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 > 第6章 皇太后支持,懿旨定音

朝堂之上因女子学堂之争而起的喧嚣与僵持,并未随着退朝的钟声而真正消散。那关乎“礼法”与“民生”、“祖制”与“变通”的激烈争论,如同沉闷的雷声,滚过长安城的上空,在无数关注此事的人心中激荡不休。支持者忧心忡忡,反对者暗自得意,更多的旁观者则在观望,等待着那最终能一锤定音的力量出现。

而这股力量,此刻正深居于重重宫闱之内,慈宁宫的主人——皇太后,萧景澜的嫡母,萧惊寒的皇嫂。

皇太后年近花甲,鬓角已染霜华,但眉宇间那份历经三朝沉浮沉淀下的雍容与威仪,却丝毫未减。她虽久不直接干政,但宫中耳目灵通,朝堂上那场关于女子学堂的激烈辩论,早已由心腹宫人详细禀报上来。

此刻,慈宁宫内熏香袅袅,气氛宁静。皇太后正手持一份由内侍省整理呈送的、关于互助总会历年安顿女子生计的简录,细细翻阅。暖阁的窗棂半开,窗外几株老梅疏影横斜,虽未到花期,却自有一股坚韧的气度。

“为了几个字,‘牝鸡司晨’,‘败坏风俗’……便将万千女子求生之路、向上之阶,堵得这般严实么?”皇太后放下手中的册页,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沧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她抬起眼,目光望向窗外那株老梅,仿佛透过它,看到了更遥远的过去。

“母后可是在忧心朝堂上女子学堂之事?”侍立在一旁的萧景澜轻声问道。他下朝后便径直来了慈宁宫请安,亦是存了探听母后态度的意思。

皇太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皇帝,你以为,哀家这慈宁宫,若无先帝早年允准,许哀家阅览史书、过问宗室子弟教养,哀家可能在这深宫之中,安然度过当年诸皇子争储之祸,并辅佐你顺利登基?”

萧景澜神色一凛,恭敬答道:“母后睿智明断,非寻常女子可比。当年若无母后坐镇宫中,稳定人心,儿臣恐难顺利承继大统。”

“非也。”皇太后缓缓摇头,目光幽深,“非是哀家天生睿智,而是先帝给了哀家读书、明理、参与的机会。若哀家亦如寻常宫妃,只知争宠绣花,困于方寸之地,眼界心胸皆被束缚,又何来后来的‘睿智明断’?”她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女子并非无才,而是往往,没有机会展才,没有路径明理。”

她拿起那本互助总会的简录,指着上面一个个数字和事例:“你看这苏清辞,创办绣坊,组建总会,安顿了多少无依女子?她西行一趟,不仅未失我天朝体统,反为我大靖赢得四方敬重。其所凭借者,非家世,非夫权,乃是其自身超凡的技艺、过人的胆识与开阔的胸襟!这等女子,其所思所想,岂是周允贞那等迂腐之人所能度量?”

萧景澜静静聆听,心中已然明了母后的倾向。

皇太后继续道:“编纂《绣典》,是承古;创办学堂,是启今。让女子习艺,使其有立身之本,有明理之途,于国而言,是多一份安定之力,于家而言,是多一根擎天之柱。这并非动摇国本,恰恰是巩固国本!那些只会空谈礼法、无视民生疾苦的论调,才是真正的误国之言!”

她的声音渐渐变得坚定有力:“皇帝,你既已亲政,当有乾纲独断之魄力。有些利于江山社稷、惠及黎民百姓之事,即便一时非议汹汹,也当力排众议,推行下去!这女子学堂,哀家看,办得好!”

得到母后如此明确且强有力的支持,萧景澜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他躬身道:“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皇太后微微颔首,沉吟片刻,道:“既然朝堂之上争议不休,皇帝直接下旨恐仍有微词。也罢,此事,便由哀家来做个了断吧。”

三日后,一道明黄色的懿旨,自慈宁宫而出,经由司礼监,正式颁行天下。

这一日,苏清辞正在编纂馆内,与几位绣艺大家商讨学堂初步拟定的课程纲要。馆内气氛因朝堂之争而略显沉闷,虽然工作仍在继续,但每个人眉宇间都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突然,馆外传来一阵喧哗与整齐的脚步声。紧接着,司礼监掌印太监那特有的、带着皇家威严的唱喏声清晰传来:

“慈宁宫皇太后懿旨到——!靖安王妃苏清辞接旨——!”

整个编纂馆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绣娘、编修、官吏皆放下手中事务,目光齐刷刷地望向门口,心中俱是猛地一紧。就连原本在偏厅处理事务的萧惊寒,也闻声走了出来,立于廊下,玄色的身影带着一种凝重的关注。

苏清辞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稳步走出正厅,于庭院中央香案前跪伏下来:“臣妇苏清辞,恭聆皇太后娘娘懿旨!”

那掌印太监展开明黄绢帛,朗声宣读,声音洪亮,传遍整个院落,甚至引得周遭街巷的百姓也纷纷驻足侧耳:

“坤载厚德,母仪天下。咨尔靖安王妃苏清辞,性秉柔嘉,才彰淑慎。襄赞编纂《大靖绣典》,功在社稷;首创绣业互助总会,惠及闾阎。近悉尔奏请设立女子学堂,广传绣艺,嘉惠女流,导人以善,授人以渔,实乃深宫所喜闻,亦哀家所乐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开篇定调,竟是毫不掩饰的赞赏与肯定!馆内众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各地的绣娘,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懿旨继续道:“夫《礼记》所载,乃成周旧制,然时移世易,岂可胶柱鼓瑟?女子之教,岂独限于中馈女红?昔有班昭续史,卫铄传书,谢道韫咏絮之才,皆青史留芳,足证巾帼不让须眉。今设学堂,传习技艺,使寒门女子有傍身之技,使闺阁才媛展不世之华,上可承古艺之不绝,下可开万世之太平,此乃顺应天时、契合民心之盛举,何来‘败坏风俗’之说?更与‘牝鸡司晨’无涉!”

这几乎是直接、有力地驳斥了周允贞等人的全部指控!语气之坚定,立场之鲜明,让所有听闻者都为之震撼。

“哀家闻之,心甚慰之。特颁懿旨,准尔所请,于京城设立女子学堂,广纳天下向学之女,系统传授绣艺精粹。望尔慎选师资,严定学规,务使此学堂,不为虚名,实育真才。”

最后,皇太后的声音通过懿旨,达到了一个情感与期许的高峰:“哀家深知,女子立世不易,求学尤艰。今特亲笔御书,赐学堂匾额,名曰——‘巾帼绣院’!愿天下女子,入此门者,皆能习得锦绣技艺,不负韶华;出此门者,皆能展现巾帼风采,自立自强!钦此——!”

“巾帼绣院”!

这四个字,由皇太后亲笔题写,其意义远超寻常!这不仅是认可,是支持,更是一种崇高的期许和定位!它巧妙地将“女子”与“绣艺”提升到了“巾帼”的高度,赋予了这所学堂一份庄重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臣妇苏清辞,叩谢皇太后娘娘天恩!定当竭尽全力,办好‘巾帼绣院’,不负娘娘厚望!”苏清辞深深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眼眶已然湿润。她肩头那沉重的压力,在这一刻,仿佛被这道温暖的懿旨悄然拂去。

“王妃请起。”掌印太监恭敬地扶起苏清辞,随后示意身后的小太监将一卷覆盖着明黄绸缎的匾额抬上前来。当绸缎掀开,露出那块紫檀木底、金粉为字、笔力虬劲沉浑的“巾帼绣院”匾额时,整个编纂馆内外,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绣娘们相拥而泣,编修们抚掌赞叹,就连院外围观的百姓,也纷纷议论叫好。皇太后的支持,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所有阴霾。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朝野。周允贞等人闻讯,如同被霜打的茄子,彻底蔫了下去。

皇太后亲自下懿旨支持,并赐下如此寓意深远的匾额,其态度之坚决,立场之鲜明,已毋庸置疑。再行反对,便不再是与王妃或皇帝争辩,而是直接忤逆皇太后,这顶大帽子,谁也担待不起。

一场看似难以调和的朝堂风波,竟以这样一种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的方式,戛然而止,尘埃落定。

萧惊寒走到苏清辞身边,看着那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匾额,又看向她激动而坚毅的侧脸,低声道:“皇嫂深明大义。”

苏清辞重重地点了点头,仰望着那四个鎏金大字,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澎湃的动力。

“巾帼绣院”……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座学堂。它是一座丰碑,标志着女性教育在“靖安”盛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它是一盏明灯,将为无数渴望知识与技能的女子照亮前路;它更是一个承诺,承诺着这片土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巾帼英才,用自己的双手,绣出属于她们的、绚烂而自信的人生画卷。

而这一切,都始于此刻,始于这道定音的懿旨,始于这块沉甸甸的、充满希望的匾额。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