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圣传 > 第506集:《培训:医院里的苗医课堂》

医圣传 第506集:《培训:医院里的苗医课堂》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2 03:18: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苗医培训班:康复科里的新课堂

康复科推广苗医辅助调理的消息,像一阵温和的风,悄悄吹遍了整个医院。先是骨科的护士在走廊里拦住苏瑶,攥着笔记本追问“苗医揉膝盖的手法怎么发力”,接着内科的医生也发来消息,想了解“草药热敷能不能帮病人缓解术后酸痛”。苏瑶看着手机里攒了十几条的咨询信息,干脆抱着笔记本去找叶尘。

彼时叶尘正在苗医展示馆整理草药标本,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他手边的“过江龙”草药上洒下细碎的光。“你看,大家都想学制苗医手法。”苏瑶把笔记本递过去,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不同科室医护的需求,“咱们不如在医院开个培训班,系统教他们基础的推拿和外治方法?”

叶尘指尖摩挲着标本盒边缘,抬头时眼里带着笑意:“我正有这个想法。之前帮康复科调药方时,就发现不少医护想试试苗医的法子,就是没地方学。开个班,既能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也能让苗医走得更稳。”

两人说干就干,苏瑶去申请会议室,叶尘则翻出外婆传下的苗医手册,熬夜整理出“苗医基础推拿课表”——从常用穴位认领到手法实操,再到简单的草药配伍禁忌,每一节课都安排得扎实。通知发出去的第二天,报名名单就满了,23个名字里,有刚工作的年轻护士,也有从医十几年的老医生。

培训班第一节课定在周五下午,会议室里的长桌被挪到墙边,中间空出的地方摆着三四个穴位模型,墙角还堆着叶尘特意带来的小木槌和粗布巾。苏瑶提前半小时到,刚把印好的穴位图分发给大家,就见内科的张医生抱着保温杯走进来,笑着说:“苏医生,我特意把门诊调了,可不能错过这课。”

两点整,叶尘拎着一个竹篮走进来,里面装着草药标本和推拿工具。他把穴位模型放在桌子中央,拿起一根红色马克笔,在模型的膝盖下方圈出一个点:“今天咱们先认两个核心穴位——‘足三里’和‘血海穴’。这俩是苗医推拿里的‘万能穴’,不管是术后腹胀,还是老人关节痛,按对了都能起效。”

他边说边用指腹在模型上示范:“足三里在膝下三寸,按的时候要稍微往胫骨外侧偏一点;血海穴在膝盖内侧,找的时候可以让病人屈膝,髌骨内上缘上两寸就是。”苏瑶站在一旁,配合着叶尘的讲解,伸手在旁边的空椅子上模拟按压:“大家注意力度,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病人说有酸胀感就刚好,就像咱们自己按到酸胀的地方,既有点疼又舒服。”

医护人员们立刻围上来,两人一组对着练。骨科的李护士跟着苏瑶的动作找穴位,手指在同伴的膝盖上按了半天,皱着眉说:“我怎么总觉得找不准?按下去没感觉啊。”苏瑶走过去,握着她的手调整位置:“稍微往上一点,对,就是这里,再用点力……现在有酸胀感了吗?”李护士点点头,眼睛亮起来:“有了有了!原来差这么一点位置效果就不一样。”

练了半个多小时,不少人的额头都冒出了细汗。儿科的王护士揉着自己的手腕,叹了口气:“叶医生,这才按了一会儿,我手就酸得不行,要是给病人按半小时,胳膊肯定抬不起来,有没有省力点的法子啊?”

叶尘闻言笑了,从竹篮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小木槌——木槌的头是椭圆形的,裹着一层软布,手柄打磨得光滑。“你们看这个,这是苗医的‘叩击槌’,专门用来叩击穴位,比用手按省力多了,效果还不差。”他走到王护士身边,拿起木槌,轻轻叩击她手腕上的内关穴,“叩的时候手腕要放松,力度像敲鼓似的,轻而有节奏,不能用蛮力。”

木槌落在手腕上,力道不轻不重,王护士原本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等叶尘停下,她活动了一下手腕,惊喜地说:“哎,真的不酸了!而且感觉手腕里暖暖的,比自己揉还舒服。”周围的人都凑过来看,叶尘把木槌递给大家传看:“这个可以自己做,找块软木,裹上棉布就能用,要是嫌麻烦,网上也能买到类似的。”

接下来的实操环节,会议室里满是木槌轻叩的“咚咚”声,夹杂着偶尔的讨论:“你这个力度太轻了,我都没感觉”“往左边一点,对,就是这里,有酸胀感了”。苏瑶穿梭在人群中,时不时帮大家纠正姿势,叶尘则在一旁解答疑问,遇到共性问题,就停下来再集中讲一遍。

培训班每周一次,雷打不动。为了帮大家记住手法,叶尘和苏瑶还一起编了“苗医推拿口诀”。针对腰腿痛的,他们编了“揉腰先按肾俞穴,再用掌根推两侧,叩击槌敲腰眼处,酸痛缓解笑开颜”;针对术后腹胀的,口诀是“顺时针揉肚脐周,天枢穴位别找漏,轻叩足三里三下,排气顺畅不用愁”。这些口诀简单直白,还押韵,医护人员们记起来毫不费力,有的甚至把口诀抄在工作证背面,查房时忘了就拿出来看一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三周上课,李护士特意带来了自己的笔记本,翻开给叶尘和苏瑶看:“我上周用‘揉腰口诀’给一位腰椎术后的大爷按,他之前总说腰沉得慌,按了两次,现在能自己坐起来吃饭了!”笔记本上,她还画了简单的穴位图,旁边标注着“大爷反馈:按完后腰不僵了”。

叶尘接过笔记本翻了翻,里面记满了实操心得,甚至还有不同病人的体质差异记录——比如“糖尿病病人皮肤敏感,热敷温度要调低5℃”“老人骨质疏松,叩击力度要比年轻人轻三分之一”。他指着这些记录,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说:“李护士做得特别好,苗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手法和力度也要调整,大家多观察、多记录,才能把法子用得更准。”

又过了两周,苏瑶在走廊里遇到内科的张医生,对方老远就朝她招手:“苏医生,跟你说个好消息!我用学的推拿手法,帮一位胃癌术后的病人缓解了腹胀。之前病人吃了药也没效果,我按口诀揉了天枢穴和足三里,不到半小时,他就说肚子不胀了,还喝了小半碗粥呢!”

苏瑶把这话告诉叶尘时,两人正在展示馆整理新到的草药。叶尘手里拿着一株新鲜的透骨草,闻言抬头,眼里满是欣慰:“这就是咱们办培训班的意义啊——不是让大家都变成苗医,而是让他们多一种帮病人的法子。病人能少受点罪,咱们的努力就没白费。”

那天晚上,苏瑶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培训班的穴位模型,旁边放着一本写满笔记的口诀本,配文是“每一个认真学习的身影,都是病人的希望”。评论区里,李护士发了个“加油”的表情,张医生则回复“下周继续学新手法!”。

苏瑶看着这些评论,想起第一次和叶尘在展示馆相遇的场景——那时她只是想找个帮外婆缓解膝盖痛的法子,没想到现在,竟和叶尘一起,把苗医的种子播撒在了医院的各个角落。她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正好,晚风里似乎还带着淡淡的草药香,就像他们正在走的路,温和,却充满力量。

接下来的培训班,叶尘和苏瑶又加了“草药热敷配伍”“常见过敏反应处理”等课程。每次上课,会议室里都坐得满满当当,甚至有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托人打听,想过来旁听。叶尘笑着对苏瑶说:“以后咱们说不定能把培训班开到外面去,让更多人知道苗医的好。”

苏瑶点点头,心里有个想法慢慢清晰:或许,他们可以把培训班的内容整理成手册,再拍一些实操视频,发给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那些地方的病人,可能更需要这些简单又实用的调理方法。

这个想法和叶尘一说,立刻得到了他的支持。两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整理培训资料。苏瑶负责写文字说明,叶尘则对着镜头演示手法,偶尔还会请之前培训班的医护人员来当“模特”,展示不同体质病人的调理差异。

资料整理好的那天,苏瑶把视频发给了乡下的表姐——表姐在乡镇医院当护士,之前总说乡下老人多,关节痛的病人不少,却没好的调理法子。没过多久,表姐就发来消息,说她用视频里的手法帮一位老人缓解了膝盖痛,老人还特意给她送了一袋自己种的花生。

看着表姐发来的照片,苏瑶突然觉得,他们做的这件事,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正在慢慢泛起涟漪。而这涟漪,会带着苗医的温暖,传到更远的地方,帮到更多需要的人。

培训班还在继续,每周五下午,会议室里的“咚咚”叩击声和讨论声,总会准时响起。那些认真学习的医护人员,那些因为新手法而缓解痛苦的病人,还有叶尘和苏瑶手中不断完善的资料,都在证明:传统的苗医文化,正在和现代医疗慢慢融合,开出一朵属于病人的、温暖的花。

喜欢医圣传请大家收藏:()医圣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