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圣传 > 第260集:《极地医站传奇》

医圣传 第260集:《极地医站传奇》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25 23:51:19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极夜中的岐黄之光》

第一章:风雪中的警报

南极大陆,永恒的白色荒漠。凛冽的风如同上古巨兽的嘶吼,卷着雪沫,疯狂地拍打着“昆仑站”科考站的金属外壁,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呜咽。极夜已经降临多时,只有偶尔掠过的极光,用诡异的绿色光芒,短暂地照亮这片冰封的死寂。

科考站内,温暖的灯光与外部的酷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此刻,这份温暖中却弥漫着一丝紧张。

“李医生!李医生!快过来看看!”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实验室的宁静。

随队中医李雪梅,一位三十出头、眼神清澈而坚毅的女性,正低头整理着药材柜。听到呼喊,她立刻放下手中的黄芪,快步向宿舍区走去。她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科考服,袖口处还沾着一点干枯的草药碎屑。作为这支中国南极科考队中唯一的中医,她常常被队员们戏称为“行走的本草纲目”,但没人怀疑她的医术,尤其是在这远离祖国、医疗资源有限的极地里。

出事的是地质学家老王。他蜷缩在床铺上,脸色苍白得如同窗外的冰雪,嘴唇发紫,呼吸急促而困难,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在拉动生锈的风箱。他的双手无意识地抓着被子,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冷汗。

“怎么回事?”李雪梅一边问,一边迅速伸出手指,搭在老王的手腕上。她的指尖触碰到老王皮肤的瞬间,那异常的冰凉让她心头一紧。

“下午他去外面采集冰芯样本,回来就说头晕、恶心,以为是累着了,谁知道……”旁边的队员小陈急得团团转,“现在看着像……像高原反应,但这里虽然海拔高,可我们都来了一段时间了,按说应该适应了啊?”

南极昆仑站海拔4087米,虽然不及青藏高原某些地方,但极端的低温、干燥和强辐射环境,对人体的挑战丝毫不亚于高原。老王的症状,确实和急性高原反应极为相似——头痛、恶心、呼吸困难、乏力。

李雪梅没有说话,眉头微蹙。她仔细观察着老王的舌象:舌质淡胖,舌苔水滑。再结合脉象:沉细而弱,尤其是尺脉,几乎若有若无。

“阳虚水泛。”李雪梅心中立刻有了判断。这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证型,多由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导致水湿泛滥所致。在这种极端寒冷的环境下,人体阳气最易受损,肾阳一虚,水液代谢失常,就会出现类似高原反应的一系列症状。

《伤寒论》中,张仲景对“阳虚水泛”证有明确的论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虽然老王的症状并非完全吻合,但核心病机是一致的。真武汤,正是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经典方剂。

“小陈,帮我准备药炉和水。”李雪梅当机立断,“我用真武汤加减给他试试。”

她迅速从药材柜中取出炮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等药材。炮附子是真武汤的核心,大辛大热,能补肾阳、散阴寒;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白芍敛阴和营;生姜温胃散寒。

药炉很快架了起来,纯净水被倒入锅中。李雪梅小心翼翼地称量着每一味药的分量,动作熟练而专注。药材放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一股淡淡的药香开始在宿舍区弥漫开来,混合着金属和消毒水的味道,形成一种奇特的气息。

队员们都屏息看着,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担忧。在这极地里,任何药物的效果都可能因为环境的特殊性而打折扣,更别说这来自千年古籍的中药了。

第二章:药效的困惑与意外的发现

第一剂药煎好,是深褐色的液体,散发着浓烈的姜和附子的味道。李雪梅小心地吹凉,然后一勺一勺地喂给老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半小时,一小时……老王的症状似乎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呼吸依旧急促,脸色也未见好转。

“李医生,这……”小陈的声音带着一丝失望。

李雪梅没有回答,她再次仔细检查了老王的脉象和舌象,又摸了摸他的手脚,依旧冰凉。她眉头紧锁,心中疑惑:“理论上没错啊,辨证应该是准确的,真武汤也是对症的方剂,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

她开始思考可能的原因。是药材的问题吗?她带来的药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炮制的道地药材。是剂量不够?她已经按照常规剂量使用,考虑到南极的特殊环境,甚至还稍微加大了附子和生姜的用量。是煎煮方法不对?她也是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的。

“难道是这极寒的环境,让药材的药性也发生了变化?”一个念头闪过李雪梅的脑海。

中医讲究“道地药材”,讲究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时节、炮制方法,这些都会影响药材的药性。而这里的环境,与药材原本生长和使用的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极寒、低氧、强辐射……会不会这些因素,使得药材的有效成分难以发挥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走到药材柜前,看着里面整齐摆放的各种药材。目光落在了干姜上。真武汤中用的是生姜,但她也备了一些干姜作为替代和储备。干姜是生姜的干燥品,药性更温热,主入脾胃和肾经,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她拿起一块干姜,放在手中端详。这是在出发前很久就储备好的,一直存放在科考站的低温储藏柜里。出于职业习惯,她忽然想知道,这些在极低温下储存了这么久的干姜,其有效成分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科考站虽然主要是进行地质、气象等科研,但也配备了一些基础的检测设备。李雪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取了一点干姜样本,来到了化学实验室。

在同事的帮助下,她使用简易的光谱分析仪对干姜样本进行了成分分析。当分析结果出来时,李雪梅和那位同事都愣住了。

数据显示,这些长期在极低温环境下储存的干姜,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姜酚的含量,竟然比常规储存条件下的干姜高出了近30%!

姜酚是姜的辛辣成分,也是其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在常温下,姜酚其实并不稳定,容易分解。但没想到,在这接近零下30度的极低温环境中,姜酚的分解被极大地抑制了,反而积累了下来!

“低温……低温保存反而让姜酚的含量增加了?”李雪梅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她立刻联想到老王的病情。真武汤的功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姜(生姜或干姜)的温通作用,来辅助附子温阳散寒。如果干姜在极低温下姜酚含量升高,那它的温通之力岂不是更强?

“也许,问题出在生姜上!”李雪梅豁然开朗,“生姜的含水量高,在极寒环境下,其有效成分可能更容易被破坏或者难以释放,而干姜因为已经干燥,在低温下活性成分反而得以保存甚至增强!”

她立刻做出决定:“小陈,停止使用生姜,改用我们储存的干姜!而且,剂量要调整,姜酚含量高了,药性更猛,不能用原来的量。”

她重新计算了干姜的用量,比原来的生姜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比起常规的干姜用量,又稍微多了一点,以充分利用其增强的药性,同时避免过于燥热。

与此同时,她想到了另一个方法——艾灸。

艾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性,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扶阳固本的作用。在这极寒之地,阳气受损,艾灸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她选择了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是人体重要的强壮穴位,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对于阳虚病症尤为适宜。

“准备艾灸条,我们给王老师灸关元穴。”李雪梅对小陈说。

第三章:针药并用,极夜回春

艾灸条被点燃,柔和的艾烟袅袅升起,带着一股独特的香气。李雪梅手持艾灸条,距离老王的关元穴皮肤约2-3厘米,缓慢地回旋移动,让温热的气息均匀地渗透进去。

老王起初没有什么感觉,但渐渐地,一股温热的暖流从关元穴开始,慢慢向四周扩散,仿佛一股清泉,滋润着他冰冷僵硬的身体。他原本急促的呼吸似乎也稍微平缓了一些。

与此同时,第二剂药也煎好了。这一次,用的是调整后的干姜配方。汤药的颜色更深,味道也更加浓烈,带着一种锐利的辛辣感。

李雪梅再次喂老王服下。

时间继续流逝。这一次,变化来得更快一些。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老王原本苍白的脸上,似乎透出了一丝淡淡的血色。他的呼吸不再那么急促,胸口起伏的幅度也小了一些。他甚至微微睁开了眼睛,虽然眼神依旧有些模糊,但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涣散。

“水……”老王艰难地吐出一个字。

“哎,水来了。”小陈赶紧递过温水。

李雪梅再次搭脉,脉象虽然依旧沉细,但比之前有力了一些,尺脉也稍微能感受到了。舌象上,水滑的舌苔也略有减轻。

“有效果了!”小陈兴奋地说。

李雪梅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但她知道还没到放松的时候。“继续观察,晚上再服一剂药,艾灸也继续做。”

整个晚上,李雪梅几乎没怎么合眼,守在老王身边,按时喂药,进行艾灸。科考站的其他队员也轮流值守,气氛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

第二天早上,当老王再次醒来时,已经能够自己坐起来了。他的脸色明显好转,呼吸平稳,虽然还有些乏力,但头晕、恶心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李医生,我……我感觉好多了!”老王的声音还有些虚弱,但充满了感激,“这中药……在这南极居然也这么管用!”

李雪梅笑着说:“是你自己的生命力顽强,加上药材给力。不过,这次能见效,还多亏了我们的干姜在极寒下‘进化’了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