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还未退去,南京西路的联合指挥中心已经如战场般热烈。自从那次深海主节点被动化后,蔚林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回声计划”的推进与升级上。上章的三路并行只是第一击;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幕。
屏幕上残留的绿色数据像尚未冷却的弹壳:主节点被动化 76%,子节点清理 82%——胜果虽可喜,但蔚林峰深知,那只是消耗型战术的短暂优势。更危险的征兆在陆地、空中与电网的微震中出现:北欧一处磁场监测站出现短时同步跳变;非洲某深井的地电流异常放大;数艘远洋商船报告在夜间观测到海面上方短暂的电磁火花。每一个异常,都是那枚深海“心脏”在向更远的“监听网”扩展触角。
蔚林峰没有恐慌,他只有计划。自晚间的会议之后,指挥室更新了新的战略任务清单,系统再次弹出可兑换选项与任务悬赏:
系统任务·临时供给
? 任务A:清除三处海底子节点(小队深潜,快速打击)——奖励影响力:2千
? 任务B:夺取并回收一枚外来能量碎片(样本回收,高风险)——奖励影响力:5千 新装备解锁(等离子磨灭器)
? 任务C:全球媒体发布“回声防御计划”成功案例,提升社会信心(舆论战)——奖励影响力:1.5千 快速出厂优先权
? 任务D:协商外部科研机构长期数据共享协议(外交/资源)——奖励影响力:3千 部分科研支援
影响力当前余额:3千(国家应急信用已部分动用,仍有偿还压力)
蔚林峰看着任务列表,眼神像刀锋一样冷:“把A、B、C同时布置。A由南海舰队与深潜群执行,B由我方特攻潜航器队承接,C由林晓牵头的媒体组立刻展开。D交由张磊与军方联络人跟进——外交要稳,科研要快。”
他知道影响力可以直接兑换武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任务奖励获取持续增长的影响力与新装备。这种“以小搏大”的策略,比一次性买断来得更可靠:任务证明能力,赢得信任,从而换取长期资源。
——出征前夜,建国机械厂的车间像一座永不休眠的兵工厂。量子反相器的核心经受回旋式调校,磁栅阻断阵列分段组装为可投放式模块,等离子捕网的释放逻辑由AI微调到毫微秒级。青鸾-III的外壳披上新型宇航级陶瓷复合材料,表层涂覆自适应声学迷彩。每一处细节都为海底的未知而准备,每一次改进都在缩小与敌对物之间的余地。
半夜两点,蔚林峰走到车间边,望着那些像巨兽一般的机械,低声对自己说:“别让它们醒来在我们睡时。” 然后他回到指挥中心,三路并行的攻势随即启动。
潜航器队在皎洁月光下出发,像一夜间切出的钢色刀痕。第一支队伍由“龟派”自动潜航器领衔,配合三架SCV海下机械臂与两台折叠式磁栅发射器。蔚林峰的命令简洁:迅速、果断、收样。
潜航器在海底裂隙间穿行,探照光照出布满晶格的植物样质与偶发的金属碎屑。第一个子节点像一只半闭的眼,被等离子捕网罩住的瞬间,它发出低频颤动,水体被撕成了错位的波纹。等离子场像镣铐一样缠绕住它的外层能量源。蔚林峰在屏幕上注视着那一团光的逐渐黯淡,仿佛看到对手的呼吸变浅。
“释放量子反相器!”他低喝。潜航器背部的反相器以极短相位逆转打出冲击,主节点的共振被暂时扰乱。子节点发出刺耳的金属剥离声,表面裂纹呈叶状扩张,随后像落叶般散开成数个能量碎片。这些碎片被等离子网捕获,经过初级钝化,成为可回收样本。第一处子节点被清除,行动时间:18分钟,人员损失:零。
然而胜利的余味尚未来得及体会,海底另一处更深的裂缝突然爆发出更高频的脉冲:第二处子节点触发了警报,它的能量模式与主节点的核心频率产生了同频共振。屏幕上的频谱瞬间被染成血色——那是反向初始化。
蔚林峰冷静指挥:二号队利用磁栅阻断阵列迅速搭建半径覆盖,阻断其外围耦合。等离子捕网则被强化,使捕网颗粒带极性变化,专门针对该脉冲模式。两套技术互为补偿,最终在强干扰中稳住局面,第二处子节点被抑制为低能状态,但潜航器受到了局部电磁扰动,通讯链短暂中断三秒。那三秒如同刀刃,却未造成致命损失。南海舰队的远程救援无人艇及时扑救,拖回并修复受损设备。
潜航器队返回时,携带的样本已经装满一小箱能量碎片。蔚林峰看着它们,这些碎片意味着武器的迭代意味着更深入的科技。他在心里计算着:任务A的成功意味着1.5千影响力到位(系统按表现浮动增长),同时也能在科研节点中直接兑换一批快速升级组件。
与此同时,特攻潜航器“黑鲨”小队接到最危险的任务B:潜入主节点外围,夺取一枚尚未完全钝化的能量碎片。该任务的奖励是影响力 5千 与“等离子磨灭器”的解锁,这是一种能将高能体结构转化为热能并彻底瓦解其稳定态的装置,关键时刻能将对方表面结构完全融解——是直面核心的终极工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请大家收藏:()硬核机甲:从漫展炸场到工业霸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