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358章 这正是闯的年纪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第358章 这正是闯的年纪

作者:小小明秋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3 22:00: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姜蕴宁准备的资料极为详实。

方景清站在会议室内,正对着一排端坐的科技部高层。

紧张是不可能紧张的。

他在汇报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低保真模型的整体趋势曲线与重点参数调整效果;

2. 中保真计算的构型设计、边界条件设置及阶段性目标;

3. 高保真仿真与实验验证的后续推进计划。

他站在讲台前,指着计划进度表,语气平稳而清晰地说明道:

“根据原定计划,项目在半年节点应当进入中保真阶段的后期,但由于新型燃料的燃烧参数较为复杂,模型调试工作量超出预期,整体进度略有延迟。目前,核心模块已完成稳定运行验证,整体趋势符合设计预期。”

“呆头鹅”徐良诚听完方景清的汇报,神色平静中带着几分遗憾。

虽然他对姜蕴宁没有亲自到场感到失望,但对她这种作风,他早已见怪不怪。

像当初的苍穹系列,所有的中期汇报,全部都是陈柏然来的,毕竟陈柏然管项目管理,倒也算顺理成章。到了旭日系列,所有的中期汇报,基本都是研究所所长莫清文来的,你敢信吗?人家可是研究所的所长,日理万机,还一连帮她跑了三次汇报。直到后来陈柏然接手管理,又变成陈柏然来。

阶段汇报从来不仅仅是通报进度的例会。

一旦预算超支或进度滞后,负责人就必须在会上详细说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因此,许多项目负责人格外重视阶段汇报——不仅是对科研成果的检验,更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申请后续拨款和获得必要的资源支持。

徐良诚转头对旁边的副部长低声说道:

“这款新型燃料的燃烧特性比预期复杂得多。反应链很长,能量释放与气流相互影响,容易产生波动,所以推力曲线的预测和收敛比传统燃料困难得多。”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出一丝赞许:“不过没想到,他们还是在半年内顺利跑通了低保真模型。这说明整体耦合方向是对的,至少系统在理论上已经闭合。”

徐良诚部长的能力还是太全面了。

副部长国伟并非技术出身,主要负责经济管理,对战略布局、预算执行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更为关心。因此,他对徐良诚刚才的技术讲解显得有些迷惑。

旁边的技术助理见状,低下头,耐心地补充道:

“部长说的‘反应链太长’,是指燃烧过程中每个分子要经过一连串反应步骤才能释放能量,就像做菜要走十几道工序。燃烧释放的能量会影响气流,气流又反作用燃烧,就像火焰和风互相拉扯,稍有偏差,推力就容易出现波动。气动力正是高性能发动机研发的核心指标,而这一环节,也是整个过程最难的一步。”

国伟一下子就听清楚了,他赞赏地看了技术助理一眼,然后点点头,“能把新燃料和整机系统稳定结合,确实不容易。”

徐良诚轻叹一声,“姜蕴宁每一次都能给我惊喜。”

汇报结束后,方景清正准备离开会议室,返回研究所,手里还拎着整理好的资料。

忽然,徐良诚拦在他面前,微笑着开口:“学弟,这么久没见,花点时间聊聊天?”

忙都忙死了,哪有心思聊聊天?

方景清心里说着不要,但身体却很诚实,面上自然地扬起一抹礼貌的笑容,答道:“好啊,学长。”

“我好久没去见老师了,不知道老师……”

“学长,打断一下,我也好久没去看老师了。”方景清淡淡说道,脸不红心不跳。

徐良诚愣了愣,抽着嘴角说:“……可那是你爸你妈啊。”

方景清嘿嘿一笑,“进了破空项目之后,破空二号就是我爸我妈,我现在一切以它为中心,以食堂、宿舍、实验室为三个基准点,只解决主要问题。”

该说不说,思想觉悟挺高呢。

“再说了,你也知道我爸我妈是什么样子的人?看着我无所事事,那眼刀子能剜人。我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方景清的父母,方书辰和徐芳华,都是机械工程领域的教授。他们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

目前,两位教授都快八十了,用网友的话,这正是闯的年纪。两个人均退休后返聘,平日里忙得不可开交。

方景清自己也很忙,平时很难抽出时间与父母相聚。

在梦里,他们还能偶尔相聚;现实中,过去他们每个月固定通一次电话,而随着两位老人年事渐高,这个频率改成了一周一次。每次的对话都是——

“妈妈,是我。”

“哦,是儿咂啊,有什么事吗?”

“你们两个的身体还好吗?”

“没问题。”

“你们要注意……”

电话那头略微不耐烦地打断:“儿咂,有没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就挂了,确定还能喘气就行了。”

“没……没了……”

“那再见!”

“嘟——嘟——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方景清每次想起这些电话,都觉得自己和父母像是复读机。每个星期重复同样的对话,一遍又一遍。

“也……行吧。”徐良诚无奈地说。

这家人,或者说,大部分科研家庭都是聚少离多。工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即便心中挂念,也只能靠电话和偶尔的聚会维系联系。

尤其是像方书辰和徐芳华这种级别的教授,本身科研和项目都非常繁忙。方景清出生后,父母又接到新的工作任务,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在工作上。

于是,他在出月子之后就被送到方书辰的妹妹家——她是江市大学的文学教授,平时时间相对宽裕,能照顾孩子,也为方景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熏陶。

徐良诚与方景清的相识,也完全归功于方书辰教授。方书辰曾是徐良诚的研究生及博士生导师,是他科研道路上最早的引路人。在方书辰的指导下,徐良诚第一次参与了国家级重点项目。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科研体系中规划方案、解决问题,也为他日后独立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方景清有如此背景,为何当初项目仍未能通过审核?

科研背景强大,也并不意味着每个项目都能顺利过关。项目审核涉及方案设计、资源分配、评审意见等多方面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项目未获批准。更何况,若方书辰教授知道方景清的项目因为他的原因被“放了水”,估计他能拿棍子直接冲到科技部去,还没人敢挡。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