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 > 第29章 隐居生活,绣传天下

州府绣院遍设的浪潮,如同春风吹遍原野,将巾帼绣院的根系深深扎入大靖的每一寸疆土。

当这惠及万千女子的宏大事业已然步入正轨,如同精密仪器般自行运转不息时,萧惊寒与苏清辞约定已久的“半隐”生活,也终于从蓝图化为了触手可及的日常。

他们的隐居之地,最终选在了太湖之滨,东山脚下的一处幽静所在。这里远离帝都的喧嚣与权力中心的纷扰,推窗见湖光山色,闭户闻鸟语花香,正是苏清辞心中理想的桃源。皇帝萧景澜感念二人之功,特将此处前朝园林赐下,并允其按心意改建。

新居并非豪奢府邸,而是一座融合了江南园林精巧与北方院落疏朗的别业,萧惊寒亲自题名为“停云别院”。取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暗合二人放下俗务、回归本真之心境。

院中引太湖水为曲池,垒湖石为假山,亭台水榭,错落有致。最得苏清辞心意的,是临水而建的一座巨大绣楼,三面开窗,光线极佳。推窗便是烟波浩渺的太湖,可将四时景致尽收眼底,是她日后研习绣艺、教导弟子的主要所在。

迁入停云别院后,生活节奏陡然舒缓下来。

清晨,不再有等候请示的官员车马,亦无须应对繁琐的宫廷礼仪。萧惊寒通常会换上简便的常服,于院中练上一趟拳脚,或是泛一叶扁舟入湖,垂钓片刻。苏清辞则喜欢在绣楼前的回廊上,对着晨曦与湖光,静静地调息,感受着丝线在指尖的温润触感,构思着新的绣品图样。

早膳过后,便是一日中最核心的时光——教导弟子。

此番隐居,并非彻底与世隔绝。苏清辞虽卸下了总院山长的日常事务,却并未放下传承之责。停云别院,成了她精挑细选、专门培养顶尖绣艺传人的“精修之地”。能来此地的弟子,数量不多,皆是来自各州府分院中天赋最高、心性最坚、最具潜力的佼佼者。由芸娘及各分院山长严格推荐,经苏清辞亲自考核后方能入门。

这些弟子,已非初入绣门的懵懂少女,她们大多已有扎实根基,甚至在某些领域小有名气。苏清辞对她们的教导,也超越了基础的针法技艺,更侧重于“道”的层面。

这一日,绣楼内光线明媚,湖风透过高窗,带来湿润的水汽与莲荷的清香。数名弟子恭敬地围坐在苏清辞身旁,观摩她演示一幅正在创作中的《太湖秋霁图》。

“你们看此处远山的处理,”苏清辞指尖拈着数股颜色极其相近的灰蓝色丝线,运针如飞,速度并不快,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并非一味追求形似,更重在表现其‘气’。山岚雾霭,虚无缥缈,需以‘虚实乱针’为基础,但下针的力度、方向、丝线的捻转松紧,皆需随‘意’而动,而非固守成法。”

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声音平和而清晰:“绣艺至此,技已近乎道。心中需有沟壑,有云水,有对自然万物的深刻体悟,方能将这份‘意’通过针线传递出来。若只知模仿《绣典》图谱,拘泥于步骤,终究是死物,难有灵魂。”

一位来自蜀地的弟子若有所思:“师父,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绣典》所载,亦有局限?”

苏清辞微微一笑,放下针线:“《绣典》是根基,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如同建筑的砖石舆图,不可或缺。然建筑最终能达何等高度,呈现何等风貌,却取决于匠人之心。《绣典》给予你们的是‘法’,而你们需要修炼的,是超越‘法’的‘心’与‘眼’。要能于平凡处见神奇,于万物中汲取灵感。”

她指向窗外:“便如此刻湖上掠过的水鸟,其飞行之姿,羽翼之态,若能细心观察,融入绣品,岂不胜过死守花鸟图谱万倍?”

弟子们闻言,皆有所悟,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浩渺的湖景时,已带上了几分审视与感悟。

除了理念的引导,苏清辞更鼓励弟子们进行个性化的探索与融合。

一位擅长人物绣的弟子,苦于难以表现人物的神韵,苏清辞便让她去观察院中仆役、湖边渔夫的神情动态,甚至找来一些前朝的人物画谱,与她一同分析线条与神采的关系。另一位对色彩极为敏感的弟子,苏清辞则引导她打破固有配色观念,尝试将湖光晨曦的朦胧、秋林尽染的绚烂,这些自然中极其微妙复杂的色彩关系,用丝线表现出来,开创属于自己的色彩语言。

萧惊寒虽不插手绣艺教学,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支撑。他偶尔会来绣楼,静静地坐在一旁看书,或是听苏清辞与弟子们论艺。他那份历经千帆后的沉稳与洞察,偶尔在弟子们遇到瓶颈、心生浮躁时,几句不经意的点拨,往往能起到振聋发聩之效。他也会亲自指导这些年轻女子一些强身健体的简单功法,告诫她们“艺以载道,亦需强健体魄为基”。

午后,若天气晴好,萧惊寒便会陪着苏清辞,或是泛舟湖上,采撷菱藕,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闲适;或是漫步于东山枫林之间,拾取形状好看的落叶,观察岩石的纹理,为绣艺积累素材。有时,他们也会带着年岁渐长的萧念辞一同出游,教他识辨草木虫鱼,讲述山川地理,享受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幕降临,别院内灯火渐次亮起。没有了堆积如山的公文奏章,萧惊寒的时间大多用于研读他素来感兴趣却无暇深究的兵法韬略、地方志乘,或是与苏清辞手谈一局,听她讲述白日里教导弟子的趣事,探讨绣艺中的哲理。苏清辞则继续她的《绣艺心悟》撰写,将白日教学中的灵感与思考记录下来,偶尔也会为某位弟子构思一套更具针对性的进阶修习方案。

这样的生活,宁静、充实,而又充满了精神的富足。“靖安”盛世的喧嚣与荣耀,似乎都被太湖的烟波隔绝在外。他们在这里,不再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与名动天下的王妃,仅仅是一对志趣相投的伴侣,两位潜心技艺、传承文明的师者。

然而,他们的“隐”,并非真正的消失。停云别院如同一座安静的灯塔,其光芒穿透距离,依然照耀着远方的绣艺世界。

苏清辞定期会收到芸娘及各州府分院山长的来信,汇报发展近况,请教疑难问题。她的回信,往往能切中要害,给予高屋建瓴的指导。她那些在别院中精心培养的弟子,学成归去后,无一不成为各地分院的顶梁柱,将更前沿的理念与技艺带回去,反哺着那片滋养她们的广阔天地。

于萧惊寒与苏清辞而言,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践行着他们对这个时代、对这门技艺的责任与热爱。放下的是权柄与浮名,拾起的是本心与传承。

在这太湖之滨的停云别院里,他们以针线为媒,以教导为桥,将绣艺的星火,以更精粹、更深远的方式,传递下去,融入那波澜壮阔的盛世长卷之中,历久弥新。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