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 > 第24章 异域来学,文化交流

弟子们于大靖各地开枝散叶,将巾帼绣院的理念与《大靖绣典》的智慧广为传播,已然在国内绣艺界掀起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

然而,这股源自东方的绣艺春风,其影响力并未止步于国境之内。

随着丝绸之路的持续繁荣与《绣典》名声的远扬,一些敏锐的异域目光,也开始投向了这座位于长安、已成为大靖绣艺最高殿堂的巾帼绣院总院。

这一日,秋意已深,长安城沐浴在澄澈高远的阳光下。巾帼绣院总院内,丹桂余香未散,学员们如常地在绣架前潜心练习,琅琅诵读声与丝线穿梭的细微声响交织成和谐的韵律。然而,一阵由远及近、略显喧哗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惯常的宁静。

苏清辞正在书房与几位教习商讨课程,闻声抬眼,便见芸娘步履稍急地走了进来,面上带着一丝难掩的讶异与兴奋。

“东家,”芸娘禀报道,“宫中来人了,还带着……几位西域模样的客人,说是奉陛下旨意,前来绣院观摩学习。”

苏清辞闻言,放下手中的笔,与几位教习交换了一个了然的眼神。《绣典》刊印后,她便料到会有这一日,只是未曾想来得如此之快。

她整理了一下衣饰,从容道:“请至正厅奉茶,我即刻便到。”

当苏清辞步入绣院专门用以接待贵宾的正厅时,只见厅内已有数人。除了领路的宫中内侍,另有三位身着迥异于中原服饰的客人。为首者是一位年约四旬、碧眼卷髯的男子,头戴绣金小帽,身着色彩浓烈的锦袍,气度不凡;他身后跟着两位较为年轻的随从,一人捧着精美的礼盒,另一人则好奇地打量着厅内悬挂的几幅示范绣品。

那内侍见苏清辞到来,忙上前引见:“王妃娘娘,这位是波斯萨珊王朝的特使,阿尔达希尔大人。这两位是他的随行书记官。阿尔达希尔大人久慕大靖绣艺精妙,尤其听闻《大靖绣典》成书,特向陛下请求,希望能至绣院观摩请教。”

阿尔达希尔显然已提前知晓苏清辞的身份,见她进来,便以手抚胸,行了一个标准的波斯礼节,操着略显生硬却流利的大靖官话说道:“尊贵的靖安王妃,阿尔达希尔奉我王之命,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您的名字与这部伟大的《绣典》,如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已在我们波斯流传。今日得见,荣幸之至。”

他的目光灼热,充满了对未知技艺的渴求与对文明瑰宝的敬畏。

苏清辞敛衽还礼,态度雍容谦和:“特使大人远道而来,不必多礼。绣艺一道,贵在交流。陛下既已允准,我绣院自当竭诚以待。”

她并未急于展示,而是先请众人落座,奉上香茗,如同接待寻常访客般,与阿尔达希尔闲聊起来,询问波斯的风土人情、织造特色。阿尔达希尔见这位名满天下的王妃如此平易近人,毫无倨傲之色,心下好感大增,也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波斯闻名于世的挂毯编织、细密画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戈尔丹”丝绸印花技法。

“我们的工匠,擅长以金线银线织就繁复的图案,也善于运用浓烈的色彩,如同火焰与宝石。”阿尔达希尔不无自豪地说道,随即又流露出遗憾,“然而,在针法的细腻变化,尤其是在表现水墨般朦胧意境与物体质感方面,似乎总欠缺一些……难以言喻的灵气。”

苏清辞微微颔首,心中明了。这正是东西方艺术理念与技法的差异所在。她放下茶盏,含笑道:“特使大人若有兴趣,不妨随我移步绣坊,亲眼一看。”

一行人移步至总院最大的教学绣坊。时值上午,坊内光线充足,数百名学员正端坐于绣架前,飞针走线,神情专注。

阿尔达希尔及其随从一踏入坊内,便被眼前景象所慑——只见无数灵巧的手指牵引着五彩丝线,在素缎上起落穿梭,或勾勒出山水磅礴的轮廓,或渲染出花鸟细腻的绒毛,或堆叠出人物生动的表情……那种静谧中蕴含的巨大创造力,以及针下所呈现的、与波斯艺术截然不同的写意风韵与精微质感,令他们屏息凝神,目不暇接。

苏清辞亲自引导,在一名正在绣制《双猫扑蝶图》的学员身旁停下。她指着绣面上猫咪那蓬松柔软的毛发解释道:“此乃‘施针’与‘丝毛针’结合之用,通过丝线疏密、走向与色阶的细微变化,模仿生物毛发的质感与光泽。”又引至另一幅正在进行的《江南烟雨》图前,“而这云雾缭绕的效果,则需运用‘虚实乱针绣’,以看似无序的针法,营造光影迷离、气韵流动之感。”

阿尔达希尔俯身细观,几乎将脸贴到绣面上,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光芒。他带来的书记官更是忙不迭地打开随身携带的羊皮纸卷,用炭笔飞速勾勒着所见针法效果的草图,口中念念有词,试图理解其中的奥妙。

“神奇!太神奇了!”阿尔达希尔直起身,连连赞叹,“这绝非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而是用针线赋予了丝帛灵魂!王妃殿下,不知我等……能否有幸,学习这些精妙的技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请求直接而热切。苏清辞早有准备,从容应道:“技艺交流,本是美事。绣院可安排精通相关技法的教习,为特使及随员开设短期的专修课程,讲解基础针法与理念。然绣艺一道,需持之以恒的练习与感悟,非一朝一夕可尽得精髓。”

阿尔达希尔大喜过望,连连道谢:“足矣,足矣!能得窥门径,已是不虚此行!”

波斯使团的到来与求学,如同打开了一扇门。此后数月,巾帼绣院总院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万国绣艺交流中心”。

继波斯之后,来自大食的商队首领,带着对东方“神技”的向往,奉上珍贵的香料与宝石,请求派两名聪慧的少女入绣院学习,以期将技艺带回故乡。

来自天竺的佛教僧侣,对绣院中那些用于装饰经幡、表现佛国世界的绣品极为赞赏,希望能学习如何以丝线更好地表现佛像的慈悲与庄严。

甚至,来自更遥远南洋诸岛——如爪哇、三佛齐的使者,也乘风破浪而来。他们被大靖绣品的绚丽色彩与精美工艺所折服,尤其对运用金银线盘绕缀绣的技法兴趣浓厚,希望能将其与他们当地盛产的蕉麻、椰纤维等材料结合,创造出具有南洋风情的绣品。

面对这些肤色各异、语言不通,却同样怀揣着对绣艺赤诚之心的异域学子,苏清辞与绣院上下展现了极大的包容与耐心。她亲自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波斯、大食学者,重点传授表现质感与意境的“乱针”、“套针”等技法;为天竺僧侣,讲解如何运用色彩与针法营造宗教神圣氛围;为南洋使者,则侧重金银线使用与色彩搭配的诀窍。

教学之余,她也鼓励异域学子展示他们本民族的织绣技艺。于是,绣院内时而可见波斯使者演示如何编织细密华丽的挂毯,天竺僧侣展示其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图案刺绣,南洋学子介绍他们用植物染料染制的、色彩斑斓的土布……不同文化的艺术符号、审美观念、技艺手法在这方天地里碰撞、交融。

学员们更是受益匪浅。她们在教导异域学子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自身所学,更从对方带来的新奇技艺与观念中,汲取了无尽的灵感。

一位擅长花鸟绣的学员,在见识了波斯细密画中对花卉几何化的处理方式后,尝试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绣出了一幅既具东方神韵、又带异域装饰美感的新作,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双向的交流,远远超出了单纯技艺传授的范畴。它是以针线为媒介,以绣院为平台,进行的一场深入的文化对话。丝线穿梭间,编织的不仅是图案,更是东西方文明相互理解、欣赏与融合的纽带。

萧惊寒偶尔来绣院接苏清辞,见到这番“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热闹景象,虽依旧沉默寡言,但眼中常含赞许。一次,他望着正与一位大食学者认真讨论色彩象征意义的苏清辞,对身旁的芸娘低声道:“她此举,功在千秋。文化交流,润物无声,其利更在通商互市之上。”

消息传入宫中,皇帝萧景澜闻奏,龙心大悦,特下旨褒奖巾帼绣院“扬我国粹,沟通中外”,并指示鸿胪寺,对前来学习的异域人士予以礼遇和便利。

苏清辞站在绣院的阁楼上,望着庭院中那些与中原学子并肩而坐、认真练习的异域面孔,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初来此世,只为凭借技艺谋生立足,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这小小的绣针,竟能牵引着来自遥远国度的目光,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

这不仅是她个人事业的又一高峰,更是“靖安”盛世海纳百川、文化自信的绝佳体现。

她知道,这些带着大靖绣艺种子归去的异域学子,必将把这东方智慧的瑰宝,播撒到更广阔的世界,让这源自古老文明的技艺之花,在异域的土地上,也绽放出独特而绚烂的光彩。而这,正是文明生生不息、美美与共的最动人图景。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