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199章 番外三:正史余音·汴梁残雪与洛阳青灯

番外三:正史余音·汴梁残雪与洛阳青灯

汴梁城的显德七年正月,落了场罕见的春雪。雪花裹着朔风,打在皇宫的琉璃瓦上,簌簌作响,像是要把这座刚换了主人的宫城,彻底裹进一片寒凉里。符氏坐在西宫的窗边,手里攥着一块素色绢帕,帕角绣着的半朵桂花早已褪色——那是广顺三年中秋,她给柴宗训缝荷包时多绣的,如今却成了后周仅存的念想。窗外的雪还在下,她望着宫墙之外的方向,眼底的泪早已流干,只剩下一片麻木的空茫。

三天前,赵匡胤率军从陈桥驿归来,“黄袍加身”的消息像一把尖刀,刺破了汴梁城的平静。当范质、王溥等大臣跪在宫门前,恳请她“以天下苍生为重,禅位于赵点检”时,符氏抱着七岁的柴宗训,在紫宸殿的龙椅旁,第一次尝到了绝望的滋味。她想起柴荣临终前的模样,他躺在龙榻上,气息微弱,却还紧紧抓着她的手,反复叮嘱“护住训儿,护住后周”。那时她含泪点头,以为凭着柴荣留下的禁军和朝堂旧臣,总能撑到柴宗训长大成人,却没料到,人心易变,江山易主,竟快得让人措手不及。

“太后,郑王殿下醒了,吵着要找您。”宫女的声音轻轻响起,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符氏回过神,把绢帕叠好放进袖中,起身往内殿走。柴宗训坐在床榻上,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小脸却苍白得没有血色。他看见符氏进来,立刻伸出小手:“娘,他们说父皇留下的那些叔叔,都不帮我们了,是真的吗?”

符氏走过去,坐在床榻边,把他搂进怀里。孩子的体温很暖,却暖不了她冰凉的心。她轻轻拍着柴宗训的背,声音尽量放得柔和:“没有,他们只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训儿别怕,娘会一直陪着你。”柴宗训埋在她怀里,小声啜泣:“可他们说,这皇宫不是我们的了,我们要去很远的地方。娘,我们还能回来吗?还能吃你做的桂花糕吗?”

符氏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密密麻麻地疼。她想起往年中秋,一家人在御花园摘桂花、做糕的场景,想起柴荣说“每年都要一起过中秋”的承诺,那些温暖的记忆,如今都成了刺向她的利刃。她咬住下唇,不让自己哭出声,只是紧紧抱着柴宗训:“能,我们以后还能一起做桂花糕,还能一起看月亮。只是我们要先去一个安静的地方,等训儿长大了,我们再回来。”

她知道这是谎言,却不得不说。赵匡胤虽然承诺赐柴氏“丹书铁券”,保柴宗训性命无忧,可她心里清楚,前朝君主的身份,注定了柴宗训这辈子都只能在监视中度过,再也回不到汴梁,回不到那个满是桂花香气的御花园。

正月里的最后一天,赵匡胤派人送来旨意,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居住,而她则被尊为“周太后”,留在汴梁西宫。当送柴宗训的马车驶出皇宫时,符氏站在宫门前,看着马车渐渐消失在风雪中,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缓缓转过身。西宫的宫墙很高,把她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把她和过去的岁月彻底隔开。

在汴梁的日子,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宫女太监对她恭敬有加,却处处透着疏离;赵匡胤偶尔会派人送来些赏赐,却从未亲自来看过她。她常常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四季更迭,从春花开到秋叶落,从雪飘到雨下,心里想的,全是柴荣和柴宗训。她不知道柴宗训在房州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按时读书,有没有吃到他爱吃的桂花糕。偶尔收到柴宗训派人送来的书信,信里说他在房州“一切安好,勿念”,可她从字里行间的拘谨,能猜到他过得并不自在。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宋太祖建隆五年的秋天,符氏终于再也忍不住,向赵匡胤上书,请求出家为尼。她在奏疏里写道:“妾本后周遗妇,苟活至今,唯念故主,今愿入空门,诵经礼佛,为大宋祈福,为柴氏求安。”赵匡胤很快应允,赐她法号“玉清仙师”,让她前往洛阳玉清观修行。

离开汴梁的那天,天很晴,没有风。符氏坐在马车上,看着汴梁城的轮廓渐渐远去,心里没有不舍,只有一丝解脱。她终于可以离开这座让她窒息的宫城,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守着对柴荣的思念,度过余生。

洛阳玉清观坐落在城外的邙山脚下,规模不大,却格外清静。观里的道士不多,对她都很友善,没有世俗的偏见,也没有宫廷的拘谨。符氏每日清晨起床,先诵经礼佛,然后在观后的小园子里种些蔬菜,傍晚时分,便坐在窗边,看着夕阳落下,回忆过去的岁月。

她在观里种了一棵桂花树,是从汴梁带来的幼苗。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它,浇水、施肥,盼着它能早日开花。每年中秋,她都会摘下几朵桂花,用蜜糖腌起来,装在小瓷罐里,像是在延续着过去的习惯,也像是在守护着一份早已逝去的温暖。

只是这份平静,终究还是被打破了。宋太祖开宝六年的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玉清观的道士匆匆跑来,告诉她柴宗训在房州病逝的消息,年仅二十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符氏手里的念珠“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珠子散了一地。她没有哭,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风雪,仿佛没听见道士的话。直到天亮,她才缓缓起身,走到观后的桂花树下。那棵桂花树已经长得很高,却还没开花。她伸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想起柴宗训小时候,在御花园里追着蝴蝶跑的模样,想起他说“娘做的桂花糕最甜”的声音,眼泪终于忍不住,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冰冷的雪地上,瞬间结成了冰。

几天后,赵匡胤派人送来旨意,追谥柴宗训为“恭皇帝”,并将他的灵柩迁回汴梁,葬于柴荣的庆陵之侧。符氏请求亲自前往庆陵祭拜,赵匡胤应允了。

庆陵坐落在汴梁城外的万安山下,四周松柏苍翠,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树叶的声音。符氏站在柴荣和柴宗训的墓前,手里捧着一罐腌好的桂花。她蹲下身,把桂花轻轻洒在两座墓前,声音轻得像一阵风:“陛下,训儿,我来看你们了。这是今年的桂花,我腌好了,你们尝尝,还是以前的味道。”

她坐在墓前,从清晨一直待到黄昏,把这些年的思念,一一说给柴荣和柴宗训听。她说她在玉清观的日子很平静,说她种的桂花树快开花了,说她很想他们,很想再回到广顺三年的那个中秋夜,一家人一起摘桂花、做糕、赏月。

夕阳落下时,符氏才缓缓起身,对着两座墓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她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来看他们,以后的日子,她会在玉清观里,诵经礼佛,为他们祈福,直到生命的尽头。

回到玉清观后,符氏的身体渐渐垮了。她常常坐在桂花树下,望着汴梁的方向,一言不发。观里的道士劝她多休息,她却只是摇摇头,说想多陪陪这棵树。

宋太宗淳化四年的秋天,桂花终于开了。小小的金瓣挂满枝头,香气弥漫了整个玉清观。符氏坐在桂花树下,手里拿着一块刚做好的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甜香在舌尖散开,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她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几天后,符氏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六十四岁。宋太宗下令,将她与柴荣合葬于庆陵。当她的灵柩运往庆陵时,玉清观的道士们都来送行,手里捧着刚摘下的桂花,撒在灵柩经过的路上,像是在为她铺一条香径,送她回到柴荣的身边。

岁月流转,朝代更迭,后周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庆陵的松柏依旧苍翠,玉清观的桂花每年都会盛开,只是再也没有人知道,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有一位女子,用她的一生,守护着一份对夫君的深情,一份对家国的牵挂。她的故事,就像庆陵旁的那棵桂花树,虽然不为人知,却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香气,诉说着那段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离别的过往。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