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91章 新建道教祖庭道观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91章 新建道教祖庭道观

作者:踏七星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9 19:12:3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初冬的吴家村,“道之祖庭” 的建设工地终于打破了僵局 —— 原本因烧结砖窑未建成而停滞的墙体砌筑,如今因水泥砖的批量生产重新启动。叶青云站在工地中央,看着工匠们用水泥、碎石、沙子混合制成的砖块,一块块垒起主殿的墙角,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主上,这水泥砖比烧结砖结实多了!按您给的配方,一斤水泥配三斤碎石、五斤沙子,加水搅拌后倒入模具,晒干后比青石还硬,用来筑墙既省人工又快!” 负责水泥砖生产的唐师傅,捧着一块刚制成的水泥砖跑过来,语气里满是振奋。

叶青云接过水泥砖,指尖触到粗糙的表面,却能感受到内里的坚实。他当初决定放弃传统木质结构、改用砖混结构,就是考虑到木质建筑耗费人工且易遭虫蛀,而水泥砖不仅生产周期短,还能与水泥完美黏合,让墙体更抗风雨。“加快生产,主殿、山门、配殿都要用水泥砖砌筑,争取年前完成主体结构。” 他叮嘱道,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 —— 这座占地五百亩、覆盖整座 “老君山” 的道家祖庭,终于要从图纸变为现实。

一、山门:紫气东来开仙径

祖庭的山门建在老君山山脚,是进入祖庭的第一道门户。山门采用 “三楼四柱” 式结构,四根直径三尺的水泥柱深埋地下三尺,柱身用水泥混合墨汁涂成深黑色,模仿紫檀木的质感;顶部三座歇山顶,覆盖着从西域采购的孔雀蓝琉璃瓦,瓦当雕刻 “太极图” 纹样,檐角悬挂铜铃,风吹时叮当作响,似在吟诵道家真言。

山门正中央的匾额,由叶青云请县城最有名的书法家题写 “道之祖庭” 四个鎏金大字,字体浑厚有力,透着道家的庄重。匾额两侧的对联,是玄机子道长亲自拟定的:

上联:紫气东来,一脉道统承老君

下联:祥云西至,千年法脉启众生

横批:“道法自然”

山门两侧各设一座 “钟鼓楼”,与山门连成一体。钟楼内悬挂一口千斤铜钟,钟身刻着《道德经》名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鼓楼内放置一面八尺大鼓,鼓面绘着 “八卦图”,鼓身包裹着牛皮,敲击时声传十里。每天清晨,道士们会敲响铜钟,傍晚则擂鼓,钟鼓之声交替,提醒信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彰显祖庭的肃穆。

二、神道:步步生莲朝圣境

从山门到主殿,是一条长三百丈的神道,全部用水泥铺设,两侧用水泥砖砌筑矮墙,墙上雕刻着《道德经》全文。神道两旁每隔十丈,就有一尊用水泥塑造的 “道家仙人” 雕像,共三十六尊,对应道教 “三十六洞天”—— 有骑青牛的老子、持拂尘的吕洞宾、执宝剑的张三丰,每尊雕像高丈余,表面涂着彩绘,栩栩如生。

神道中途设有一座 “三清桥”,桥身用汉白玉色水泥浇筑,模仿玉石质感,桥下是人工开凿的 “九曲莲池”,池内种植荷花,水面漂浮着用琉璃制成的 “莲花灯”。桥两侧的对联,透着道家 “清静无为” 的意境:

上联:桥跨莲池,步步生莲离尘俗

下联:道通仙境,时时悟道近真如

走过三清桥,神道尽头是一座 “灵官殿”,殿内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灵官殿为单檐歇山顶,墙体用水泥砖砌筑,殿门两侧的对联威严庄重:

上联:铁面无私,镇妖邪护持正道

下联:金鞭有准,除奸佞匡扶玄门

殿内的王灵官雕像高两丈,用水泥混合细沙塑造,表面贴金箔,神像身披铠甲,手持金鞭,怒目圆睁,仿佛能洞察世间善恶。雕像两侧立着 “雷部二十四诸天” 的水泥浮雕,每幅浮雕都刻画着雷神、电母等神明,姿态各异,气势磅礴。

三、主殿:三清圣殿显真容

主殿是 “道之祖庭” 的核心建筑,位于老君山半山腰,占地一亩,采用 “重檐庑殿顶” 结构,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象征皇权与道统),檐角装饰着 “龙、凤、狮、鹤” 四种瑞兽,寓意 “四方安宁”。主殿墙体用水泥砖砌筑,外墙贴一层薄青石片,既保留传统石墙的古朴,又增强防水性。

主殿正门的匾额为 “三清圣殿”,两侧对联由玄机子道长题写,道尽道家核心思想:

上联:三清在上,化育万物皆有道

下联:大道无形,滋养众生本自然

殿内供奉道教最高神明 “三清”,三座神像均用 “水泥塑形 彩绘贴金” 制成,高三丈,分列殿内正中与两侧:

元始天尊:位于殿内正中,神像手持 “混元珠”,象征 “天地未开时的混沌元气”。天尊身披青金色道袍,道袍上绣着 “太极八卦图”,面容慈祥,眼神平和,代表 “道之始源”。神像底座为圆形水泥台,刻着 “开天辟地” 的浮雕,讲述元始天尊创世的传说。

灵宝天尊:位于元始天尊左侧,手持 “如意”,象征 “道之变化无穷”。天尊身披紫金色道袍,道袍上绣着 “三十六洞天” 图案,面容庄重,眼神锐利,代表 “道之运化”。底座为方形水泥台,刻着 “万物生长” 的浮雕,展现灵宝天尊化育万物的功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不留神就穿越请大家收藏:()一不留神就穿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道德天尊(即老子):位于元始天尊右侧,手持 “道德经”,象征 “道之教化众生”。天尊身披银白色道袍,道袍上绣着 “八十一章道德经全文”,面容苍老却精神矍铄,眼神透着智慧,代表 “道之传承”。底座为长方形水泥台,刻着 “老子出关” 的浮雕,再现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的典故。

三清神像两侧,还立着十二尊 “金仙” 雕像,高丈余,分别为 “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 等道教着名仙人,每尊雕像都手持对应的法器,姿态各异,与三清神像共同构成 “道教神仙体系” 的核心。

主殿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 “道家七十二福地” 的壁画,用矿物颜料混合水泥绘制,色彩鲜艳且不易褪色。壁画从 “青城山”“武当山” 到 “龙虎山”,逐一展现道教圣地的风貌,旁边配有文字说明,介绍各福地的传说与道统传承。

四、配殿:分司众职护众生

主殿两侧设有四座配殿,分别供奉不同职能的道教神明,满足信徒不同的祈福需求,每座配殿都有独特的形制与对联:

1. 玉皇殿(东侧第一殿)

供奉 “玉皇大帝”,掌管天界众神与人间祸福。殿为单檐歇山顶,屋顶覆盖蓝色琉璃瓦,象征 “天空”。正门对联:

上联:玉皇在上,察人间善恶分祸福

下联:天道无私,定世间吉凶有轮回

殿内玉皇大帝神像高两丈五,手持 “玉笏”,身披黄色龙袍,龙袍上绣着 “九五之尊” 的龙纹,面容威严,眼神庄重。神像两侧立着 “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 雕像,底座刻着 “天界众仙朝贺玉皇” 的浮雕,展现玉皇大帝的至高地位。

2. 文昌殿(东侧第二殿)

供奉 “文昌帝君”,掌管文运科举,是学子与文人的祈福圣地。殿为单檐硬山顶,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象征 “文采”。正门对联:

上联:笔点魁星,助学子登科及第

下联:文垂千古,启文人着书立说

殿内文昌帝君神像高两丈,手持 “毛笔” 与 “书卷”,身披青色道袍,道袍上绣着 “四书五经” 图案,面容儒雅,眼神温和。神像两侧立着 “天聋”“地哑” 雕像(寓意 “只听不说,保守文运秘密”),底座刻着 “孔子周游列国”“苏轼赶考” 等文人典故的浮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 真武殿(西侧第一殿)

供奉 “真武大帝”,掌管军事与武运,是武士与军人的祈福圣地。殿为单檐歇山顶,屋顶覆盖黑色琉璃瓦,象征 “威严”。正门对联:

上联:剑镇北方,驱邪护道安天下

下联:威临四海,保家卫国定乾坤

殿内真武大帝神像高两丈五,手持 “七星剑”,身披黑色铠甲,铠甲上绣着 “八卦图”,面容刚毅,眼神锐利,脚踏 “龟蛇二将”(象征 “水火相济”)。神像两侧立着 “青龙”“白虎” 雕像,底座刻着 “真武大帝降妖” 的浮雕,展现其护道降魔的功德。

4. 慈母殿(西侧第二殿)

供奉 “斗姆元君”,掌管生育与育儿,是妇女与母亲的祈福圣地。殿为单檐硬山顶,屋顶覆盖粉色琉璃瓦,象征 “慈爱”。正门对联:

上联:慈怀广被,护婴孩平安成长

下联:母德无疆,助妇女顺遂生育

殿内斗姆元君神像高两丈,手持 “莲蓬”(象征 “多子多福”),身披紫色道袍,道袍上绣着 “百子图”,面容慈祥,眼神温柔。神像两侧立着 “送子娘娘”“催生娘娘” 雕像,底座刻着 “慈母育儿” 的浮雕,传递 “母爱” 与 “生命” 的美好。

五、后院:修行悟道隐仙踪

主殿后方是祖庭的后院,分为 “修行区”“药圃区”“藏经区” 三部分,是道士们日常修行、制药、研习经典的地方,充满 “清静无为” 的道家气息。

1. 修行区

核心建筑是 “无为堂”,为单檐歇山顶,墙体用浅色水泥砖砌筑,屋顶覆盖灰色瓦片,显得朴素淡雅。堂内没有神像,只设蒲团与案几,供道士们打坐、诵经。堂门对联:

上联:静坐观心,悟透世间千般理

下联:无为修道,参破人生万种迷

无为堂两侧设有十二间 “修行寮房”,每间寮房用水泥砖砌筑,内设床铺、案几、书架,供道士居住。寮房外的庭院里,用水泥铺设小径,两侧种植松、竹、梅 “岁寒三友”,象征道家 “坚韧不拔” 的修行精神。

2. 药圃区

由玄机子道长亲自打理,占地十亩,用水泥砖划分成三十六个小块,分别种植 “灵芝、人参、当归” 等中药材,既供祖庭制药,也向村民免费提供草药。药圃中央建有一座 “百草亭”,亭为六角形,用水泥柱支撑,屋顶覆盖茅草,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息。亭柱对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不留神就穿越请大家收藏:()一不留神就穿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上联:百草皆药,救世人于病痛

下联:一亭悟道,观万物之生机

3. 藏经区

核心建筑是 “藏经阁”,为两层楼阁式建筑,底层用水泥砖砌筑,上层用木质结构(少量优质木材从西域采购),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阁内收藏《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等道教经典,还有玄机子道长整理的《道家养生方》《草药图谱》等手抄本。藏经阁门对联:

上联:阁藏千卷,传道家千年智慧

下联:书载万言,启世人一生修行

藏经阁两侧设有 “抄经房”,房内摆放案几、毛笔、宣纸,供信徒与道士抄写经典。抄经房的窗户用 “水泥 玻璃” 制成(玻璃由沙晶石车间生产),既透光又保暖,让抄经者能在舒适的环境中感悟道理。

六、山顶:老君阁上览众生

老君山山顶是祖庭的最高处,建有一座 “老君阁”,是整个祖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俯瞰吴家村全景的最佳地点。老君阁为七层楼阁式结构,高十丈,全部用 “水泥 钢筋”(钢筋由冶铁炉生产)建造,外层贴一层薄木片,模仿传统木塔的外观,既坚固又美观。

老君阁每层都有独特的功能与道教元素:

一层:供奉 “老君骑牛” 雕像,用青铜铸造,高丈余,老子身披道袍,骑在青牛上,目光望向远方,象征 “道法流传”。

二层至六层:每层都设有观景台,台边用水泥栏杆围护,栏杆上雕刻道教符咒,游客可在此俯瞰吴家村与周边山水。

七层:供奉 “太上老君神位”,神位用玉石(从黑狼部落交换所得)雕刻,两侧对联:

上联:登阁望天地,悟大道无形

下联:凭栏观众生,知万物有道

老君阁的匾额为 “老君阁”,由叶青云亲自题写,字体飘逸,透着道家的洒脱。阁内楼梯用水泥浇筑,台阶两侧刻着《道德经》名句,让登阁者在攀爬过程中也能感悟道理。

七、尾声:道韵满庭佑苍生

随着水泥砖的持续供应,“道之祖庭” 的建设进度越来越快。初冬的雪落在琉璃瓦上,洁白的雪花与金黄、孔雀蓝的瓦面交相辉映,让祖庭多了几分仙韵。玄机子道长每天都会在工地转一圈,看着三清圣殿的神像渐渐成型,看着老君阁的飞檐慢慢升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叶施主,这座祖庭,不仅是道家的圣地,更是吴家村的福祉之地。” 玄机子道长对叶青云说,“它承载着‘道法自然’的智慧,也凝聚着村民们的心血,以后定会庇佑这片土地上的众生。”

叶青云点点头,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匠与信徒,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为报救命之恩决定建观,到克服烧结砖困境改用水泥砖,再到如今祖庭初具规模,这一路的艰辛与收获,都源于 “顺势而为” 的道家智慧,也源于吴家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

他知道,“道之祖庭” 的建成,不仅是对玄机子道长的回报,更是吴家村精神文化的象征 —— 它会像一座灯塔,指引村民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坚守本心,也会像一座桥梁,连接起道家文化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让 “清静、无为、向善” 的道韵,永远滋养着这片土地。

当最后一块琉璃瓦铺在老君阁的屋顶时,夕阳正好落在祖庭的匾额上,鎏金的 “道之祖庭” 四个大字在余晖中闪闪发光。叶青云与玄机子道长并肩站在山门前,听着钟鼓楼传来的钟鼓之声,看着村民们虔诚的笑脸,知道这座占地五百亩的道家祖庭,终将成为吴家村最珍贵的财富,也终将在岁月中,绽放出永恒的道韵之光。

喜欢一不留神就穿越请大家收藏:()一不留神就穿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