他养九个孩子的“超前思维”。但在这午后的茶室里,透过袅袅的茶雾,我们仿佛都看到了彼此生活里的那份不易和坚持。
养一个孩子的精致,养九个孩子的粗糙,说到底,都是为人父母的一场修行。只是这修行的路,有的平坦些,有的崎岖些,有的风光些,有的泥泞些。
夕阳透过葡萄藤,在我们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茶还在续,话还在聊,关于老赵的故事,关于我们自己的生活,都融化在这淡淡的茶香里,酿成了人间最真实的百味。
喜欢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请大家收藏:()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