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71章 李煜伸了伸懒腰:走吧。我们秘密前往辽谈一个协议。

第七十一章 微服辞金陵,孤舟赴辽盟

李煜将狼毫搁在砚台上,那株被他勾勒出的桂枝在宣纸上静静立着,沾霜的叶片似藏着不肯弯折的韧劲。他望着窗外彻底放晴的天空,桂香被秋风卷得远了,殿内的墨气也淡了几分,终于直起身,伸了个懒腰——连日来紧绷的肩背舒展时发出细碎声响,倒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走吧。”他语气轻缓,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决断,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史官,“方才的谕示即刻传往淮南,至于朕的行踪,对外只称染疾静养,闭门谢客。”

史官虽满心疑惑,却不敢多问,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臣这就去安排,定不让消息走漏分毫。”说罢捧着竹简,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殿门在他身后悄然合上,将澄心堂与外界的喧嚣彻底隔开。

一旁的张洎刚从楚州返程的准备中抽身,闻言猛地抬头,惊得声音都变了调:“陛下!您要去哪?莫非是……”他话未说完,却已猜到了几分,眼底瞬间涌上前所未有的焦灼,“万万不可!您是南唐天子,千金之躯怎能轻动?前往辽境路途遥远,且不说盗匪横行,若被宋军探子察觉,岂不是羊入虎口?”

“正因朕是南唐天子,才必须去。”李煜走到屏风后,亲手取下挂在其上的青色布袍——那是他早年微服出游时穿的便服,布料已有些发白,却比龙袍更能掩人耳目。他一边解着龙袍的玉带,一边沉声道,“耶律塔烈在楚州滞留,绝非只是等待辽廷谕示,他是在试探南唐的决心。徐爱卿的言辞、朕的诗稿,终究隔着一层,唯有朕亲自去见耶律璟,才能让他真正相信,南唐联辽是孤注一掷的真心。”

张洎快步追到屏风旁,声音带着恳求:“可结盟之事有徐爱卿与臣从中斡旋足矣!陛下何必亲身犯险?金陵离不开您,淮南的将士也离不开您啊!”

“斡旋能成一时,却稳不了根基。”李煜换上布袍,又取过一顶帷帽戴上,帽檐的轻纱垂下,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温和的下颌,“赵匡胤登基后,辽朝必然在‘联宋’与‘联唐’之间摇摆。朕去辽廷,既是表决心,也是去堵耶律璟的退路——让他亲眼看看,南唐天子敢为盟约赌上性命,他若退缩,便是给赵匡胤送了份大礼。”

他走出屏风,青袍布鞋的装扮褪去了帝王的威严,倒像个清雅的江南文士。可那双透过轻纱望向张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满是孤注一掷的坚定:“张洎,朕走之后,金陵的大小事务全交由你打理。对内安抚群臣,对外严密封锁消息,若有朝臣追问,便以‘朕潜心礼佛,为江南祈福’为由搪塞。”

“那……那淮南防线与汴梁的使者呢?”张洎的声音依旧发颤,却已渐渐明白,陛下此去心意已决,再多劝阻也是徒劳。

“林将军那边,你再传一道密谕,让他按原计划加固防线,对外只称朕在金陵遥控指挥。”李煜走到案前,拿起那卷徐铉送来的急报,指尖划过“耶律塔烈”的名字,“汴梁的使者照常出发,诗稿与文书务必亲手交给赵匡胤,让他以为朕仍在金陵筹谋,无暇他顾。”

他顿了顿,将一枚刻着“江南国主”的玉印塞进张洎手中,玉印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带着沉甸甸的托付:“这枚印信暂交你保管,遇有紧急事务,可代朕加盖印信处置。记住,无论发生何事,都要稳住人心,等朕回来。”

张洎捧着玉印,指尖冰凉,泪水险些涌出眼眶。他望着眼前身着便服的帝王,忽然跪地叩首,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臣……臣定守好金陵,守好江南,恭迎陛下凯旋!只是陛下此行,需带足护卫,万万保重!”

“护卫不必多,人多反而显眼。”李煜扶起他,语气轻松了些,似在安抚又似在自勉,“朕带陈承礼与两名暗卫同行即可。陈承礼熟悉辽朝风俗,暗卫身手矫健,足够应对路上的变故。”

陈承礼是南唐宫中的老内侍,早年曾随烈祖李昪出使辽朝,不仅熟悉路途,更懂辽人习性,确是随行的不二人选。张洎知晓此人可靠,只得点头应允:“臣这就去通知陈承礼,再备足干粮与盘缠,让暗卫乔装成商贩,随陛下一同出发。”

“不必惊动太多人,盘缠与干粮朕已让陈承礼提前备好。”李煜看了眼殿外的日头,日影西斜,正是出城的好时机,“我们从皇宫西侧的密道走,那里直通城外的秦淮河码头,早已备好船只。”

原来陛下早有谋划!张洎心中一震,望着李煜的目光多了几分复杂——他原以为陛下是一时冲动,却不知这份“即兴”的决定,早已在心中盘算妥当。

片刻后,陈承礼带着两名身着短打、背着行囊的暗卫悄然入殿。三人见到身着便服的李煜,皆是一愣,随即跪地行礼,眼中却没有半分惊讶,显然早已得了吩咐。

“都起来吧,该出发了。”李煜率先迈步,朝着殿后那处隐蔽的密道入口走去。张洎连忙跟上,一路送他们穿过层层回廊,直到密道入口前才停下脚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密道的石门缓缓开启,里面一片昏暗,只有微弱的烛火摇曳。李煜回头望了眼澄心堂的方向,窗台上的桂花还在簌簌飘落,舆图上的“汴梁”与“淮南”似还在眼前浮现。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踏入密道,轻纱帷帽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黑暗中。

石门在身后缓缓合上,隔绝了金陵的桂香与喧嚣。张洎站在原地,望着紧闭的石门,久久没有挪动脚步。他紧紧攥着手中的玉印,心中默念:陛下,一定要平安回来。

秦淮河码头边,一艘乌篷船正静悄悄地泊在芦苇丛中。暮色渐浓,岸边的商贩早已散去,只有几声渔歌从远处传来,伴着水波轻轻晃动。李煜与陈承礼、两名暗卫先后登上船,船家是陈承礼安排的亲信,见众人上船,立刻撑起长篙,乌篷船悄无声息地划入芦苇深处,顺着秦淮河支流往江北而去。

船行至江心,李煜推开乌篷的小窗,晚风带着水汽扑面而来,吹散了连日来的疲惫。他望着岸边渐渐远去的金陵城轮廓,灯火点点,温暖而安宁,那是他要用性命守护的故土。

“陛下,夜深了,风凉,还是关上窗吧。”陈承礼端来一碗热茶,轻声劝道。

李煜接过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目光却依旧望着金陵的方向:“陈伴伴,你说耶律璟会见朕吗?”

陈承礼躬身答道:“陛下亲赴辽廷,这份诚意足以打动耶律璟。况且辽朝与中原本就互为仇敌,赵匡胤称帝后势力大增,耶律璟若不想坐视宋军南下,必然会与陛下结盟。”

“但愿如此。”李煜喝了口热茶,暖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却驱不散心中的隐忧,“只是耶律璟性情多疑,又贪利,此行怕是少不了一番博弈。”

“陛下放心,老奴早年见过耶律璟,他虽多疑贪利,却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陈承礼语气笃定,“只要陛下点明赵匡胤的威胁,再许以岁币与榷场之利,盟约必能敲定。”

李煜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只是将目光投向江北的夜空。夜色如墨,江风吹动芦苇,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知道,这艘乌篷船载着的不仅是他一个人,更是南唐的安危与江南的希望。

船行一夜,次日清晨抵达江北的瓜洲渡口。四人弃船登岸,换上早已备好的商贩服饰——李煜与陈承礼扮作绸缎商人,两名暗卫则装作挑夫,背着装满“绸缎”的行囊,混在往来的商旅中,朝着楚州方向而去。

一路上,随处可见南下逃难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口中念叨着“宋主登基,又要打仗了”。李煜听着这些话语,脚步愈发沉重——乱世之中,百姓最是苦不堪言,他此行若能促成辽唐结盟,便能为江南百姓多争几分安宁。

行至楚州城外,陈承礼按照约定,在城门口的茶摊前放下一个绣着桂花的香囊。不多时,一名身着辽朝服饰的汉子走了过来,对着陈承礼行了个礼,用生硬的汉话说道:“是金陵来的客人吗?我家大人在驿馆等候。”

此人正是徐铉派来接应的辽使随从。李煜与陈承礼对视一眼,跟着汉子往驿馆走去。刚踏入驿馆后院,便见徐铉正焦躁地在院中踱步,见到李煜一行人,先是一愣,随即脸色骤变,快步上前,压低声音道:“陛下!您怎么来了?这太危险了!”

“徐爱卿不必惊慌,朕是微服而来。”李煜摘下帷帽,露出面容,“耶律塔烈还在驿馆吗?”

“在!他今早还在催问辽廷的谕示,臣正不知如何应对。”徐铉连忙点头,眼中的焦躁渐渐被惊喜取代,“陛下亲至,定能打消他的疑虑!”

话音刚落,厢房的门被推开,一名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的辽人走了出来,正是辽使耶律塔烈。他见到李煜,先是疑惑,待徐铉低声介绍后,眼中瞬间闪过震惊,随即躬身行礼,用流利的汉话说道:“不知南唐国主驾临,塔烈有失远迎,望请恕罪!”

李煜抬手虚扶,语气平和却带着帝王的气度:“耶律大人不必多礼。朕此次微服而来,是想与大人好好谈谈,更想借大人的引荐,亲赴辽廷,与耶律陛下一叙。”

耶律塔烈眼中的震惊更甚,他望着眼前这位身着商贩服饰却气度不凡的南唐国主,心中终于明白,南唐联辽绝非权宜之计——一个肯为盟约赌上性命的君主,这份决心足以让任何人心生忌惮。

他沉吟片刻,忽然咧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国主如此诚意,塔烈佩服!请随我入房详谈,辽廷的谕示,或许不必等了。”

李煜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知道此行的第一步,已然踏成。他跟着耶律塔烈踏入厢房,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乱世棋局中,终于落下的关键一子。

喜欢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请大家收藏:()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