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10章 创业(二)

永乐大帝 第10章 创业(二)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德海回去汇报了面摊老板的情况后,朱棣就知道自己着急了,他在没有了解清楚商铺情况下就让那个面摊老板去做事情。朱棣面临了一个挑战,他坐在书房中,对着烛光深思。他知道,他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来,否则就可能错失良机。外廷那边已经放出风声,要把那些没收的铺面打发卖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但是,钱从哪里来呢?朱棣不禁苦笑。他并不是一个富有的人,虽然身为皇族,但他并没有多少私人财产。他的收入都是来自朝廷的俸禄,而这些俸禄都是有限的。他不能像商人那样自由支配资金,也不能像富户那样拥有大量的地产和商铺。他的财产都是登记在册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找马皇后要钱是不可能的。朱棣清楚马皇后的性格,她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对任何事情都要追根究底。如果她发现朱棣突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她一定会问明原因,并且要求提供详细的账目。而如果朱棣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或账目,她很可能会拒绝他的请求,甚至会怀疑他的动机。

朱棣也不能偷偷地卖掉一些贵重物品来筹集资金。他知道,这样做是违反朝廷的规定的,而且也很容易被发现。如果他被发现偷偷地卖东西,他不仅会被朱元璋惩罚,而且还会在马皇后那里失去信任。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他以后在宫内就很难再有立足之地了。

正当朱棣愁眉不展之际,春梅开口了:“小王爷,如果您缺钱,我可以想些法子。”朱棣好奇地问道:“你能想什么法子?”春梅回答道:“我们这些宫女、太监都有个约定,那就是当有人要离开宫的时候,为了给他们一个生活保障,大家会一起凑钱,一直凑到这个人离开为止。离开的那个人当月就不用出钱,相当于大家给她一点路费。”

朱棣一听,这不就像是一个小型的金融互助会吗?这个月轮到他收钱了。于是他问春梅:“那如果我还不起呢?”春梅沉默了片刻,咬咬牙说:“没有万一,我照顾您这么久,你的钱都是我们轮流保管。虽然你年幼,但你很聪明,外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我看得出。以前的姐姐们走的时候,你自己提出来要把钱全部给他们。而且当奶娘走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躲在门后流泪,但是我看见了。所以我说没有万一,如果有万一,就是奴婢卖身还账。我相信你会救我。”

春梅的话让朱棣感到一阵温暖,他看到了春梅眼中的坚定与信任。他知道,他不能让春梅失望。于是,他郑重地说:“好,那就依你说的做。我会努力凑钱,把这笔钱尽快还给大家。”

在这个时刻,朱棣突然从座位上起立,他扯下腰间的玉佩,严肃地递给春梅。他的眼神充满决心,语气坚定地说:“这是我的抵押物,你信我,但是不能白信。如果钱不能还,你就把这块玉给卖了还。母后那里由我去辩。”他的气场全开,展现出坚决和果断,根本不是一个小孩能够有的。

春梅看着朱棣的眼神,心中明白他不是在开玩笑。他的话充满了决心和责任感。然而,春梅知道马皇后的脾气,如果朱棣解释不清楚,他会被严厉惩罚。之前,朱樉的玉佩被马皇后气急砸烂,当场就被马皇后几个大耳光,责骂他不懂世间疾苦,毫不珍惜身边重物。马皇后虽然宠爱孩子,但在大事上从不含糊,这一点连朱元璋也不干涉。

春梅考虑了一下,然后拒绝了朱棣的提议。她知道,如果接受朱棣的抵押物,会让马皇后更加生气,对朱棣的处罚也会更加严厉。因此,她决定自己来筹钱。她自信地告诉朱棣:“小王爷放心,奴婢一定会想办法筹到钱的。”

春梅立即开始行动起来。她利用自己在宫中的关系,四处打听谁有闲置的资金可以借给她。在一天之内,她成功地筹集了五十两银子。这笔钱虽然不是很多,但对于朱棣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朱棣看到春梅筹集到的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他知道,这笔钱来之不易,是春梅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才筹集到的。他感到自己有这样的丫鬟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

朱棣立刻让德海把这笔钱给面摊老板送去。他告诉德海:“这是春梅辛辛苦苦筹集来的钱,一定要给面摊老板送去。你告诉他钱的来源,但不要说详细了,如果他有犹豫就拿着钱回来,如果他点头,那就警告他,敢携款潜逃,我发誓这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发下海捕文书,天涯海角必杀他全家。。”朱棣的话充满了坚定和果断,他知道这笔钱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德海领命而去,不久就带着面摊老板的消息回来了。面摊老板被朱棣的诚意所打动,接受了这笔钱。朱棣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春梅的忠诚和信任。

左相李善长启奏,而今天下大定,国朝已建,各项制度逐步完善,应尊礼仪,百官应尊传统开始实行每日上朝,核定正常出勤以及休沐制度。朱元璋予以准奏。下诏在京郎中及以上文武官员遵循规制,于三天后开始执行正常的上朝制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天,天刚刚破晓,皇城的午门外就已经熙熙攘攘地聚集了众多的文武百官。他们等待着开门进入,准备参加早朝。在这个特殊的早晨,官员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四品以上的官员,如李善长、刘基等人,他们的家中有仆人随行。这些仆人提着精美的食盒,里面装着为他们准备的早餐。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与同僚交谈,似乎对这个早朝并不怎么担心。

然而,徐达等武将却与他们不同。他们战争结束不久,习惯了在战场上携带干粮。今天,他们也带着一些干粮在身上,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那些四品以下的普通官员,他们没有仆人随行,也没有足够的钱养仆人。他们早早地来到午门外,却发现准备便于携带的餐食已经来不及了。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早朝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挨着饿等待。

然而,当他们到了午门口时,却发现一家名为华福记的店铺已经开门营业了。店铺外面摆着一堆蒸笼,里面装着各种美食。老板谄媚地笑着,热情地招呼各个官员来买吃食。

有些官员凑上去一问,老板一脸笑容地说:“这里有豆腐脑、馒头、灌汤包、稀等多种小吃。如果你们可以等一会儿,我还可以煮碗汤面给你们。”

听到这里,官员们纷纷表示要购买。价格略贵一些,但还能接受。于是,众多中低级官员都去购买了食物。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与同僚交谈,似乎早朝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华福记的老板看到生意兴隆,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自己抓住了这个机会,为官员们提供了一份温暖的早餐。这也让他看到了商机,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为官员们提供食物服务。

在早朝的进行中,官员们也谈论了关于食物的话题。有些官员感叹华福记老板的聪明才智和商业眼光,认为他抓住了商机。而另一些官员则表示羡慕那些有仆人随行的官员们,因为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这个早朝结束后,华福记的老板得到了许多官员的赞誉和感激之情。他的店铺也因此而声名鹊起,成为了皇城内的一家知名店铺。

这时,城楼上传来悠扬的钟声,回荡在清晨的空气中。这是对百官的暗示,示意他们开始排队进入皇城。官员们纷纷停下交谈,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准备进入皇城。

在城楼下,人群开始聚集,官员们按照官职等级和规定的位置,有序地排队进入皇城。他们步履稳健,神态庄重,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仪式。

随着队伍的移动,官员们开始踏上皇城的石阶。他们一步步向上,心中充满了对皇帝的敬畏和对朝政的期待。在这个时刻,他们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而这时,才偶尔听见远处的鸡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些鸡鸣声仿佛是在为官员们的上朝仪式伴奏,增添了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

官员们进入皇城后,各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着上朝的仪式。他们向皇帝行礼,汇报工作,提出建议。整个过程严肃而有序,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国家的稳定。

这个上朝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官员们的庄重和威严,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以及官员们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和敬意。

这时,华福记的人才算稍微松了一口气。这个老板正是原来的面摊老板,名叫来福。他心中充满了对朱棣的敬意。

华福记的店是朱棣让盘下来的,取了老板的福字,朱棣加了个华,为这家店铺赋予了新的意义。来福把全家都动员上了,老婆、大小儿子、女儿全部给带了出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店铺的运营中。

虽然来福对朱棣要求他们务必于四更天开门营业的要求有些不解,但现在看来,他不得不佩服朱棣的眼界。今天早上的营业额就有2两银子,这比他以前的面摊收入要多得多。

来福粗略算了下,就今天早上的营业额都有2两银子。这些都是平常的东西,就是卖点多了,比以往贵了些。接下来又准备着中午的餐食。

来福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朱棣的帮助和指导。他心中对朱棣充满了感激之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华福记的信心和决心。

他开始准备中午的餐食,让家人帮忙清洗食材、准备调料。他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

来福知道,华福记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汗水,更是因为朱棣的信任和支持。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让华福记生意兴隆,还要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品尝到美味的餐食。朱元璋的确是一个工作狂,他的精力旺盛,早朝会开了接近4个小时。官员们都饥肠辘辘,现在不比以前,宫里不再提供餐食,中午有点时间让大家自行解决。于是乎,大家下朝后都暂时不办公,又一骨碌去了华福记。这一天下来,华福记就合计进账5两银子。抛去成本以及工钱,有2两银子的利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华福记的生意越来越好,这也让来福更加努力地工作。他知道,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厨艺和服务质量,才能让华福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让华福记生意兴隆,还要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品尝到美味的餐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福记的规模逐渐扩大,来福和他的家人也更加努力地工作。他们的菜品和服务质量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华福记的名声也渐渐传开了。经过几次朝会后,大家都有经验了,于是乎就几乎都在华福记解决早饭和午点,下班回去再吃饭。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这慢慢也吸引了这附近的人来这里吃东西。宫里的护卫和太监都时不时来光顾下。

一个月过去了,德海和朱棣的护卫一起把分红拿了回来,这时朱棣等大了点的皇子都配了贴身护卫,但出于宫闱避讳的需要并没有住在朱棣的小院里,不过可能等整个皇宫改扩建完了后一起住。正好五十两银子。朱棣二话不说贴了自己的月例银进去做利息后,由春梅交给下一个承汇的人接手。朱棣之后对春梅说,以后坚决不能参与这种活动。一旦其中一环出问题,恶果谁也吞不进去。

至正三十年(1370年),顺帝病重,由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总军国诸事。同年四月二十八日,顺帝因痢疾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太尉完者、院使观音奴奉梓宫北葬。死后庙号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给予了“顺帝”的尊号。蒙古汗号“乌哈笃汗。从此元朝正式覆灭。蒙古又回到四分五裂的状态。

而明朝继续朝着整个国家政权正规化建设方向一路向前,代表着统治基础越来越稳固,洪武三年(1370年)诏开科举,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明朝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开始。

同时,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实行皇子封王制度,以固大明江山社稷。太祖26子中除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因年幼夭折未封外。全部封王,分别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齐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木旃]、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韩宪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靖王朱栋、伊厉王朱[木彝]等24子全部受封亲王。侄孙朱守谦封为靖江郡王。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