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255章 新的瓶颈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第255章 新的瓶颈

作者:小小明秋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3 22:00: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有了陈柏然的加入,“晨曦”项目的推进速度不减反增。姜蕴宁也不必再分心去处理那些繁琐的对外协调,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在技术攻关上。

光刻机这种复杂设备的研发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研发、调试、小批量试产、全面量产。

目前,姜蕴宁他们正处在调试阶段,对原型机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包括精度、稳定性以及环境适应性等。调试成功后,会先进行小批量生产,验证实际产能、良率和工艺稳定性。

只有在试产阶段良率达标、材料供应充足、工艺成熟后,项目才会进入全面量产。

洁净室内,光刻机旁弥漫着低沉而均匀的机械嗡鸣。

姜蕴宁站在设备前,手中拿着刚从光刻机台出来的小批量晶圆。她把晶圆放到显微镜下,目光随着镜头缓缓移动——整体图案大致清晰,但在几个局部区域,仍能捕捉到细小的缺陷痕迹。

“良率67%,属于调试阶段的正常范围,”她低声自语,但眉头微微皱起,“还有提升空间。”

调试阶段良率一般比较低,大概在50%–70%。这个数值是通过抽样观察和简单检测仪器得到的,用来判断设备和工艺的整体表现。良率67%说明设备和工艺基本稳定,但仍需要调整。

不过,姜蕴宁心里清楚,这只是一个初步评估。要想得到正式、可靠的良率统计,还必须将晶圆送去专业检测中心,用精密设备覆盖更多样本区域,确保每片晶圆都符合设计要求。调试阶段的显微镜观察,只能提供趋势和问题指示,而送检结果,才能作为研发和后续量产决策的依据。

姜蕴宁走向控制台,调出每一片晶圆的曝光记录和掩膜版使用次数。

掩膜版在光刻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损耗——每次曝光,紫外光都会对其光学性能造成微小影响。随着使用次数增加,图案可能出现轻微磨损或透光率下降,从而影响晶圆的精度和良率。

“把掩膜版的自检程序跑一遍,看看是否存在问题。”她低声吩咐旁边正在做记录的许念。

许念迅速操作机台,启动了掩膜版的在线自检程序。

一会儿之后,屏幕上显示出掩膜版部分区域的透光率略有波动,提示存在光学偏差或微小缺陷,需要进一步人工检查确认。

“看来问题出在掩膜版。”姜蕴宁目光一凝,轻声吩咐,“把掩膜版取出来,做一次检测。”

几名技术员按照操作规定小心取下掩膜版,放入专用防尘盒中,送至专用检测台进行检查。

在放大检测仪的光学投影下,掩膜版的表面被逐层扫描。很快,一处细微的划痕显现出来,旁边区域的透光率也出现了异常波动。

姜蕴宁戴着手套,指着检测屏幕上的标记点沉声道:“这里有划痕,透光也不均。良率下滑,很有可能就是它造成的。”

周围几人纷纷点头,神情凝重。

这时,操作工程师颜纯艺抱着一只防护盒走过来,低声汇报道:“姜工,新到了一批改良版掩膜版,要不要替换验证小批量试产?”

姜蕴宁略微思考了一下,点头示意。

颜纯艺和其他几位技术员小心翼翼地拆下旧掩膜版,更换上新的。

许念则在一旁调整光刻机的曝光参数,优化对焦和光强,确认后她说道:“参数正常,可以启动。”

接着,她按下启动按钮,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十几分钟后,新晶圆被取出,送到显微镜下。

姜蕴宁俯身观察,图案清晰了许多,局部缺陷的数量明显降低。她抬头看向身边的许念等几人,轻声说道:“你们也来看一下,确认一下良率和图案情况。”

即便作为核心技术负责人,姜蕴宁仍然需要团队成员共同确认结果,以避免因为个人主观判断而产生偏差。

几轮测试后,良率逐步上升到74%,缺陷区域明显减少。

“看来这批材料更适配当前调试条件。”她轻轻吐了口气,但眼神仍旧凝重,“调试阶段良率波动正常,继续做小批量验证,送检确认稳定性。”

“明白。”

众人立刻分头行动,洁净室里再次响起有条不紊的运转声。

不久之后,“旭日2号”顺利完成改造与调试,正式宣告成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华国半导体的困境从此解除。相反,新的瓶颈很快显露出来,而且比想象中更加尖锐:

核心材料依赖——高纯度光学晶体、掩膜版与光刻胶,以及若干特殊金属材料,其中不止一种仍受制于国际供应链。

工艺配套不足——设备能用,但若没有与之匹配的光刻胶与掩膜版工艺,良率和产能依旧无法保证。

外部环境制约——部分环节哪怕不是技术问题,也可能因为全球供应与政策因素被卡脖子。

而这些,都不是姜蕴宁能够靠“技术”,以一己之力去解决的。

她的专长在设备与系统集成上,却没法让光刻胶和光学晶体等关键材料凭空出现,也没法替代国际上垄断的材料产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当初那些毅然从国外归来、投入建设的人,此时,优势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无论是材料研发、设备改良,还是工艺优化,他们带来的经验与资源都成了弥足珍贵的助力。

“旭日2号”完成最终测试的那天,实验室里难得响起一阵掌声。

掌声还未散去,大家便聚到会议室,而大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新的议题——《“旭日3号”材料准备讨论》。

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通常采取“一代在用、一代在试、一代在研”的滚动推进模式,以确保项目的研发不会出现断档。

陈柏然开口道:“‘旭日3号’方案送审成功,立项可以启动,但目前只是预研阶段,主要是材料和工艺验证。”

他朝姜蕴宁看了眼,姜蕴宁点头,走到会议桌前面补充道:“‘旭日3号’比‘旭日2号’的分辨率更高,对材料要求更严苛。现在我们要提前确认光学晶体、掩膜版和光刻胶等核心材料的可行性,并进行小规模工艺测试。等‘旭日2号’量产稳定之后,这些准备工作就能直接支撑‘旭日3号’的研发。”

虽然方案已立项,但材料和工艺验证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旭日3号”能否按计划高效落地。

姜蕴宁环顾四周,语气冷静:“‘旭日2号’的成功,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目标远不止于此。‘旭日3号’的分辨率和产能要求都要再提升一个量级,对材料和工艺的依赖会更大。特别是光学晶体,这是‘旭日3号’绕不开的核心瓶颈,必须提前提出需求,才能保证后期研发不被拖延。”

姜蕴宁补充道:“‘旭日2号’用的晶体已经接近极限。‘旭日3号’至少需要更高纯度、更大尺寸,而且稳定性必须提升,否则所有设计都是空谈。”

会议结束之后,陈柏然带着姜蕴宁来到国家光电材料与光学技术研发中心。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