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清晨的苏晚工作室,晨光透过露台的绿萝枝叶,在会议桌上投下斑驳光影。林晓雅抱着一摞刚打印好的设备参数表,指尖在“热回收效率”那栏反复划过:“苏工,国内厂家发来的高效热回收机组参数我整理好了,热回收效率88%,COP值4.2,比德国的机组略低0.3,但通过管路优化,应该能补全节能缺口。不过……”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犹豫,“厂家刚才突然发消息,说‘暂时无法承接订单’,没说具体原因,只说让咱们找其他供应商。”
老周推了推老花镜,把成本核算表推到苏晚面前:“要是换其他厂家,至少要多花15天找货,成本还得增加120万,咱们之前算的预算刚好卡着发改委的上限,超支了不好交代。而且新厂家的设备适配性还得重新测试,肯定会耽误工期。”
苏晚指尖按在厂家名称上——这家“华能热控”是顾沉舟之前推荐的,有过合作经验,设备质量可靠,怎么会突然变卦?她刚想拿起手机联系厂家,工作室的门就被推开,顾沉舟拎着两个保温袋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凉意,额角沾着点晨露:“刚从华能热控的工厂过来,他们老板说,昨天有个‘张总’联系他,说要是接咱们的订单,以后华建的所有热控设备都不会从他们那采购——显然是张涛在背后施压。”
他把保温袋放在桌上,递给苏晚一杯热豆浆:“阿姨早上做的,放了点红枣,你昨天说有点气血不足,先垫垫。我已经让陈特助查了,华能热控最近在跟华建谈一个大订单,张涛是拿这个威胁他们。不过我也留了后手,联系了另一家‘东方热能’,他们有同款机组的现货,热回收效率还能做到89%,COP值4.3,比华能的更好,就是成本要高50万,我已经让他们送样品过来,上午十点就能到。”
苏晚接过豆浆,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她抬头看向顾沉舟,眼底带着感激:“你总是提前做好备选方案,好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你都有应对的办法。”
“不是提前准备,是知道你会担心工期和成本。”顾沉舟拿起参数表,手指在“管路优化”那栏标注,“东方热能的机组尺寸比华能的宽10厘米,机房的预留空间刚好够,但需要调整进出水管的角度,我已经让技术部画了调整图纸,样品到了就能现场核对。”
陈曦这时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进来,屏幕上是东方热能的企业背景调查:“苏工,顾总,我查了东方热能的资质,他们是国内最早做零碳设备的厂家之一,去年给上海的零碳园区供货,机组运行稳定性达99.5%,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而且他们的供应链很稳定,不会受华建的影响——张涛跟他们没业务往来,威胁不到。”
苏晚看着屏幕上的项目案例,心里的石头渐渐落地。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昨天顾沉舟画的机房布局草图,上面已经用红笔标好了东方热能机组的摆放位置,连水管转弯的半径都算好了:“那咱们就等样品到了,现场测试适配性,没问题的话今天就签合同,争取下周发货,不耽误工期。”
上午十点,东方热能的样品准时送达。苏晚和技术部的小李一起拆箱,用万用表测机组的绝缘电阻,用流量计测水流量:“绝缘电阻500MΩ,符合国标要求;水流量12m3/h,和设计值一致,适配性没问题。”
顾沉舟蹲在机组旁,检查压缩机的铭牌:“压缩机是进口的丹佛斯品牌,比华能的国产压缩机更耐用,虽然成本高50万,但全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能省80万,长期来看更划算。”他拿出手机,拨通东方热能老板的电话,“王总,样品我们测试过了,符合要求,合同现在就能签,麻烦你们尽快安排生产,争取下周三发货。”
电话那头的王总爽快地答应:“顾总放心,我们已经预留了生产线,今天签完合同就开工,保证按时发货!”
中午十二点,合同顺利签订。林晓雅拿着合同,兴奋地说:“太好了!供应链的问题解决了,德国团队那边也能交差了!我刚跟米勒总监的助理通了电话,他们说下周会派工程师来现场考察设备替代方案,确认没问题后就推进后续设计。”
苏晚靠在椅背上,刚想松口气,手机就响了,是法务部的同事打来的:“苏小姐,我们查张涛的资金往来时,发现他上个月给德国一家叫‘汉莎供应链’的公司转了一笔钱,而这家公司刚好是德国热回收机组厂家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德国厂家说的‘供应链问题’,可能是张涛故意搞的鬼!”
苏晚心里一沉,挂了电话后立刻告诉顾沉舟:“张涛不仅施压国内厂家,还可能买通了德国厂家的供应商,故意延迟核心部件交付,想让咱们的项目陷入‘两头没设备’的困境!”
顾沉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拿出手机拨通陈特助的电话:“立刻查‘汉莎供应链’的背景,看看他们和张涛还有没有其他往来;再联系德国团队,告诉他们供应链问题可能有人为因素,让他们也调查一下,避免后续再出麻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星脉之心破渊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