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以医破局 > 第176章 针落无声,权自心生

以医破局 第176章 针落无声,权自心生

作者:顾桃夭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5-11-25 02:45:10 来源:全本小说网

谢知言被灵网绞得踉跄,脖颈处勒出一道红痕,却仍梗着脖子嘶喊。

他额角沾着土屑,左眼角那道淡疤因剧烈情绪扭曲成一条细蛇:“你让医术人人可学,却从不给普通人出头之路!我们学你,敬你,可你一走,谁来证明我们是对的?!”

灵网在他手腕上勒出血珠,可他像是感觉不到疼,目光像淬了毒的针,扎向殷璃腕间的红绳——那是他十六岁在灵医司当差时,趁她抄《幼脉调元录》分神,偷偷塞给她的。

那时他蹲在药柜后编红绳,指尖被草绳磨得发红,却想着等她发现时,定要说“医女戴红绳,治病时患者见了欢喜”。

殷璃垂眸望着他,月光落在她发间木簪上,映出一丝模糊的旧影——那是七年前,她在灵医司教见习生辨认幼脉,谢知言蹲在廊下,用炭笔在青砖上画脉图,鼻尖沾着墨点,说“殷先生,我定要把这《幼脉调元录》传给一百个学不起医的娃”。

“原来你怨的不是我。”她轻声道,风卷着药香掠过废墟,裹走她话音里的涩意,“是怨这医道的光太亮,照得你们只能活在影子里。”

谢知言突然顿住。

灵网松开半分,他踉跄着跪在她脚边,喉结滚动两下,终于泄了狠劲:“我考灵医司三次,每次都过了笔试。可最后一关……他们说‘没有殷璃的手书推荐,谁知道你是不是野路子’。”他抬头,眼里有滚烫的东西在烧,“我把《幼脉调元录》抄了二十遍,给穷村的娃们当课本,可他们要的不是我治好了多少人,是你写在我医案上的批注!”

喻渊不知何时站到了殷璃身侧。

他外衣还滴着井水,却先替她拢了拢被风吹乱的衣袖,目光扫过谢知言时沉了沉:“公开审判,昭示其罪,以儆效尤。”

“他罪不在术,在人心。”殷璃望着远处渐散的人群,有老妇扶着孙儿往回走,边走边跟人说“原来那娘娘不是神仙,手背上还带着针孔”,“若只罚一人,明日还会有十个谢知言——他们要的不是我的认可,是自己能站在光里的底气。”

她转身时,木簪上的流苏扫过喻渊手背。

他垂眸,见她指腹还沾着刚才拍枣糕的土,忽然想起她前世在忘川渊刻碑,指尖磨得渗血,却笑着说“碑上多一道刻痕,就少一个喊疼的冤魂”。

“明日发请帖。”她声音轻,却像落进深潭的石子,荡开层层涟漪,“邀九域所有自称‘传承殷璃医术’的医者,来忘川渊畔参加‘百医承道祭’。不限门第,不论修为,只做一件事——救一人。”

喻渊挑眉:“试什么?”

“试他们是借我的名,还是真有医心。”殷璃望向天际将明未明的星子,“我会在祭典上摆百名重症患者。谁能让其中一人康复,便得‘承道印’——不是我给的,是万民投的票。”

忘川渊的水在晨雾里泛着青灰。

祭典当日,百顶素色帐幔沿河岸铺开,帐前立着木牌,写着医者姓名。

有白胡子老医正攥着她当年批注的医案发抖,有扎着双髻的小医女捧着新制的药杵东张西望,甚至有个穿粗布短打的庄稼汉,怀里揣着半本被翻烂的《幼脉调元录》。

殷璃立在高台上,身后是前世刻满残魂名字的断碑。

她没穿医袍,只着月白衫子,腕间红绳在风里晃。

台下百姓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昨日吃过她枣糕的小娃举着糖葫芦喊:“娘娘,我阿爹咳血,能让那个扎小辫的姐姐试试吗?”

“开始。”她声音清越,惊起一群水鸟。

数日间,忘川渊畔的帐幔里飘出各种味道:有她教的竹沥半夏汤的苦香,有新研的金樱子蜜膏的甜,还有人偷偷烧符纸,呛得邻座医女直咳嗽。

某个暮色四合的傍晚,喻渊端着药盏走上高台,见她望着河对岸的帐子发笑——那里有个年轻医者正手忙脚乱地给患者扎针,针脚歪歪扭扭,却和她十六岁第一次下针时一模一样。

“在想什么?”他递过药盏。

殷璃接过来,见水面倒映着百盏灯火,像撒了把星星:“我在等。等有人终于敢说‘我这方法,比殷璃的更好’。”

风又起了。

这一次,药香里混着帐幔下的争执声、患者的笑声、还有某个小医女举着医案跑过的脚步声——像颗种子裂开了壳,终于要钻出自己的芽。

灵心镜的青光在夜幕中漫开时,殷璃正垂眸拨弄案上的药秤。

铜秤砣压着半撮晒干的紫背天葵,秤杆微微倾斜——像极了人心的刻度。

殷先生!小药童捧着铜盆从帐后钻出来,额角沾着药汁,王阿婆的孙子说,他看见灵心镜里有个红针大夫在笑!

殷璃抬眼。

夜空里那面半透明的镜子正浮着模糊光影:穿红绸衣的医者背过身,指尖快速掐诀,病床上的少年明明还在咳血,他嘴角却扬起得意的笑。

镜中突然炸开一道白光,少年的心声如碎玉迸裂:他说我好了...可我喉咙里像塞了烧红的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以医破局请大家收藏:()以医破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围观的百姓哄然。

卖糖画的老张头踮脚扯着嗓子喊:前日我还见这红针在城隍庙摆摊,说他治的是梦医娘娘亲传的仙术人群里有个裹蓝布头巾的妇人冲出来,揪住红针衣领:我儿子就是信了你的仙术,耽误了三日,现在还在发烧!

喻渊不知何时站在高台下,袖中翻出一卷黄纸,当众抖开:梦医娘娘名号行骗者,按《九域医律》治欺诈罪。他目光扫过人群,尾音沉了沉,但今日,判你们的不是我,是他们。他抬手指向灵心镜。

红针的脸瞬间煞白。

殷璃望着镜中晃动的虚影,指尖轻轻叩了叩药秤——这是她前世在乱葬岗救人时养成的习惯,每味药都要称得极准,就像人心也需要秤一称。

第三日卯时,晨雾未散。

忘川渊畔突然响起一声惊呼:活了!

张老汉活了!

殷璃放下手中的《草木经》,循声望去。

最末一顶青布帐前,扎着竹篾簪的乡野女医正跪坐在地,额角汗湿的碎发黏在脸上。

她脚边堆着半筐新鲜的艾草、石菖蒲,还有几株带泥的忍冬藤。

被救的张老汉扶着帐杆站起来,浑浊的眼睛亮得惊人:我这灵脉堵了十年,刚才就觉着有股热流从脚底往上窜,像小蚂蚁爬过经脉!

她用的是草木熏络法。喻渊不知何时站到她身侧,指尖点向女医脚边的陶炉,没有符咒,没有口诀,连火候都是拿竹片拨的——和你当年在破庙教流民治病时一模一样。

殷璃望着女医颤抖的手。

那双手指节粗粝,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却在给张老汉熏疗时稳得像山。

她忽然想起前世在雪地里救的小乞儿,也是这样一双沾着泥的手,攥着她塞的药包说:等我攒够钱,也要学娘娘治病。

承道印。她取出那方青玉印,在晨风中递向女医,不是我给的,是刚才那三百个举灯喊你名字的百姓给的。

女医接过印的手在抖,青玉上的二字映着天光,像两滴要落不落的雨。

殷璃望着她发亮的眼睛,轻声补了句:你方才调整熏疗时间时,比我当年多留了半柱香——很好。

人群突然静了。不知谁喊了句:看!梦医娘娘的神像!

河对岸的高台上,那尊被供了三年的木雕神像正被几个壮汉架着。

殷璃接过喻渊递来的火折子,火苗舔过神像衣角的瞬间,她听见人群里倒抽冷气的声音。

医道立在疗效上,不是神龛里。她的声音混着火苗噼啪声,信术,不信人;信效,不信名。

火势渐猛,神像的金漆在火光里剥落,露出底下粗糙的木茬——和普通百姓家的桌腿没什么两样。

人群中先是响起抽噎,接着是欢呼,最后汇成片片记着了的应和。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娃举着糖葫芦跑过来,脆生生喊:娘娘,那我以后要信我的小医书,不信泥菩萨!

大牢的潮气漫进鼻腔时,谢知言正蜷缩在草堆里。

他听见外面的喧嚣透过砖缝钻进来,有百姓喊承道印草木熏络法,有小娃唱信术不信人的顺口溜。

墙角的破碗里盛着冷粥,他却觉得喉头发烫——比当年在灵医司门口被拒时更烫。

谢知言。

熟悉的声音让他猛地抬头。

殷璃立在牢门前,腕间红绳晃着,手里攥着一卷空白的竹简书。

我抄过《幼脉调元录》二十遍。他哑着嗓子,可他们只看你的批注。

那你便抄《千劫医经》。殷璃将竹简书从栏杆递进去,不是为我,为你自己。

等你抄完第一卷,会在最后一页发现我留的字——但你得先写满前面的空白。

谢知言颤抖着接过书。

竹简书的边缘还带着新削的毛刺,扎得他指尖发疼。

他突然想起七年前,自己蹲在药柜后编红绳时,殷璃发现后没骂他偷懒,反而递来一截更软的草绳:编红绳是好事,可别扎了手。

真正的医者,从不借神之名说话。殷璃转身要走,又停住脚,明日开始,牢里会送笔墨。

牢门吱呀合上的瞬间,谢知言低头看向竹简书。

最上面一页的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医案要自己写,医心要自己养。墨迹未干,带着淡淡墨香——和他当年在青砖上画脉图时,殷璃俯身指点的墨香一模一样。

喻渊等在牢外,月光给他的轮廓镀了层银边。

见殷璃出来,他抬手拂去她肩角的蛛网:你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我也曾被世界拒绝过。殷璃望向远处新立的百医碑,碑身还带着未干的漆,前世我在忘川渊刻碑,每道刻痕都在喊冤;今日这碑上要刻的,是每个敢抬头说的医者名字。

晨钟在九域的天际线里敲响时,有人看见忘川渊畔的医帐正在拆除。

有白胡子老医正捧着新抄的医书往医馆跑,有小医女追着问草木熏络法的火候要怎么调,还有个穿粗布短打的庄稼汉蹲在碑前,用树枝在地上画脉图——和七年前某个蹲在药柜后的少年,画得一模一样。

殷璃站在高台上,望着晨雾里渐远的人影。

风卷着药香掠过她发间木簪,这一次,香里多了点更鲜活的东西——是粗布裙角扫过药丛的沙沙声,是竹简书被翻页的哗啦声,是某个少年握着笔,在空白医案上落下第一笔的,清晰而坚定的,声响。

喜欢以医破局请大家收藏:()以医破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