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五世同堂记 > 第36章 创业的艰辛

五世同堂记 第36章 创业的艰辛

作者:花花游玩记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3:32:10 来源:全本小说网

1982 年的深秋,青石镇的风带着凉意,吹得林记铁器维修铺旁的闲置仓库尘土飞扬。林建国拿着卷尺,正蹲在地上测量仓库的尺寸,额头上渗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满是灰尘的脸上划出两道痕迹。这里,将是他返乡创业的第一个阵地 —— 青石镇农产品加工厂的雏形。

原本计划先从农机维修站起步,可下乡调研时的一幕,让林建国改变了想法。在镇西头的王家庄,他看到乡亲们把刚收获的玉米、红薯堆在院子里,因为没有储存和加工设备,不少粮食在连日的阴雨里发了霉。王大爷蹲在发霉的玉米堆旁,心疼得直掉眼泪:“这可是咱半年的收成啊,就这样糟蹋了,冬天可咋过?” 林建国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他突然意识到,光改进农机还不够,要真正帮乡亲们增收,得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入手 —— 办一个加工厂,把滞销的粮食加工成淀粉、粉条、罐头,既能减少浪费,又能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可创业的第一步,就卡在了资金上。升级农机维修站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办加工厂需要的设备、原材料、工人工资,至少还得五千块钱。在 1982 年的青石镇,五千块钱像一座大山,压得林建国喘不过气。他先找镇信用社申请贷款,信贷员看着他的创业计划书,摇了摇头:“林建国,不是我不帮你,你这加工厂没经验、没担保,万一赔了,这钱可咋还?信用社的钱都是乡亲们的存款,我不能冒这个险。”

从信用社出来,林建国的脚步格外沉重。他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找乡亲们借钱,可大多乡亲家里也不宽裕,有的能凑出几十块钱,有的只能无奈地摆摆手。走到张叔家时,张叔从床底下摸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他攒了多年的三百块钱:“建国,叔知道你是为了大家好,这钱你拿着,不用急着还,啥时候加工厂赚了钱再说。” 林建国接过布包,手指触到里面硬邦邦的纸币,眼眶一下子红了 —— 这不仅仅是钱,更是乡亲们的信任。

半个多月跑下来,林建国只凑到了一千两百块钱,离目标还差一大截。妻子秀莲看着他日渐憔悴的样子,悄悄把自己的嫁妆 —— 一对银镯子当了,换了两百块钱,塞到他手里:“建国,别着急,咱们再想想办法,总会有出路的。” 林建国紧紧握着那两百块钱,心里又酸又暖。他想起大学时的王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王强写了封信,没想到王强很快回信,还寄来了五百块钱,信里说:“建国,我相信你的想法,这钱是我攒的稿费,你先用着,等加工厂盈利了,再还我也不迟。”

靠着拼凑来的一千九百块钱,林建国勉强买下了一台二手的粉碎机和烘干机,可更棘手的问题来了 —— 技术缺乏。他虽然懂机械自动化,但对农产品加工的工艺一窍不通。第一次试加工红薯淀粉时,因为不知道如何控制水温,淀粉不仅结块,还带着一股糊味,根本没法卖。看着满盆报废的淀粉,林建国蹲在地上,心里满是挫败。弟弟林建军劝他:“哥,要不咱还是先搞农机维修吧,这加工厂太难了。” 林建国摇了摇头:“建军,咱们不能半途而废,乡亲们还等着咱们呢。”

第二天一早,林建国就骑着自行车去了邻县的农产品加工厂,想拜师学艺。可工厂的门卫拦着他,说什么也不让进:“我们这是国营工厂,技术都是保密的,外人不能随便进。” 林建国没有放弃,每天都去工厂门口等,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凉水。直到第五天,工厂的老厂长看到他冻得瑟瑟发抖,还在门口徘徊,好奇地问他:“小伙子,你天天在这等,到底想干啥?” 林建国赶紧把自己办加工厂、帮乡亲们增收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厂长被他的诚意打动,叹了口气:“小伙子,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民的不容易。这样吧,我给你找个老技术员,让他给你讲讲基本的工艺,能不能学会,就看你的悟性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建国每天往返于邻县工厂和青石镇之间,白天跟着老技术员学习红薯淀粉、玉米粉条的加工工艺,晚上回到仓库,在油灯下整理笔记,反复琢磨技术要点。有一次,为了掌握烘干机的温度控制技巧,他在工厂里待了整整两天两夜,眼睛熬得通红,终于摸索出了不同农产品对应的最佳烘干温度。老技术员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感慨地说:“小伙子,你这股韧劲,肯定能把加工厂办起来。”

技术难题刚有眉目,市场开拓又成了新的坎。第一批加工好的五十斤红薯粉条和三十斤玉米淀粉,林建国带着样品去县城的供销社推销,可供销社的负责人尝都没尝,就摇了摇头:“你这是小作坊生产的,没有质量合格证,我们不能收,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 林建国又去县城的农贸市场找商贩,商贩们看着他的粉条,怀疑地说:“这粉条看着没人家大厂的亮,价格还一样,谁会买你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连碰壁,林建国没有气馁。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 免费试吃。他把粉条和淀粉带到镇上的集市,支起一口小锅,现场煮粉条,邀请乡亲们免费品尝。一开始,没人敢尝试,直到李婶第一个走过来,尝了一口粉条,笑着说:“建国,你这粉条比城里买的还筋道,好吃!” 有了李婶的带动,乡亲们纷纷围过来试吃,不少人当场就买了。林建国趁机说:“大家放心,咱们这粉条没加任何添加剂,都是纯红薯做的,以后大家有粮食,也可以拿到加工厂来加工,咱们一起赚钱!”

渐渐地,镇上的乡亲们开始认可林建国的农产品,有的把家里的红薯、玉米送到加工厂加工,有的帮着他推销粉条和淀粉。可县城的市场还是打不开,林建国决定再去试试。这次,他带上了乡亲们的口碑 —— 把李婶、张叔等乡亲的感谢信装在包里,又带着样品去了县城最大的供销社。负责人看着他手里的感谢信,又尝了尝粉条,犹豫了片刻说:“这样吧,我先收你二十斤粉条、十斤淀粉,放在柜台试试卖,要是好卖,咱们再长期合作。”

从供销社出来,林建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可刚高兴没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加工厂的粉碎机突然坏了,而仓库里还堆着乡亲们送来的两百多斤红薯,要是不能及时加工,就要坏掉了。林建国急得团团转,镇上没人会修粉碎机,县城的维修师傅要三天后才能来。他想起自己大学时学过机械维修,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粉碎机拆开,对照着说明书,一点点检查故障。零件上满是油污,他的手被划破了好几道口子,鲜血混着油污,看着格外刺眼。秀莲心疼地说:“建国,别修了,等师傅来了再说吧。” 林建国摇了摇头:“不行,乡亲们的红薯不能等,我一定能修好。”

整整熬了一个通宵,林建国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 —— 一个齿轮磨损严重。他想起父亲维修铺里有一个相似的齿轮,赶紧跑回家去取,换上齿轮后,粉碎机终于又转了起来。看着红薯被一点点加工成淀粉,林建国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手也疼得抬不起来。

创业的日子里,这样的艰辛还有很多。冬天仓库里没有暖气,林建国和工人们冻得手都握不住工具,只能时不时搓搓手、哈口气;夏天仓库里闷热得像蒸笼,汗水湿透了衣服,一天要换好几件;有时候为了赶工期,他们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倒头就睡。林卫国看着儿子辛苦的样子,心疼地说:“建国,要是实在太累,就歇两天,别把身体累垮了。” 林建国笑着说:“爹,没事,只要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再累我也值。”

有一次,林建国去县城送完货,骑着自行车回家时,天已经黑了,还下起了大雨。土路又滑又难走,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自行车摔坏了,腿也擦破了皮,可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车上的账本没湿。他把账本紧紧抱在怀里,一瘸一拐地走回了家,到家时已经是半夜,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秀莲赶紧给他煮了碗姜汤,看着他腿上的伤口,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建国,咱别干了,太苦了。” 林建国拉着秀莲的手,认真地说:“秀莲,我知道苦,可你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乡亲愿意把粮食送到咱们加工厂,县城的供销社也愿意跟咱们合作,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就这样,林建国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点点克服了资金、技术、市场上的难题。加工厂的规模慢慢扩大,从一开始的两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人;加工的产品也从红薯淀粉、玉米粉条,增加了南瓜罐头、花生酱等;销售渠道也从县城的供销社,拓展到了邻县的农贸市场。

那天晚上,林建国站在加工厂的门口,看着里面忙碌的工人,听着机器的轰鸣声,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想起了乡亲们的信任,想起了家人的支持,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他知道,创业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他有信心 —— 只要自己不放弃,只要有家人和乡亲们的支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院子里的老槐树,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却依旧挺拔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林建国创业的艰辛,也见证着他在困境中不屈的奋斗,等待着加工厂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