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艺之神 > 第368章 唐《冶金2》

艺之神 第368章 唐《冶金2》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30 02:0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唐·百炼

人物表

- 宫束班(班主):四十岁上下,粗嗓门,手上满是老茧,总揣着半块断钢,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对工艺细节抠得极严

- 铁蛋:二十岁,宫束班徒弟,手脚麻利但性子毛躁,爱耍小聪明,总想着走捷径

- 石头:十九岁,宫束班徒弟,木讷寡言,干活扎实,擅长琢磨工具用法

- 老秦:五十岁,长安城西铁匠铺掌柜,守着老手艺不愿变通,对“外来”的宫束班带着敌意

- 李二郎:二十四岁,老秦徒弟,心思活络,对新工艺充满好奇,常偷偷观察宫束班干活

- 王都头:三十多岁,负责长安城西治安,因军备锻造质量问题发愁,偶然撞见宫束班的手艺

- 村民若干、铁匠铺伙计若干

第一幕:长安西市,初来乍到

场景一:西市街角,临时铁匠棚

【开场】晨光刚漫过长安西市的牌楼,街角搭起一座简陋的铁匠棚,棚外插着块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宫束班,传百炼之艺”。宫束班蹲在棚前,用断钢片刮着一块生铁块,铁屑簌簌往下掉。铁蛋扛着风箱往棚里挪,石头则蹲在地上,仔细摆弄着一堆大小不一的铁锤。

铁蛋:(擦着汗,喘着气)班主,咱这棚子也太寒酸了,隔壁老秦的铁匠铺,那炉子比咱这大两倍,还有专门的淬火池,咱这……

宫束班:(头也不抬,手里的断钢片继续刮铁)寒酸?打铁靠的是手艺,不是炉子大小。你当咱来长安是摆阔气的?是让这儿的人知道,啥叫真的百炼钢。

石头:(指着地上的铁锤)班主,昨天试的那把小锤,锤柄短了半寸,我磨了磨,您再看看。

【宫束班放下断钢片,拿起小锤掂了掂,手腕轻转,铁锤在掌心转了个圈,又往铁块上轻轻一敲,铁块表面留下一个深浅均匀的印子】

宫束班:(点头)嗯,这回对了。打铁跟绣花似的,工具差一分,活儿就差十分。铁蛋,把风箱拉起来,先烧第一炉炒钢,今天咱让西市的人看看,啥叫“百折百炼”。

【铁蛋刚拉起风箱,棚外就围过来几个村民,还有个穿粗布短打的小伙子,探头探脑往棚里看——正是老秦的徒弟李二郎。宫束班瞥见他,没说话,只是往炉膛里添了几块焦炭】

村民甲:(指着木牌)百炼之艺?啥意思啊?咱平时打铁,烧红了锤几下不就成了?

宫束班:(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烧红了锤几下?那叫“糙铁”,打把锄头都用不了三年。咱这百炼钢,得把炒钢烧红了,反复折叠、锻打,折一次,打百下,折百次,打万下,这样炼出来的钢,能削铁如泥,做刀剑能传几代。

【人群里传来一阵哄笑,老秦挎着个布包,慢悠悠走过来,瞥了眼棚里的炉子,嘴角撇了撇】

老秦:(冷笑)哼,吹得倒挺玄乎。我在长安打铁三十年,从没听过什么“百折百炼”。钢就是钢,铁就是铁,哪有那么多门道?我看你们就是来骗吃骗喝的“憨货”。

铁蛋:(急得脸红,撸起袖子要上前)你怎么说话呢!我们班主……

宫束班:(伸手拦住铁蛋,盯着老秦)是不是骗吃骗喝,咱用活儿说话。三天后,咱在这棚前,各打一把刀,让西市的人评评,看谁的刀硬,谁的刀韧。

【老秦愣了一下,随即梗着脖子】:比就比!我还怕了你这外来的“憨货”不成!

【老秦甩袖离开,李二郎偷偷看了宫束班一眼,也跟着跑了。村民们议论纷纷,宫束班转过身,对着铁蛋和石头】:别愣着了,开工!第一炉炒钢,火候不能差一丝一毫。

第二幕:日夜锻造,细节见真章

场景二:铁匠棚内,深夜

【炉膛里的火光照得棚内通红,铁蛋拉着风箱,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衣服都湿透了。石头蹲在炉子旁,手里拿着一根细铁棍,时不时伸进炉膛里,观察钢料的颜色。宫束班站在铁砧前,手里握着一把大锤,眼睛死死盯着砧上的钢坯】

宫束班:(声音沙哑,却很有力)铁蛋,风箱再慢点儿,火太旺了,钢料会脆!

铁蛋:(喘着气)知道了班主……这都拉了三个时辰了,我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

宫束班:(拿起大锤,往钢坯上狠狠一砸,火星四溅)抬不起来也得抬!百炼钢,练的是钢,更是人。你以为当年咱在山里练手艺,比这轻松?寒冬腊月,雪下三尺,炉子不能灭,风箱不能停,一拉就是一夜。

【石头小心翼翼地把钢坯从炉膛里夹出来,钢坯通体呈亮黄色,冒着热气】

石头:(声音有些发颤)班主,火候到了,是“梨花色”。

宫束班:(点头,接过钢坯放在铁砧上)好!石头,拿小锤,跟我节奏。第一遍锻打,要把钢坯里的杂质敲出来,力道要匀,不能偏。

【宫束班举起大锤,“咚”的一声砸在钢坯上,石头立刻跟着用小锤在旁边轻敲,一重一轻,节奏分明。大锤落下,钢坯被砸得变形,小锤则顺着变形的边缘,把多余的钢料往中间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宫束班:(一边砸一边说)看到没?大锤定形,小锤修边。钢坯里的杂质,就藏在这些边角里,得一点一点敲出来。要是漏了一点杂质,这把刀就废了。

【铁蛋看着两人配合默契,咬了咬牙,把风箱拉得更稳了。炉膛里的火“呼呼”地响,映着三人的身影,在棚壁上晃动。】

场景三:铁匠棚外,次日午后

【宫束班拿着一把刚锻打成型的钢条,放在阳光下仔细看。钢条表面光滑,没有一丝裂痕。铁蛋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块布,擦着地上的铁屑。李二郎躲在棚子外的树后,偷偷看着宫束班的动作】

宫束班:(指着钢条表面的纹路)铁蛋,你看这纹路,像不像水波?这是折叠锻打出来的“水波纹”,每一道纹,就是一次折叠,一次锻打。咱这钢条,已经折了二十次,打了两千下,还得继续。

铁蛋:(凑过去看,挠了挠头)班主,我咋看不出来?不就是一道一道的印子吗?

宫束班:(拿起钢条,往旁边的一块熟铁上划了一下,熟铁上立刻出现一道深痕)你看不出来,是因为你没用心。等你能从这纹路里看出火候、看出力道,你才算真的入门。

【躲在树后的李二郎忍不住“呀”了一声,宫束班转过头,正好对上他的眼睛。李二郎吓了一跳,想跑,却被宫束班叫住】

宫束班:(笑着招手)小伙子,过来吧,别躲了。

【李二郎犹豫了一下,磨磨蹭蹭走过来,低着头】: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偷看的……我就是想看看,您这锻打的手法。

宫束班:(把钢条递给李二郎)想看就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手艺这东西,藏着掖着成不了气候。你是老秦的徒弟吧?

李二郎:(接过钢条,仔细摸着表面的纹路,眼睛发亮)是、是!师父总说,钢料锻打两三遍就够了,可我看您这钢条,比我们铺子里的亮多了,摸着手感也不一样。

石头:(在一旁补充)那是自然,我们班主说了,每多折叠一次,钢料就紧实一分,多锻打一次,杂质就少一分。

宫束班:(拍了拍李二郎的肩膀)你师父的手艺不差,就是太执着于老法子了。你要是感兴趣,以后常来看看,有啥不懂的,也能问。

【李二郎眼睛更亮了,用力点头】:谢谢班主!我、我一定来!

【这时,铁蛋突然叫了一声,指着炉膛】:班主,不好了!火有点小了!

【宫束班立刻转身,快步走到炉子旁,伸手摸了摸炉膛壁】:糟了,刚才光顾着说话,忘了添焦炭。石头,快拿焦炭来,铁蛋,风箱拉快点,别让火灭了!

【三人立刻忙活起来,李二郎也想上前帮忙,却被宫束班拦住】:你先回去吧,别让你师父起疑心。明天再来,我教你看火候。

【李二郎点点头,拿着钢条看了又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三幕:比刀之日,百炼显真章

场景四:铁匠棚前,第三天午后

【西市街角挤满了人,王都头也来了,站在人群前面。老秦扛着一把刚打好的刀,刀身乌黑,刀柄用麻绳缠着,得意地站在棚前。宫束班则拿着一把长刀,刀身泛着淡淡的银光,表面的水波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老秦:(举起刀,对着人群喊)大家看好了!我这把刀,用的是祖传的锻打手艺,烧红了锻打五遍,淬火用的是井水,硬得很!

【老秦说着,走到一块大石头前,举起刀,“嘿”的一声砍下去,石头上留下一道浅痕,刀身却没什么变化。人群里传来一阵叫好声】

老秦:(得意地看着宫束班)该你了,“憨货”!让大家看看你的“百炼钢”有多厉害。

宫束班:(没说话,走到另一块更硬的青石板前,对铁蛋说)拿块铁过来。

【铁蛋递过来一块半寸厚的熟铁,宫束班拿起长刀,手腕轻轻一扬,刀光闪过,熟铁“咔嚓”一声断成两截,断面平整。人群里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叫好声】

老秦:(脸色一变,大声说)你这是耍花样!熟铁软,算什么本事?有本事砍石头!

宫束班:(看着老秦,笑了笑)砍石头容易,可刀剑是用来劈砍的,得有韧性,不能一砍就断。你敢跟我比韧性吗?

【老秦愣了一下,随即硬着头皮】:比就比!

【宫束班让铁蛋拿来一根粗铁棍,把长刀架在铁棍上,然后自己站在刀背上,双脚分开,稳稳地站着。刀身弯成一个弧形,却没有丝毫断裂的迹象。人群里一片惊呼,王都头也忍不住往前凑了凑】

宫束班:(从刀背上跳下来,拿起刀,递给王都头)都头,您是懂兵器的,您看看这刀的韧性。

【王都头接过刀,仔细看了看刀身,又试着弯了弯,惊讶地说】:好刀!这刀既有硬度,又有韧性,比兵部监制的军刀还好!宫班主,您这手艺,真是绝了!

老秦:(看着刀身,脸色发白,喃喃自语)怎么会……怎么会这么韧……我锻打的刀,一弯就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宫束班:(走到老秦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老秦,不是你的手艺差,是你的法子老了。百炼钢,不是靠多烧火、多用力,是靠“细”——火候要细,锻打要细,折叠要细。你看这刀身的水波纹,每一道都是一次折叠,一次锻打,把钢料里的杂质都逼出来,钢才会又硬又韧。

【李二郎从人群里挤出来,对着宫束班鞠了一躬】:班主,我明白了!之前我总觉得师父锻打太简单,可现在才知道,是我们少了“细”的功夫。

老秦:(叹了口气,对着宫束班拱了拱手)宫班主,是我眼拙,错把真本事当成“憨活”。您这百炼之艺,我服了!以后,我老秦的铁匠铺,就跟着您学,您别嫌我笨。

【宫束班哈哈大笑,拍了拍老秦的肩膀】:啥嫌不嫌的!手艺这东西,就得互相学,互相传。以后,咱西市的铁匠,都学百炼钢,让长安的刀剑,都成咱的招牌!

【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王都头走上前,对着宫束班拱了一躬】:宫班主,我替兵部求您个事。最近军备锻造总出问题,您能不能去兵部的铁匠营,教教兄弟们百炼钢?朝廷不会亏待您的!

宫束班:(爽快地答应)没问题!只要能让咱大唐的兵器更硬、更韧,我宫束班,就是个“憨铁匠”,也乐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铁匠棚前,宫束班、老秦、铁蛋、石头、李二郎站在一起,手里拿着百炼钢刀,刀身映着夕阳,闪着耀眼的光。人群渐渐散去,却有更多的铁匠,朝着铁匠棚的方向走来——他们听说了西市的比刀,也想来学这百炼之艺。】

第四幕:薪火相传,工艺永流传

场景五:兵部铁匠营,半年后

【宽敞的铁匠营里,数十个铁匠围着宫束班,听他讲解百炼钢的火候。铁蛋和石头站在一旁,分别指导着几个年轻铁匠锻打。老秦则拿着一把刚打好的长刀,对着一群铁匠讲解水波纹的辨认方法】

宫束班:(指着炉膛里的钢料)大家看好了,火候到“梨花色”的时候,就得立刻夹出来锻打,晚一刻,火候就过了,钢会脆;早一刻,火候不够,杂质逼不出来。这就跟种地一样,节气不能差,差了就没收成。

年轻铁匠甲:(疑惑地问)班主,折叠的时候,总怕折歪了,怎么办?

宫束班:(拿起一块钢坯,演示着折叠)折的时候,要盯着钢坯的边缘,对齐了再压。刚开始慢没关系,多练几次就熟了。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折歪了十几块钢坯,班主骂我“憨货”,可骂完了,还是手把手教我。

【人群里传来一阵笑声,老秦走过来,拿着长刀递给宫束班】:宫班主,您看这把刀,水波纹比上次匀多了,是不是快成了?

宫束班:(接过刀,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指弹了弹刀身,听着声音)嗯,不错!声音清亮,没有杂音,说明杂质少了。老秦,你这进步,比铁蛋还快!

铁蛋:(笑着插嘴)班主,您这是偏心!我最近也教成了三个徒弟,他们打的钢条,折叠次数都过五十了!

石头:(也笑着说)班主,我跟李二郎一起,改进了锻打的小锤,比以前更顺手了,锻打效率高了不少。

【王都头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公文,脸上满是笑容】:宫班主,好消息!你们教出来的铁匠,打的第一批军刀,送到前线,战士们都说好!砍敌人的铠甲,一下就破,还不容易断!兵部尚书说了,要给你们记大功!

宫束班:(笑着摆手)记不记功无所谓,只要咱大唐的战士,能用着好兵器,少流血,比啥都强。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走进来,对着王都头行了一礼】:王都头,陛下听说兵部铁匠营的百炼钢手艺厉害,要亲自来看看!

【众人都愣了一下,随即兴奋起来。老秦搓着手,有些紧张】:陛下要来?我、我得赶紧把刚打好的刀再擦擦,别让陛下看着不整齐。

宫束班:(拍了拍老秦的肩膀)不用紧张,咱就给陛下看真本事。陛下看的不是刀有多亮,是咱这百炼钢的手艺,是咱大唐工匠的心思。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马蹄声和仪仗声,唐太宗带着一群大臣,走进了铁匠营。宫束班带着众人,对着唐太宗行礼】

【唐太宗笑着扶起宫束班,目光扫过营内整齐的铁砧、通红的炉膛,以及铁匠们手中泛着光的钢坯,眼神里满是赞许】

唐太宗:(声音洪亮)宫班主,朕在宫里就听说了,你带着一群“憨匠人”,把老手艺改成了新能耐,连前线将士都夸你们打的刀好用。今天朕来,不要听空话,要亲眼看看这百炼钢,到底是怎么炼出来的。

宫束班:(躬身回话)陛下,百炼钢没有诀窍,只有“实”和“细”。臣这就让徒弟们给陛下演示,从烧火到锻打,一步都不藏着。

【宫束班转头对石头点头,石头立刻走到炉膛前,拿起焦炭添入炉中,铁蛋则拉起风箱,“呼——呼——”的风声里,炉膛内的火苗渐渐窜高,映得周围人脸上发烫。老秦捧着一块炒钢坯过来,钢坯泛着淡红色,他小心翼翼地将其送入炉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秦:(对着唐太宗解释,语气里满是自豪)陛下,这炒钢得先烧到“樱桃红”,再转“梨花色”,火候差一丝,后面的活儿就全错了。以前我总觉得烧火是粗活,跟着宫班主学了才知道,这火里藏着大学问。

【唐太宗凑到炉边,仔细看着钢坯的颜色变化,时不时点头。片刻后,石头用长钳夹出钢坯,此时钢坯已呈亮黄色,表面泛着一层细密的光泽】

宫束班:(上前一步,拿起大锤)陛下请看,这是第一次锻打,要把钢坯里的“火气”敲出去,还得把杂质逼到表面。石头,跟我节奏!

【宫束班举起大锤,“咚”地砸在钢坯上,火星溅起半人高;石头立刻用小锤在钢坯边缘轻敲,将溢出的钢料往中间聚。两人一重一轻,节奏丝毫不乱,钢坯在铁砧上渐渐从块状变成长条,表面的杂质随着锻打一点点脱落】

唐太宗:(指着钢坯表面刚出现的浅纹)宫班主,这纹路是怎么回事?

宫束班:(一边打铁一边回话)陛下,这是“初纹”,等折叠锻打十次后,纹路会变成水波状,那时候钢料就紧实了。每多折一次,钢就多一分韧;每多打一锤,钢就多一分硬。

【说话间,宫束班已经将钢坯对折,用锤尖敲实接口,再送入炉膛。如此反复三次,当他再次夹出钢坯时,表面已浮现出淡淡的水波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李二郎捧着一盆冷水过来,放在铁砧旁】

李二郎:(高声道)班主,淬火水温度刚好,是您说的“温凉如井水”!

【宫束班点头,将烧至“梨花色”的钢条迅速浸入水中,“滋啦——”一声,白雾升腾。他按住钢条在水中轻转,确保每一处都均匀冷却,片刻后夹出,钢条表面的水波纹愈发清晰,泛着冷冽的银光】

唐太宗:(接过钢条,用手指摸了摸纹路,又轻轻弯了弯)好钢!又硬又韧,比朕库里的旧刀强多了。宫班主,你这手艺,不是“憨活”,是真能耐!朕要赏你——赏你工部铁匠总教习的职位,让你把这百炼钢手艺,传到大唐的每一个铁匠铺!

【宫束班愣了一下,随即躬身叩首】:陛下,臣不要官职,只求陛下答应一件事——让天下匠人都能互相学手艺,不藏私、不排外。这百炼钢不是臣一个人的,是所有铁匠一起琢磨出来的,得让它一代代传下去。

唐太宗:(哈哈大笑,扶起宫束班)好!朕答应你!朕这就下旨,在长安设“工艺坊”,让各地匠人都来交流手艺,你的百炼钢,就当坊里的第一课!

【周围的铁匠们听到这话,都激动得欢呼起来。铁蛋拉着石头的胳膊,声音发颤】:班主,我们真的做到了!以后全天下的铁匠,都能学百炼钢了!

石头:(眼眶发红,用力点头)嗯,以后再也没人说我们是“憨货”了,我们是传手艺的匠人。

【夕阳透过铁匠营的木窗,洒在唐太宗手中的钢条上,水波纹映着光,像极了大唐江河里的浪涛。宫束班看着眼前的场景——老秦在教年轻铁匠辨认火候,李二郎在演示折叠手法,铁蛋在给风箱上油,突然觉得,手上的老茧、夜里的疲惫,都值了。】

场景六:长安工艺坊,一年后

【工艺坊外的木牌上,刻着“百炼为钢,传艺为心”八个大字。坊内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匠人,有的围着铁砧看锻打,有的拿着钢条讨论纹路,还有的在记录火候的把控方法。】

宫束班:(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一把百炼钢刀,对着众人喊话)各位兄弟,咱匠人靠手艺吃饭,靠良心做事。这百炼钢,不是终点,是起点——你们回去后,要琢磨着改进,让钢更硬、刀更韧,让咱大唐的手艺,传到千秋万代!

【台下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坊顶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老秦站在人群里,对着身边来自洛阳的铁匠比划着锻打手势;铁蛋和石头带着几个少年铁匠,正在调试新做的锻打工具;李二郎则拿着一本册子,记录着各地匠人分享的新方法。】

【宫束班走下高台,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摸了摸怀里那半块断钢——这是他刚学手艺时,没打好的钢坯,如今成了他的念想。他抬头望向坊外,长安的天空湛蓝,远处的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忽然想起一年前在西市的简陋铁匠棚,想起老秦说他是“憨货”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宫束班:(轻声自语)哪有什么憨货,不过是一群想把手艺做好的匠人罢了。

【一阵风吹过,坊内的炉火“呼呼”作响,映着满墙的工艺图纸,映着匠人们满是老茧的手,也映着那把插在铁砧上的百炼钢刀——刀身如水,寒光似月,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憨匠人”与“真手艺”的故事,这个故事,会跟着大唐的风,传得很远、很远。】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