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290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已经进入第十二个月,前十一个月里,学员们完成了大量跨学科知识储备和前期实验验证。

而现在,他们迎来了最关键的阶段——跨学科知识的综合整合,也就是把所有方案从纸面落地成现实。

这个月,他们将根据自己的方案开始实际构建。建模、实验、调试,每一步都必须用上之前十一个月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当初,姜蕴宁的规划是:第一个月边补充基础知识边设计方案,形成初步框架;接下来的几个月不断优化方案,修正漏洞;最后一个月,实现知识与方案的完全融合,使其具备实战操作能力。

然而,现实远比计划严苛。

第一个月的第一周结束时,姜蕴宁发现,学员们的知识储备仍远不足以支持有效的方案设计。

于是,第一个月几乎全部用来强化跨学科知识学习,每个人都按她的要求扎实吸收各类知识;真正的方案设计,则从第二个月才正式启动。

这一调整虽然打乱了原计划,但也让学员们在面对实际构建时,更加得心应手,为后续实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学员们看来,这不是简单的构建,而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理论、实践、逻辑、创新,缺一不可。

外界沸腾喧嚣,而培训基地里却依旧一片寂静。实验台上的数据在闪烁,笔记本的页面被反复翻看,学员们还在为一个公式的推演抓耳挠腮。

姜蕴宁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与专注。

她认真地审视每一个学员的进度与方向,适时给予提示,却从不轻易干预。只有在科技部需要她配合宣传时,她才会离开基地一小段时间;大多数时候,她和大家一样,把自己全身心都浸在这片训练场中。

以目前的速度来看,当初她定下的“一年之期”其实已经是保守的估计了。眼下的态势,恐怕还得再往后推迟半年,甚至一年。虽然他们的进展放到常人眼里,已经快得近乎不可思议,可与姜蕴宁自身的效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姜蕴宁看了看时间,站起身,拍了拍手:“各位,手头的事情先暂停,五分钟后在会议室开会。”

学员们闻言,纷纷放下手中的笔记和实验器材,神情中透着几分紧张与期待。

几分钟内,会议室里已坐满人。

像这样的开会,对他们来说已是常态。每隔几天,姜蕴宁会将大家在学习中频繁出现的问题集中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最可怕的是,随机点名。

在座的学员个个曾是天之骄子,可一听说要被点名发言,立刻纷纷低头避开视线。

出丑倒是不怕,真正难熬的是面对姜蕴宁的压力式提问,真的顶不住啊。

姜工的思维非常敏捷,善于发现他们逻辑中的一些漏洞或不足。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常常回答完,思路是理清晰了,但是衣服也差不多湿透了。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只要被点名的不是自己,那这就是他们最喜欢最期待的环节了。

因为在这种压力式提问中,姜蕴宁的强大展现得淋漓尽致。除了被“拷问”的那位仁兄,其他人只要跟上她的思路,也能在一问一答间获益良多,看到思维被一步步推演到极致的过程。收获的不只是答案,更是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翻笔记本的声音。

姜蕴宁站在前面,学员们一个个低头紧盯桌面,生怕被注意。

“这个月开始,我们进入整合阶段,落地实战。”

姜蕴宁目光一扫,随手点了一个名字,“于晴,整合阶段,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于晴猛地一愣,心里“咯噔”一下。经过一年的培训,她已经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直视姜蕴宁——这位校友兼好友,现在比研究生导师还可怕。

于晴硬着头皮站起来,深吸一口气开口:“围绕核心目标,各个模块都……都要做到极致。”

“嗯,”姜蕴宁没有点头,而是继续追问,“所以你认为模块各自最优,就能保证整体最优?那如果模块之间协作出现问题,会不会带来新的风险?具体风险点在哪里?”

于晴的呼吸一紧,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声音越来越低,却努力把思路整理清楚,“可能的风险点包括:接口与兼容性问题、性能失衡、冗余与容错不足、资源竞争、系统级耦合效应等。”

她却不给她停顿的机会:“假如出现性能失衡这个风险,你的补救方案是什么?在补救方案失效时,你还有第二预案吗?”

于晴摇摇头。

姜蕴宁没有再追问,示意于晴坐下,开口总结道:“接下来,在你们各自方案的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抱着正确的态度。围绕核心目标,不必追求每个模块都最优——成本、资源、风险都要统筹考量。系统整合要考虑‘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这,就是今天开会的目的。”

她顿了顿,目光扫向全体学员,“要做到这一点,你们必须对每个模块对应的知识和材料了如指掌。你们的知识储备比刚来的时候已经大了很多,但回想当初的三道考核题,你们能确保在一天内给出合理方案吗?所以,水还得继续加,继续充实你们的‘水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继续安排:“接下来的整合阶段,每两人一组,互为项目监工,互相检查对方在实际构建和实验操作中的执行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偏差、操作失误或材料与环境适配问题。我只负责旁观,并核查落地进展。”

学员们面面相觑。

这样的安排是现实可行的同行评审模式——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方案负责,同时学习如何发现别人的漏洞,改进整体设计。

会议结束之后,姜蕴宁走出基地。

今天她要接受采访,原本科技部和华视总台计划录播。

但姜蕴宁大手一挥,摆了摆手:“忙,没那么多功夫,来回录制太浪费时间,直播吧。”

姜蕴宁身着素色职业套装,上衣裁剪利落,肩线挺拔,裤装简洁干练,整体造型既显得干练专业,又不会喧宾夺主。总台的化妆师为她化了个淡妆,淡淡修饰,既自然又让镜头下的光线更柔和。

华视总台的直播间里,灯光已经调好,摄像机也在待命。

姜蕴宁一走进来,助理和技术团队立即上前准备设备,她按照要求坐到指定位置,安静等待主持人提示开始。

刚刚在化妆的时候,助理已经把资料递给她,上面列着主持人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虽然是直播,但提前了解提纲有助于她更从容地应对,不必即兴应付。

只是,这个“您如何平衡科研中遇到过的失败与成功?”是个什么问题?

她姜蕴宁就没有失败过。

她只有暂时没成功。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