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艺之神 > 第108章 周23

艺之神 第108章 周23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30 02:0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天工碑》剧本

第一幕:云岫峰晨课

场景:工艺门总坛·云岫峰演武场

时间:卯时三刻,薄雾未散

人物:

- 墨玄(工艺门门主,年近五旬,青布短衫沾着木屑,手持竹制戒尺)

- 宫束(班首,十六岁,粗眉大眼,腰间别着半块刻废的青玉)

- 阿砚(十三岁,总把刻刀当弹弓使)

- 小棠(十二岁,姑娘家却爱抡锤子,袖口总沾着石粉)

- 石头(十四岁,天生神力,却总怕弄坏东西)

【开场】

演武场青石板上,三十来个少年弟子本该晨光里练凿刻基本功,此刻却围成圈蹲在西侧老槐树下。墨玄背着手站在月亮门后,远远望见宫束正踮脚往树杈上挂什么,阿砚举着块尖石当哨子吹,小棠和石头竟在抢一把刻刀——刀身还沾着新磨的石浆。

“咳咳。”

三十个脑袋齐刷刷转过来,宫束手一抖,挂在树上的竹篮“哐当”掉在青石板上,滚出十几个拳头大的鹅卵石,个个被凿得坑坑洼洼。

“门主!”宫束手忙脚乱去捡石头,后脑勺的发髻歪到一边,“我们……我们在悟‘刚柔相济’的道理!”

墨玄走过去,捡起块鹅卵石。石面被凿出歪歪扭扭的凹槽,细看竟是只张牙舞爪的小老虎,尾巴处还留着个没凿完的圈。他挑眉:“悟到把老虎尾巴凿成车轮了?”

阿砚突然举手:“门主!宫束说《周礼》里‘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我们合计着,先把石头刻出礼器的样子,再去后山找玉石练手!”

小棠抢过话头,举着锤子比画:“我觉得凿石头比刻木头带劲!您看这块——”她献宝似的递过块扁石,石面刻着三横一竖,像个歪歪扭扭的“王”字,“像不像您案头那方镇纸?”

墨玄没接,目光落在老槐树下那块丈高的青石碑上。那是三年前从终南山运来的“云纹石”,质地细腻如凝脂,本是要刻宗门历代祖师手札的,却因石纹太娇贵,一直没敢动工,只孤零零立在那儿当摆设。

“晨课时辰,不练刀法,不背《考工记》,倒研究起给老虎装车轮了?”墨玄掂了掂手里的戒尺,竹片敲在掌心“啪啪”响,“宫束,你带的好头。”

宫束脖子一缩,突然指着石碑眼睛发亮:“门主!要不……我们今天就练这块?”

三十双眼睛齐刷刷瞪向石碑。石头咽了口唾沫:“这、这石头比豆腐还嫩,我一锤子下去……”

“谁让你用锤子了?”宫束拍他胳膊,转头冲墨玄拱手,“弟子们觉得,与其对着木头疙瘩练,不如试试这云纹石。您常说‘因材施艺’,我们想看看这石头到底能刻出什么花样。”

墨玄盯着宫束眼里的光——那光和二十年前的自己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刚入师门时,也是对着块奇石琢磨三天三夜,最后被师父用戒尺抽了手心。

“刻什么?”他把戒尺别回腰后。

宫束愣了愣,随即拽着阿砚蹲在地上画起来。小棠凑过去,用指甲在泥地上刻出个方方正正的框,石头蹲在另一边,手指头戳着地面数:“礼、乐、射、御、书、数……这不是咱们上周学的‘六艺’吗?”

“不止!”宫束擦掉泥痕,重新画,“《周礼》里说‘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咱们把这些道理刻在石头上,以后谁来云岫峰,都能看见!”

墨玄往石旁走,指尖抚过石碑表面。石纹如流云漫卷,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青晕。他忽然想起年轻时游历中原,在洛邑古城墙见过残碑,字迹被风雨磨得只剩浅痕,却仍能看出当年刻工的力道。

“拿家伙来。”他头也没回。

宫束先是一愣,随即蹦起来:“得令!”转身就冲工具房跑,阿砚的刻刀“当啷”掉在地上,小棠拽着石头的胳膊晃:“我就说门主会答应吧!”

【切光】

第二幕:石碑上的日月

场景:演武场·青石碑前

时间:从辰时到日暮

【场景描述】

辰时的阳光斜斜照在石碑上,宫束踩着石头搭的台子,用炭笔在碑顶画框。他总怕画歪,胳膊伸得笔直,鼻尖快贴到石面,小棠在底下举着线锤喊:“左了左了!再挪半寸!”

墨玄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手里转着刻刀看。阿砚蹲在碑脚,正用小凿子刻只小乌龟,说是“象征龟甲占卜,对应《周礼》里的‘大卜’之职”,被小棠敲了脑袋:“别瞎刻!门主说了要依‘六官’分栏!”

“我这是装饰!”阿砚不服气,却偷偷把乌龟往角落里挪了挪。

宫束突然“哎呀”一声,炭笔在碑面蹭出道斜痕。他慌得直拍石碑:“完了完了,这石纹这么细,肯定补不好了!”

墨玄走过去,看那道斜痕正巧落在“天官冢宰”一栏的边缘,像道天然的流云纹。他捡起阿砚的小凿子,顺着炭痕轻轻凿了两下,石屑簌簌落下,竟真成了朵飘带似的云。

“刻碑和做人一样,”他把凿子塞给宫束,“有了错处,就顺着势子改,说不定能成妙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宫束眼睛一亮,抡起刻刀就往下凿。谁知用力太猛,刀尖在“地官司徒”四个字旁边崩出个小缺口。石头吓得脸都白了:“要不……我用糯米浆混石粉补上?”

“补什么?”墨玄指着缺口,“这儿本该刻‘教民’二字,缺的这块正好刻个‘子’,变成‘教子’,不是更贴合?”

日头爬到头顶时,石碑上已初见模样。宫束刻的“天官”栏最工整,却在“掌建邦之六典”的“典”字上多刻了一点;小棠刻的“春官宗伯”栏里,所有的“礼”字都带着个小尾巴,说是“像行礼时垂着的衣摆”;阿砚在空白处刻了些小人,有射箭的,有驾车的,倒真应了“六艺”;石头力气大,负责刻最底下的“冬官考工记”,每一凿都入石三分,却在“审曲面势”的“曲”字拐了个特别圆的弯——他怕刻太尖伤了石纹。

墨玄看着看着,忽然笑了。这些字歪歪扭扭,有的笔画深有的浅,却比那些规规矩矩的拓本多了股活气,像一群在石碑上蹦跳的孩子。

“渴了吧?”他起身往厨房走,“我去煮点酸梅汤。”

等他提着汤罐回来,夕阳正把石碑染成金红色。三十个孩子挤在碑前,宫束正踮脚往最高处刻最后一个字,阿砚举着灯笼给他照亮,小棠和石头托着他的脚,生怕他摔下来。

碑顶的流云纹下,多了行小字:“工艺门弟子宫束率同侪刻此,岁在壬寅。”

墨玄站在远处,看着那行字被夕阳镶上金边。他忽然想起师父说过,真正能流传的手艺,从来都带着人的温度。

【切光】

第三幕:百年后的回响

场景:工艺门博物馆·展柜前

时间:百年后的某个春日

【场景描述】

玻璃展柜里,“天工碑”静静立着。当年的青石碑已泛出温润的包浆,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被岁月磨得柔和,宫束多刻的那一点“典”字,倒成了鉴定真迹的标志;小棠刻的“礼”字尾巴,被学者们研究出“汉代服饰纹样的早期体现”;阿砚刻的小人儿虽模糊了,却能看出射箭的弓是反曲的,驾车的马有鬃毛——和后来出土的周代青铜器纹样如出一辙。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趴在展柜上,指着碑脚的小乌龟问:“爷爷,这只小乌龟是干什么的呀?”

白胡子馆长笑了,他是宫束的第四代孙,手里正拿着本泛黄的《工艺门杂记》。书页上有段墨玄的批注:“壬寅春日,见弟子刻石,字虽稚拙,却得‘礼’之真意——所谓周礼,不在文辞,而在人心。”

“这是当年刻碑的小弟子偷偷刻的,”馆长指着小乌龟旁边的浅痕,那里能隐约看出个“砚”字,“他们呀,本是被罚练基本功的,却刻出了让后人记了一百年的东西。”

小姑娘伸手想摸玻璃,指尖映在碑上,正落在宫束刻的那个“子”字上。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石碑上的流云纹仿佛真的动了起来,带着百年前的笑声,轻轻拂过她的指尖。

《天工碑记》

工艺门 无名

云岫峰前石未荒,稚锋凿破旧时光。

槐阴偷刻周礼字,竹影轻摇少年狂。

错笔偏成流云趣,憨痕反见古意长。

百年风雨磨不去,犹带春衫石粉香。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