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器惊唐
第一幕:宫束班的“憨货们”
时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暮春,辰时
地点:长安城东市旁的宫束班作坊,院内堆满未打磨的剑器与褪色的绸布,墙角几株海棠开得正盛
(幕启时,院内一片嘈杂。三个身着粗布短打的少年围着一柄断剑争执,
矮胖的王小三正用布擦拭剑身,却将剑穗缠成了死结;高瘦的李十二踮脚去够房梁上的舞衣,
脚下木凳晃得厉害,差点摔下来;皮肤黝黑的赵小五蹲在角落,对着地上的剑痕画圈,嘴里念念有词。)
王小三:(急得额头冒汗,扯着剑穗)这破穗子怎么解啊!
昨儿公孙师傅还说,剑穗要像流云似的跟着剑走,我这倒好,把它缠成面团了!
李十二:(扶住木凳,颤着嗓子)你先顾好你那剑吧!上次练“回风式”,你把剑舞得跟劈柴似的,
差点砍着师傅的裙角。我这舞衣要是再扯破,师傅指定要罚咱们抄《舞律》了!
赵小五:(抬头,指着地上的剑痕)你们看,这剑痕的弧度不对。
师傅说“剑走龙蛇”,可咱们的剑总走“蚯蚓”,要么太硬,要么太软。
(公孙大娘从内屋走出,身着素色襦裙,腰间悬着一柄银柄剑,剑鞘上雕刻的缠枝莲纹在晨光中微微发亮。
她停下脚步,看着院内手忙脚乱的三人,嘴角却藏着一丝笑意。)
公孙大娘:(声音清亮,却不严厉)小三,剑穗要顺着力道解,你越是急着扯,它缠得越紧——就像你练舞时,总想着快,却忘了“慢”才是根基。
十二,舞衣在房梁东侧的木架上,你偏要够西侧的,不是白费力气?小五,你光盯着剑痕看没用,得把脚底下的步子踩实了,剑才能跟着身子走。
(三人闻声回头,顿时涨红了脸,纷纷停下手里的动作。
王小三攥着剑穗的手松了松,李十二从木凳上跳下来,赵小五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王小三:(挠着头,小声说)师傅,我们就是想把剑器舞练得好点,可……可总觉得手和脚不是自己的。
前儿看教坊司的人练舞,他们的动作又快又齐,咱们跟人家比,就像刚学走路的娃娃。
公孙大娘:(走到院中央,捡起地上的一柄木剑,手腕轻轻一转,木剑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带起的风拂过海棠花瓣)教坊司的舞,是按宫里的规矩排的,讲究的是“齐”;咱们宫束班的舞,要的是“活”。
剑器舞不是摆样子,是要把剑的刚劲和舞的柔媚揉在一处——你们觉得自己是“憨货”,是因为还没找到剑和自己的默契。
(她将木剑递给赵小五,示意他舞一段。赵小五接过剑,深吸一口气,
抬手挥剑,却还是免不了动作僵硬,剑身在半空顿了一下,差点脱手。
王小三和李十二忍不住想笑,又赶紧憋了回去。)
公孙大娘:(上前,握住赵小五的手腕,轻轻引导)你看,手腕要沉,不是用胳膊的劲,是用腰上的劲。
剑要像你的手一样,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来,再试一次。
(赵小五跟着公孙大娘的力道,手腕微沉,木剑再次扬起,这次却少了几分滞涩,剑刃擦过空气,发出轻微的“咻”声。
王小三和李十二眼睛一亮,不由自主地凑了过来。)
公孙大娘:(松开手,看着三人)从今日起,咱们就编排新的剑器舞。
小三,你力气大,负责练“劈剑”和“斩剑”,要让剑有破风的劲;
十二,你身段灵活,练“旋剑”和“绕剑”,要让剑跟着身子转;
小五,你心思细,练“点剑”和“挑剑”,要让剑有准头。咱们不用跟教坊司比,就跟自己比——十天后,
咱们在东市的戏台上试演一次,让长安的百姓看看,宫束班的剑器舞,到底是什么样。
(三人对视一眼,眼里的犹豫渐渐变成了坚定。王小三握紧了手里的剑穗,李十二拍了拍胸脯,
赵小五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木剑,又抬头看向公孙大娘,重重地点了点头。)
王小三:师傅,我们肯定好好练!
李十二:对!到时候让百姓们知道,咱们宫束班不是只会做木工活的!
赵小五:我们不会让师傅失望的。
(公孙大娘看着三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晨光透过海棠花的缝隙,
洒在他们身上,木剑的影子落在地上,像是一道道即将绽放的剑痕。)
第二幕:剑与舞的磨合
时间:开元十七年,初夏,未时
地点:宫束班作坊后院,地面被踩出了深浅不一的脚印,
几柄打磨好的铁剑靠在墙边,剑身上映着阳光,泛着冷光
(幕启时,王小三正光着膀子练劈剑,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淌,浸湿了胸前的衣襟。
他双手握剑,猛地向下劈去,剑刃落在地上的木桩上,发出“嘭”的一声闷响,木桩上裂开一道深深的口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喘着粗气,甩了甩胳膊,又准备劈第二下,却被公孙大娘拦住了。)
公孙大娘:(指着他的肩膀)小三,你劈剑的时候,肩膀太紧张了,这样下去,不到三天,你的胳膊就会酸得抬不起来。
劈剑要“沉肩坠肘”,把力气从腰上送下来,不是光靠胳膊使劲。
(她接过王小三手里的剑,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腰腹微收,手腕一沉,剑身稳稳地向下劈去,
动作利落,却不见她用多少力气,木桩上却又多了一道整齐的口子。)
公孙大娘:你看,这样是不是轻松多了?你总想着用蛮力,却忘了“刚劲”不是“蛮劲”。
剑是有灵性的,你对它急,它就会跟你较劲。
(王小三点点头,接过剑,按照公孙大娘的样子,沉肩坠肘,腰腹用力,再次劈剑。
这次,剑刃落下的声音比之前清脆了许多,他也没觉得胳膊那么累了。)
(另一边,李十二正在练旋剑。他手持剑,原地旋转,想要让剑在身前划出一个圆圈,
可刚转了两圈,脚步就乱了,剑也差点甩出去。公孙大娘走过去,帮他调整了脚步的间距。)
公孙大娘:十二,旋剑的时候,脚步要像扎了根似的,不能跟着身子乱晃。
你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旋转的时候,重心放在右脚,左脚轻轻点地,这样既稳,又能转得快。
(她拉着李十二的胳膊,带着他慢慢旋转,一边转一边说:“剑要顺着旋转的方向走,不是逆着来。
你的身子转,剑也跟着转,就像风吹着云走,自然而然。”)
(李十二跟着公孙大娘的节奏,慢慢找到了感觉。他放开公孙大娘的手,自己尝试旋转,
脚步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比之前稳了不少,剑也能勉强划出一个圆圈了。)
(赵小五蹲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剑的轨迹。
他看着王小三和李十二练舞,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画的轨迹,眉头皱了起来。
公孙大娘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公孙大娘:小五,怎么不练剑?
赵小五:(抬头,小声说)师傅,我总觉得“点剑”的准头不够。
上次练的时候,我想点木桩上的红点,结果却点偏了,差点点到自己的手。
公孙大娘:(捡起地上的一颗小石子,递给赵小五)你拿着石子,试着把它扔到木桩的红点上。
记住,扔石子的时候,眼睛要盯着红点,手要跟着眼睛走。
点剑和扔石子是一个道理,眼睛要准,手要稳,心要静。
(赵小五接过石子,深吸一口气,眼睛盯着木桩上的红点,手臂轻轻一扬,石子精准地落在了红点上。
他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笑容。)
赵小五:(兴奋地说)师傅,我扔中了!
公孙大娘:(笑着点头)这就对了。
点剑的时候,你就把剑刃当成石子,把目标当成红点,
心无旁骛,自然就能点准。来,拿起剑试试。
(赵小五拿起剑,按照公孙大娘说的,眼睛盯着木桩上的红点,手腕轻轻一挑,剑刃准确地点在了红点上。
王小三和李十二看到后,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为他鼓掌。)
王小三:小五,你真棒!比我劈剑厉害多了!
李十二:是啊是啊,我刚才旋剑还差点摔了呢,你这点剑也太准了。
赵小五:(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师傅教得好。
(公孙大娘看着三人,眼里满是笑意。她走到墙边,拿起一柄铁剑,对三人说:“现在,咱们把各自练的动作合起来试试。
小三先劈剑,十二接着旋剑,小五最后点剑,咱们看看能不能连成一段。”)
(三人点点头,各自站好位置。王小三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剑,猛地向下劈去,剑刃破风,发出“咻”的一声。
接着,李十二手持剑,原地旋转,剑身在身前划出一道流畅的圆圈。最后,赵小五手腕一挑,剑刃准确地点在了木桩上的红点上。
虽然动作之间还有些衔接不畅,但总算是连成了一段。)
公孙大娘:(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比我预想的好。
咱们再练几遍,把衔接的地方练得再顺一点。记住,剑器舞不是一个人的舞,是三个人的默契。
你们要听着彼此的呼吸,看着彼此的动作,就像一家人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人再次站好位置,随着公孙大娘的口令,开始练舞。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剑刃反射出的光芒在院子里跳跃,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淌,却没人喊累。
海棠花的香气飘来,与剑的冷冽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第三幕:东市戏台的惊艳
时间:开元十七年,初夏,巳时
地点:长安城东市戏台,台下挤满了百姓,有挑着担子的商贩,有带着孩子的妇人,还有穿着长衫的文人。
戏台两侧挂着红色的绸布,上面写着“宫束班剑器舞”五个大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