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艺之神 > 第397章 唐《酒》2

艺之神 第397章 唐《酒》2

作者:大道三千智取奇异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30 02:0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唐宫工艺志·灰酿记

人物表

- 宫束班领班 老周:年近五十,刻板较真,视工艺规程为金科玉律,总愁手下这群“憨货”不安分

- 宫束班工匠 阿福:二十出头,圆脸蛋,爱琢磨吃食,酿酒是副业爱好,脑子活泛但常犯迷糊

- 宫束班工匠 柱子:二十岁,身材敦实,力气大,阿福的“同伙”,执行力强但没啥主见

- 宫束班工匠 小禄:十**岁,瘦高个,胆小怕事,总怕被老周抓包,却忍不住凑热闹

- 长安酒肆掌柜 王三郎:四十岁,精明活络,对新奇酒品嗅觉敏锐

- 路人甲、乙、丙:长安市民

第一幕:宫束班的“闲人造反”

场景一:大明宫旁工艺局宫束班工坊 日 内

【工坊里整齐码着各色工具,墙角堆着待处理的木料、铜器,阳光透过格子窗洒在地面,尘埃在光里浮动。老周背着手来回踱步,眉头拧成疙瘩,面前站着垂头丧气的阿福、柱子和小禄】

老周(敲着手里的戒尺):说!这月第三次了!本职活计堆成山,你们倒好,偷偷在柴房支起了酒瓮,当宫束班是你们家酒坊?

阿福(挠着头,小声嘟囔):周领班,这不是最近活计清闲些嘛,咱们琢磨着……酿点米酒解乏,也不耽误正事。

柱子(赶紧点头):对!酒曲是阿福自家带来的,米是咱们省下来的口粮,没敢动官里的东西!

小禄(声音发颤):周领班,下次不敢了,您别上报管事大人,不然咱们仨都得被赶出宫束班。

老周(叹了口气,戒尺重重敲在桌案上):下次?再有下次,我先把你们的酒瓮砸了!宫束班掌管宫廷器物工艺,讲究的是“分毫不能差”,你们倒好,整天琢磨这些旁门左道。赶紧把柴房的东西清了,下午把那批祭祀用的铜爵打磨好,要是出半点差错,仔细你们的皮!

【老周背着手气冲冲走了,阿福、柱子和小禄对视一眼,偷偷咧嘴笑了】

阿福:就说周领班刀子嘴豆腐心,走,先去看看咱们的酒!

场景二:宫束班柴房 日 内

【柴房角落藏着一个半人高的陶瓮,瓮口盖着麻布,周围堆着干柴。阿福掀开麻布,一股淡淡的酒香飘出来,但仔细闻,还有点酸涩味】

阿福(皱着鼻子):怎么还是有点酸?上次酿的也是这样,明明曲和米都没问题啊。

柱子(凑过去闻了闻):是有点酸,跟街口王三郎酒肆里的米酒差远了,人家的酒又甜又醇。

小禄(缩着脖子):要不别酿了,万一被周领班发现,真要砸瓮了。

阿福(摆手):不行,都酿了快十天了,扔了可惜。我听我爹说,以前村里酿酒,要是酸了,好像能加点什么东西调调,就是想不起来加啥。

【柱子挠着头四处打量,目光落在墙角一堆白色粉末上,那是之前修补工坊墙壁剩下的石灰,装在布袋子里】

柱子:阿福,你看那是什么?之前补墙用的“白灰”,能不能加进去试试?

小禄(吓得跳起来):不行不行!那是补墙的,加进酒里还能喝吗?毒死咱们咋办!

阿福(眼睛一亮,蹲下身拿起一块石灰仔细看):这石灰是烧过的,听说能中和酸味。要不……少加一点试试?反正这酒现在也酸得难喝,死马当活马医!

柱子(拍着胸脯):我听你的!加多少?

阿福(犹豫了一下):先加一小勺,搅拌匀了,过两天再看。

【柱子拿起勺子,从布袋子里舀了一勺石灰,小心翼翼倒进酒瓮,阿福拿着长木棍搅拌了半天,然后重新盖上麻布】

阿福:咱们先别声张,等两天再来尝。要是成了,以后咱们就能酿出好酒了!

小禄(还是担心):要是不成,或者喝了拉肚子,可别赖我。

阿福(拍了小禄一下):放心,出了事我担着!

第二幕:意外之喜与“东窗事发”

场景三:宫束班柴房 两日后果 日 内

【阿福、柱子和小禄偷偷溜进柴房,阿福迫不及待掀开麻布,一股醇厚的酒香扑面而来,比之前浓郁了不少,完全没有了酸涩味】

阿福(惊喜地睁大眼):闻着就不一样了!柱子,快拿个小碗来!

【柱子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粗瓷小碗,阿福用木勺舀了半碗酒,酒色清澈,微微泛着淡黄】

阿福(先抿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甜的!不酸了!比王三郎家的酒还醇!

柱子(抢过碗喝了一大口,砸着嘴):真的!好喝!阿福,你太厉害了!

小禄(也尝了一口,紧张的神色变成了兴奋):真成了!这白灰加得太神了!

【三人正高兴,柴房门口突然传来脚步声,老周背着手走了进来,看到三人围着酒瓮,脸色一下子沉了】

老周(冷着脸):你们又在这儿折腾什么?还敢私藏酒瓮!

阿福(赶紧把碗藏在身后,结结巴巴地说):周领班,不是……我们这酒……有新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周(走到酒瓮前,掀开麻布闻了闻,眉头皱了皱):这酒香怎么不一样了?之前不是酸得难喝吗?

阿福(不敢隐瞒,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周领班,我们上次酿的酒太酸,就试着加了一点补墙用的石灰,没想到两天后就不酸了,还特别好喝!

老周(愣住了,盯着酒瓮半天,然后看着阿福):你说加了石灰?那东西能加进酒里?不怕有毒?

柱子(赶紧说):我们都尝了,没事!还特别好喝!

老周(犹豫了一下,让阿福舀了半碗酒,小心地尝了一口,脸色慢慢变了,从严肃变成了惊讶):真的不酸了,口感还更醇厚了。你们……你们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啊!

阿福(挠着头笑):周领班,这算不算咱们宫束班的“新工艺”?

老周(瞪了他一眼,但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别往脸上贴金!这要是传出去,说宫束班工匠用补墙石灰酿酒,仔细脑袋!不过……这方法倒是真能改善酒的口感。

场景四:宫束班工坊 晚 内

【老周坐在桌前,面前摆着那碗加了石灰的酒,旁边放着一本工艺册。阿福、柱子和小禄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老周(翻着工艺册,若有所思):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酒经》,里面提过“酒酸可解”,但没说具体方法。你们这法子,虽然是瞎琢磨出来的,但确实有用。石灰性温,能中和酒里的酸味,这或许就是古法里说的“脱酸”之法。

阿福(小声问):那咱们这法子能用吗?

老周(放下工艺册,看着三人):宫里的酒有专门的酒坊酿造,轮不到咱们插手。但这法子要是传到民间,说不定能帮不少酒坊解决酒酸的难题。不过你们记住,这事不能声张是咱们宫束班弄出来的,免得惹麻烦。

柱子(点头):我们知道!

老周(叹了口气):你们这群憨货,正事不上心,歪门邪道倒是有一套。行了,赶紧把柴房的酒瓮处理了,别再在工坊里酿酒了。至于这“加灰脱酸”的法子,我会找机会透给外面的酒坊,也算是咱们做了件好事。

第三幕:酒香飘民间

场景五:长安西市王三郎酒肆 日 内

【酒肆里坐满了客人,王三郎忙前忙后,突然看到老周走进来,赶紧迎上去】

王三郎(笑着拱手):周领班,稀客啊!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小酒肆?

老周(找了个角落坐下,低声说):王掌柜,我来跟你说个酿酒的法子,能解酒酸的难题。

王三郎(眼睛一亮,凑近了):周领班请讲!我这酒肆最近酿的米酒总有点酸,客人都抱怨了。

老周(把“加灰法”的要领说了,包括石灰的用量、添加的时机):你先小批量试试,用量一定要少,多了会有苦味。这法子是我偶然听来的,你自己知道就行,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王三郎(喜出望外,连连拱手):多谢周领班!要是成了,我一定好好谢你!

场景六:王三郎酒肆后院 三日后 日 内

【王三郎盯着酒瓮,掀开麻布闻了闻,又尝了一口,兴奋地一拍大腿】

王三郎:成了!真成了!这酒又甜又醇,比以前好喝多了!

【伙计们围过来,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

伙计甲:掌柜的,这法子太神了!以后咱们的酒再也不会酸了!

王三郎(笑着说):这是一位贵人传的法子,咱们可得好好记住。以后酿酒,就按这个法子来,保证生意越来越好!

场景七:长安街头 月余后 日 外

【街头人来人往,王三郎酒肆门口挂着“新酿醇酒,甘甜醇厚”的幌子,客人络绎不绝。几个酒坊的掌柜围着王三郎,打听酿酒的秘诀】

酒坊掌柜甲:王掌柜,你这酒最近怎么这么好喝?是不是有什么秘方?

王三郎(笑着,没有隐瞒):也不是什么秘方,就是酿酒的时候,在发酵快结束时,加一小勺石灰,能把酸味去掉,酒还更醇。

酒坊掌柜乙(惊讶):石灰?那东西能加进酒里?

王三郎(摆手):用量一定要少,多了就毁了。我试了好几次,才掌握好分量。

【消息很快传开,长安的酒坊纷纷效仿,“加灰法”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阿福、柱子和小禄路过酒肆,听到客人称赞酒好喝,偷偷笑了】

阿福(小声说):你听,咱们琢磨的法子,真的有用!

柱子(得意地说):那是!咱们这也算为长安的酒文化做贡献了!

小禄(笑着):就是不知道周领班知道了,会不会夸咱们。

【三人正说着,老周从对面走来,看到他们,瞪了一眼,但嘴角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老周:看什么看?还不快回工坊干活!要是耽误了祭祀铜爵的活计,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阿福、柱子和小禄赶紧应着,跟着老周往工坊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带着淡淡的酒香】

- 洛阳酒商 赵六:三十多岁,精明算计,善于模仿推广,嗅觉敏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宫束班新工匠 小石头:十六岁,机灵好学,崇拜阿福等人的“创举”

- 长安酒坊协会会长 李老丈:六十多岁,守旧谨慎,注重酒品传统

- 波斯酒商 穆罕默德:四十岁,带来西域酿酒原料,对中原酿酒技术好奇

第四幕:风波骤起,技法遭疑

场景一:长安酒坊协会堂 日 内

【堂内摆着几张八仙桌,李老丈坐在主位,周围围坐着十几位长安酒坊掌柜,王三郎站在中间,脸色有些难看】

李老丈(手指重重敲着桌子,声音严厉):王三郎!你可知罪?竟敢用补墙的石灰酿酒,要是喝坏了客人,你担得起责任吗?

王三郎(急忙解释):李老丈,这法子我用了快俩月了,客人都说酒好喝,从没出过事!那石灰用量极少,就是为了中和酸味,不是瞎加的!

酒坊掌柜甲(附和):是啊李老丈,我也试了,酒确实不酸了,口感还好了不少,最近生意都好了些。

李老丈(吹胡子瞪眼):好什么好!祖宗传下来的酿酒法子,哪有往酒里加石灰的道理?这要是传出去,说咱们长安酒坊用“墙灰”酿酒,谁还敢来买酒?

酒坊掌柜乙(犹豫着说):可……可这法子确实有用啊,总不能看着酿出来的酒酸掉浪费吧?

【众人争论不休,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洛阳酒商赵六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酒坛】

赵六(笑着拱手):各位掌柜,别争了!我刚从洛阳来,听说长安酒坊有了新酿酒法,特意来讨教讨教。

李老丈(脸色稍缓):赵掌柜,你来的正好,你说说,酿酒哪能加石灰?

赵六(打开酒坛,倒出一碗酒,递给李老丈):李老丈先尝尝我这酒。实不相瞒,我在洛阳也试了“加灰法”,不过我改良了一下,用的是经过筛选的细石灰,用量也精确了,您尝尝这口感。

【李老丈半信半疑尝了一口,眼睛微微一眯】

李老丈:这酒……确实醇厚,没有杂味,也不酸。

赵六(笑着说):法子本身没错,错的是用法。咱们只要把石灰筛选干净,控制好用量,不仅能解酒酸,还能让酒更稳定,不容易坏。我这次来,就是想跟各位商量,把这法子规范一下,咱们长安、洛阳的酒坊一起用,让咱们的酒卖到更多地方去!

场景二:宫束班工坊 日 内

【阿福、柱子、小禄正在打磨一批铜镜,小石头凑在旁边,好奇地问】

小石头:阿福哥,外面都在说“加灰酿酒法”,是不是就是你们之前在柴房琢磨出来的那个法子?

阿福(赶紧捂住他的嘴,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小声点!别瞎说,这是周领班不让声张的。

柱子(笑着说):不过外面吵翻天了,说这法子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还有人想把这法子传到外地去。

小禄(担心地说):不会出事吧?要是有人查这法子的来历,查到咱们头上……

【老周背着手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话,停下脚步】

老周:放心,没人会查到咱们头上。赵六那小子把法子改良了,还想推广出去,这是好事。不过你们记住,这事跟咱们宫束班没关系,好好干你们的活。

阿福(挠着头笑):周领班,其实咱们也没想到,当初瞎琢磨的法子,能这么有用。

老周(瞪了他一眼):别得意!要是本职活计出了差错,照样收拾你们。对了,下次再想琢磨酿酒,记得找个正经地方,别在工坊里折腾。

【阿福、柱子、小禄对视一眼,偷偷笑了】

场景三:长安西市波斯商栈 日 内

【波斯酒商穆罕默德正和王三郎喝酒,桌上摆着两坛酒,一坛是王三郎用“加灰法”酿的米酒,一坛是西域的葡萄酒】

穆罕默德(喝了一口米酒,竖起大拇指):王掌柜,你们中原的米酒越来越好喝了!以前总觉得有点酸,现在口感太醇厚了!

王三郎(笑着说):这都是托了“加灰法”的福。酿酒的时候加一点石灰,就能把酸味去掉。

穆罕默德(眼睛一亮):加石灰?我们西域酿葡萄酒,有时候也会遇到酒酸的问题,不知道这个法子能不能用在葡萄酒上?

王三郎(犹豫了一下):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们都是用在米酒上的。不过你可以试试小批量酿,说不定也行。

穆罕默德(兴奋地说):好!我回去就试试!要是成了,我把西域的葡萄运过来,咱们一起酿葡萄酒,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场景四:洛阳赵六酒坊 月余后 日 内

【酒坊里热气腾腾,工人们正在按改良后的“加灰法”酿酒,赵六拿着一个小秤,仔细称量着石灰的用量】

赵六(对工人说):记住,每坛酒只加这么多石灰,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加完之后一定要搅拌均匀,静置三天才能开封。

工人(点头):知道了赵掌柜!

【这时,一个伙计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伙计:掌柜的,江南的酒商来信了,说想跟咱们学“加灰法”,还说愿意出银子买秘方!

赵六(笑着接过信,看了一眼):好!告诉江南的酒商,秘方不卖,但可以派人来学,咱们把这法子传到江南去,让全国的人都喝上咱们酿的好酒!

场景五:宫束班柴房 晚 内

【阿福、柱子、小禄、小石头偷偷溜进柴房,角落里又摆了一个小酒瓮,是阿福偷偷酿的米酒】

阿福(掀开麻布,闻了闻):这次用了赵六改良的法子,加了筛选后的细石灰,闻着就更香了!

柱子(迫不及待地说):快舀一碗尝尝!

【阿福舀了一碗酒,递给柱子,柱子喝了一口,眼睛一亮】

柱子:比上次的还好喝!这法子真是越来越完善了!

小石头(羡慕地说):阿福哥,你们太厉害了,无意间就发明了这么厉害的酿酒法。

小禄(笑着说):当初还怕被周领班骂,现在想想,真是值了!

【突然,柴房门口传来咳嗽声,几人吓得赶紧站直,只见老周背着手走了进来】

老周(看着酒瓮,没生气,反而笑了):你们这群憨货,还是改不了这毛病。不过……这酒闻着确实不错,给我也尝尝。

【阿福赶紧舀了一碗酒,递给老周,老周尝了一口,点了点头】

老周:嗯,比之前的更醇了。这法子能传到江南、西域,也算咱们没白折腾。以后别在柴房酿了,要是真想酿,就去我家后院,我那儿有个小酒坊。

【几人惊讶地看着老周,老周摆了摆手】

老周:看什么看?赶紧把这里收拾干净,别被管事发现了。

场景六:长安街头 一年后 日 外

【街头热闹非凡,酒肆、酒坊门口都挂着“采用新酿法,醇酒甘甜”的幌子。王三郎的酒肆里坐满了客人,有中原的商人,还有西域的胡商】

客人甲(举杯):这酒真是越喝越有味道,比去年还好喝!

客人乙(笑着说):听说现在江南、洛阳的酒坊都用这“加灰法”酿酒,咱们长安可是这法子的发源地!

穆罕默德(举着酒杯,对王三郎说):王掌柜,我用“加灰法”酿的葡萄酒成了!口感特别好,西域的商队都来抢着买,下次我给你带几坛尝尝!

王三郎(笑着说):好啊!咱们这法子,算是把中原和西域的酿酒技术都结合起来了!

场景七:宫束班工艺册存放处 年余后 日 内

【老周坐在桌前,翻开之前写的工艺册,旁边放着一张纸,上面记录着“加灰法”的改良版本,包括石灰的筛选方法、不同酒类的用量、静置时间等】

老周(拿起笔,在工艺册上补充写道:“加灰法经民间改良,传于洛阳、江南,更传至西域,用于米酒、葡萄酒酿造。其法:选细石灰,筛去杂质,米酒每坛用量一钱,葡萄酒每坛用量八分,发酵末期加入,搅拌均匀,静置三日,酸去醇留,酒品更稳。此法惠及天下酒坊,乃民间工艺之幸事。”)

【写完,老周放下笔,看着窗外,阿福、柱子、小禄、小石头正在工坊里忙碌,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充满了生机】

老周(轻声自语):这群憨货,当初闲得没事干琢磨的法子,没想到竟成了传世的工艺。这大概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镜头慢慢拉远,工艺册上的字迹越来越清晰,与之前的记录重叠在一起。长安街头的酒香仿佛飘进了工坊,与工匠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诉说着这段由“闲人造反”开启的工艺传承故事】

场景八:几十年后,长安某酒坊 日 内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正在给年轻工匠们讲课,桌上摆着一本泛黄的工艺册,正是老周当年记录的那本】

老工匠(指着工艺册上的文字):你们记住,这“加灰法”是咱们唐朝的酿酒奇法,相传是宫束班的几位工匠无意间发明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法子,咱们的酒才能越酿越好,传到全国各地,甚至西域……

【年轻工匠们认真地听着,眼中充满了敬佩。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工艺册上的文字,也照亮了这段跨越时光的工艺传奇】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