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艺之神 > 第314章 隋朝16

艺之神 第314章 隋朝16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30 02:0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隋·兴隆塔

第一幕:征召

时间:隋仁寿元年,春,辰时

地点:兖州城北门,工匠征召点

人物:

- 赵石:“宫束班”班主,四十岁,左手缺小指,背微驼,腰间挂着半块刻满纹路的木尺

- 李铁:“宫束班”大匠,三十五岁,膀大腰圆,手上布满铁匠特有的厚茧

- 王木:“宫束班”小匠,十九岁,眉眼青涩,总揣着削木用的刻刀

- 刘吏:兖州府监工吏,三十岁,身着青色官服,手持征召文书

(场景:兖州北门的老槐树下,十余个工匠或坐或站,刘吏站在石阶上,展开文书高声宣读。赵石靠在槐树旁,木尺在掌心轻轻敲击,李铁蹲在地上磨凿子,王木攥着刻刀,眼神直勾勾盯着文书。)

刘吏:(清了清嗓子)奉皇命,兖州府需征调良匠五十名,赴兴隆寺建佛塔,工期三年,粮饷双倍,有意者即刻登名!

(工匠们窃窃私语,有人动了心,有人却犹豫——建塔工期长,且听闻朝廷监工严苛,稍有差池便要受罚。)

李铁:(放下凿子,扯了扯赵石的衣角)班主,双倍粮饷啊!我家那口子正愁秋收的种子钱,要不咱……

赵石:(没回头,目光落在文书末尾的“兴隆塔”三字上)你可知这塔要建多高?要砌多少砖?

王木:(凑过来,声音细弱)我听城门口的货郎说,要建九层呢,比兖州府的钟楼还高,说是要供佛骨,陛下都要派高僧来主持开光。

刘吏:(见没人应声,扫了眼众人,目光落在赵石身上)赵班主,你“宫束班”是兖州有名的木石匠班,当年建府衙的梁架,不就是你带人弄的?怎么,这会儿反倒怯了?

(赵石终于直起身,左手的断指在阳光下晃了晃——那是十年前建粮仓时,为救一个学徒被木料砸断的。他走到石阶前,接过刘吏手里的笔。)

赵石:我宫束班不怯活,但有一条——建塔得听我们工匠的,用料要真,尺寸要准,不能为了赶工期瞎糊弄。

刘吏:(笑了笑,挥挥手)只要你们能按时建成,不出纰漏,用料的事,府里自然给你们配齐。

(赵石在文书上写下“宫束班”三字,笔锋刚劲。李铁见状,也赶紧上前签名,王木咬了咬唇,跟着写下自己的名字。不多时,五十名工匠凑齐,刘吏让人抬来粮草,一行人朝着兴隆寺的方向出发。)

第二幕:难题

时间:隋仁寿元年,秋,未时

地点:兴隆寺塔基工地

人物:

- 赵石

- 李铁

- 王木

- 智远:兴隆寺住持,六十岁,身着僧袍,手持念珠

- 张监:朝廷派来的监工,四十岁,尖脸,身着绯色官服

(场景:工地中央已挖出丈深的塔基,十几名工匠正用夯土锤夯实地基,李铁光着膀子,喊着号子带头夯土。赵石蹲在塔基旁,用木尺测量土壤的紧实度,王木在一旁记录数据。智远站在不远处,静静看着,张监则背着手,时不时踢一脚堆在旁边的青砖。)

张监:(指着青砖,语气不满)赵班主,这砖怎么回事?边角都不齐整,用这种砖建塔,要是倒了,你担得起责任吗?

赵石:(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张监,这砖是府里送来的,每块都按朝廷规制烧制,边角的误差不到半分,符合建塔的要求。要是您觉得不行,可让府里重新送一批来。

张监:(噎了一下,转而看向塔基)那这地基呢?都夯了半个月了,还没夯完?陛下要的是三年建成,照你们这速度,五年都建不完!

智远:(走过来,双手合十)张大人,佛塔乃百年基业,地基需稳如磐石,若急于求成,恐生后患。老衲曾去洛阳白马寺,见那里的塔基,夯土用了三个月,才敢往上砌砖。

张监:(瞪了智远一眼)你个老和尚懂什么!朝廷的工期不能改,再过十天,地基必须完工,否则,别怪我按律处置!

(张监甩袖离开,赵石看着他的背影,眉头紧锁。李铁凑过来,擦了擦脸上的汗。)

李铁:班主,这张监就是故意找茬,十天夯完地基,除非神仙下凡!

王木:(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过去)班主,我昨晚琢磨了半宿,画了个“分层夯土图”,咱们把地基分成五层,每层用不同的土料——最底下用碎石,中间用黄土掺石灰,最上面用细沙和黏土,这样既能加快速度,又能保证紧实度。

(赵石接过图纸,借着阳光仔细看——图纸上的分层线画得很细,每一层的厚度、用料都标得清清楚楚。他抬头看向王木,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

赵石:(拍了拍王木的肩膀)好小子,没白跟着我学。李铁,你让人按这图纸来,白天夯三层,晚上点上火把,再夯两层,咱们轮班倒,争取十天内完工,但有一条——每夯完一层,必须用木尺量紧实度,不够的话,重新夯!

李铁:(接过图纸,咧嘴一笑)放心吧班主,保证错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的十天,工地上灯火通明,工匠们轮班夯土,赵石每天只睡两个时辰,盯着每一层地基的质量。第十天傍晚,张监来检查,用脚跺了跺地基,又让手下用铁钎扎了扎,铁钎只扎进去半寸,他脸色才缓和了些。)

张监:(哼了一声)算你们识相,接下来砌塔身,可别再耽误工期。

(赵石没说话,只是看着刚夯完的地基,心里清楚——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

第三幕:巧思

时间:隋仁寿二年,夏,巳时

地点:兴隆塔四层施工现场

人物:

- 赵石

- 李铁

- 王木

- 智远

- 两名年轻工匠(甲、乙)

(场景:塔身已建到四层,工匠们正站在脚手架上砌砖,李铁站在三层,指挥工匠们调整砖的位置。赵石拿着图纸,仰头看着四层的檐角,眉头皱得很紧——檐角需要向外挑出三尺,可按照传统的砌法,檐角的重量太大,容易断裂。)

王木:(站在赵石旁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班主,是不是檐角的问题?我昨天试着做了个小模型,用传统的方法砌,檐角果然往下沉了。

赵石:(点头)嗯,传统砌法用的是“叠砖挑檐”,挑出三尺的话,砖的重量会把下面的砖压裂。咱们得想个新法子。

(这时,智远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串佛珠,看到赵石愁眉不展,便停下脚步。)

智远:(轻声问道)赵班主可是为檐角犯愁?

赵石:(转过身,双手一拱)住持慧眼,这檐角要挑出三尺,传统方法行不通,若是强行砌上去,日后恐有坍塌之险。

智远:(沉吟片刻,指了指寺里的钟楼)老衲记得,钟楼的木梁是“斗拱”结构,用木榫把梁架扣在一起,既稳固又能承重。不知砖石之上,能否用类似的法子?

(赵石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大腿)对啊!木构能用斗拱,砖石也能做“砖拱”!咱们把檐角的砖做成“楔形”,一块扣一块,再在里面用铁条连接,这样既能挑出三尺,又能分散重量!

李铁:(听到这话,跑了过来)砖拱?能行吗?我从没见过这么砌的。

赵石:(拿起地上的一块砖,用刻刀在上面画了个楔形)你让人把砖切成这样,小的一头朝里,大的一头朝外,每三块砖扣成一个“拱”,十三个拱连在一起,就能撑起檐角。王木,你赶紧画个图纸,标好每块砖的尺寸。

王木:(立刻掏出纸笔,蹲在地上画了起来)好嘞班主!

(接下来的三天,工匠们按照赵石的想法,烧制楔形砖,又打造了细铁条。第四天,李铁带领工匠们开始砌砖拱,王木则站在旁边,拿着图纸核对每一块砖的位置。刚开始,有两名年轻工匠砌错了砖的角度,导致拱架松动,赵石看到后,没有责备他们,而是亲自示范,教他们如何调整砖的角度。)

赵石:(拿着一块楔形砖,放在正确的位置)看到没?小的一头要正好卡在两块砖中间,铁条要从砖的中间穿过去,这样才能扣紧。建塔不是搭积木,差一分一毫都不行。

工匠甲:(羞愧地低下头)班主,我们知道错了,这就重新砌。

(经过五天的努力,四层的檐角终于砌好了,阳光照在檐角上,砖拱层层叠叠,既稳固又美观。智远来看时,忍不住赞叹。)

智远:(双手合十)赵班主真是巧夺天工,这砖拱结构,怕是要流传后世了。

赵石:(笑着摇头)都是为了建塔,只要塔能稳固,传不传后世不重要。咱们还得接着往上建,五层、六层……直到九层。

(工匠们听了,都干劲十足,继续忙着往上砌砖,兴隆塔的轮廓,在阳光下越来越清晰。)

第四幕:考验

时间:隋仁寿三年,冬,寅时

地点:兴隆塔九层施工现场,塔下空地

人物:

- 赵石

- 李铁

- 王木

- 张监

- 十余名工匠

- 两名府兵

(场景:塔身已建到九层,只剩下塔顶的“塔刹”还没安装。这晚下了大雪,工地被白雪覆盖,寒风呼啸。赵石、李铁、王木和十余名工匠站在塔下,张监带着两名府兵,手里拿着一份文书。)

张监:(展开文书,声音冰冷)奉陛下旨意,兴隆塔需在正月初一前完工,明日便是腊月二十,还有十天时间,塔刹必须安装完毕,否则,你们所有人都要受罚!

李铁:(忍不住喊道)张监,这雪下得这么大,塔有几十丈高,风又大,怎么安装塔刹?万一工匠掉下来,命都没了!

张监:(瞪了李铁一眼)那是你们的事,朝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若是完不成,不仅你们要受罚,兖州府的官员也跑不了!

(张监说完,带着府兵转身就走,留下一群工匠面面相觑。雪越下越大,落在工匠们的头上、肩上,很快就积了一层。)

王木:(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班主,塔刹有上千斤重,要运到九层塔顶,还得固定好,十天时间太紧张了,而且雪天路滑,脚手架又湿又滑,太危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石:(抬头看着九层塔顶,雪花落在他的脸上,他却浑然不觉)再危险也得干,咱们宫束班答应过的事,不能食言。而且这塔是供佛骨的,若是建不好,对不起佛祖,也对不起兖州的百姓。

李铁:(咬了咬牙)班主,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大不了多绑几根绳子,小心点就是。

赵石:(点了点头,转身对工匠们说)大家听着,咱们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塔刹拆开,分成底座、相轮、宝珠三部分,这样方便运输;第二步,在塔的四周搭“斜梯”,铺上木板,撒上草木灰防滑;第三步,每天天不亮就开工,中午轮流吃饭,晚上点上十几盏油灯,争取五天内把塔刹运到塔顶,剩下五天固定。

(工匠们齐声应和,开始分头准备。接下来的五天,工匠们冒着大雪,每天只睡三个时辰,李铁带领工匠们拆塔刹、搭斜梯,王木则负责记录每一部分的尺寸,确保安装时不会出错。赵石每天都守在塔下,看着工匠们往上运塔刹部件,每运一次,他都要检查绳子是否牢固,斜梯是否安全。)

(第五天傍晚,塔刹的最后一部分“宝珠”终于运到了九层塔顶。工匠们都累得坐在雪地里,大口喘着气,赵石走过去,给每个人递了一碗热汤。)

赵石:(看着工匠们,眼里满是欣慰)大家辛苦了,再坚持五天,咱们就能完工了。

王木:(喝了口热汤,笑着说)班主,我觉得咱们不是憨货,是能建出旷世精品的工匠!

(赵石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工匠们也跟着笑,笑声在雪夜里回荡,盖过了寒风的呼啸。)

第五幕:落成

时间:隋仁寿四年,春,正月初一,辰时

地点:兴隆塔下,广场

人物:

- 赵石

- 李铁

- 王木

- 智远

- 张监

- 兖州百姓(数十人,男女老少皆有)

- 两名高僧

(场景:雪已经停了,阳光照在兴隆塔上,九层塔身洁白如玉,塔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广场上挤满了百姓,都来观看塔的落成仪式。智远和两名高僧站在塔前,手持佛珠,准备主持开光仪式。赵石、李铁、王木和工匠们站在一旁,身上穿着新做的布衣,脸上带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

智远:(高声说道)今日乃兴隆塔落成之日,此塔高九层,历时三年,由兖州“宫束班”赵石班主带领工匠们建造,用料精良,结构稳固,实乃旷世精品!老衲代表兴隆寺,感谢各位工匠,感谢朝廷,感谢兖州百姓!

(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声此起彼伏。张监站在人群中,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走到赵石面前,拱了拱手。)

张监:(语气诚恳)赵班主,之前是我太过严苛,多有得罪,还望海涵。这兴隆塔能如期落成,你们功不可没,我会向朝廷上奏,为你们请功。

赵石:(笑着摇头)张监客气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塔不是我们一个班的功劳,是所有工匠的心血,是朝廷的支持,也是百姓的期盼。只要塔能稳固,能供佛骨,能护佑兖州百姓,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两名高僧走上前,开始主持开光仪式,诵经声响起,百姓们纷纷跪下,双手合十,祈求平安。赵石看着眼前的兴隆塔,想起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夯地基时的汗水,砌檐角时的巧思,运塔刹时的艰险……他左手的断指轻轻动了动,心里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王木:(拉了拉赵石的衣角,指着塔刹)班主,你看,塔刹在阳光下真亮,就像一颗星星。

李铁:(笑着说)以后咱们兖州人,抬头就能看到这塔,就能想起咱们宫束班,想起咱们这群“憨货”建的塔!

赵石:(看着塔,又看了看身边的工匠们,眼眶有些湿润)是啊,这塔会一直站在这里,看着兖州的日出日落,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咱们宫束班,没白活一场。

(开光仪式结束后,百姓们围着工匠们,送来了馒头、咸菜、米酒,感谢他们建好了兴隆塔。赵石接过一个百姓递来的馒头,咬了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抬头看向兴隆塔,塔身巍峨,直插云霄,在春风中,仿佛在向所有工匠致敬。)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