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32章 教育改革(二)

永乐大帝 第32章 教育改革(二)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在那场风云激荡的靖难之役后,大明王朝的天空似乎依旧阴云密布,只是这云层的背后,已悄然换了一位新的掌舵者——永乐大帝朱棣。世人皆以为,这位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帝王,定会在登基之后立即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风暴,尤其是在那被视为士人阶层晋升阶梯的科举制度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棣并未急于求成,反而在改元永乐后的第二年,按照旧有的惯例,缓缓拉开了科举殿试的序幕。

这一场科举,不仅是一场文墨的较量,更是朱棣深谋远虑的一步棋。他以科举为饵,意在安抚那些因战乱而心生惶恐的文人士子,用一场盛大的考试,向天下宣告:无论风雨如何变换,大明对学问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求,从未改变。这既是对文人的一次温柔招揽,也是为即将推行的新政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毕竟,新政的推行离不开那些满腹经纶、心怀天下的官员们。

然而,在这看似平和的布局之下,却隐藏着大明王朝深层次的矛盾与挑战。一方面,明清时期官僚体系臃肿,冗官现象严重,大量的官员占据着位置,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国家的钱粮如同流水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这些冗官的无谓消耗之中。另一方面,又有无数才华横溢、渴望为国效力的士子,因官职有限,只能徘徊在仕途之外,成为候补的遗憾。

更为棘手的是,皇权与地方的断层问题日益凸显。在那个时代,朝廷的权威似乎难以触及乡野,许多偏远之地,甚至找不到正式的官府机构,治理之责多由一些编外人员勉强支撑,这无疑大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种矛盾,就如同一条紧绷的弦,随时可能因外力的一触而断,引发更大的动荡。

朱棣深知,要巩固新朝,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解决这些难题。科举,只是他庞大计划中的一环,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在不触动根本的前提下,巧妙地调整官员结构,既减少冗官,又能让真正的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同时,还要设法将皇权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下。

朱棣那一次殿试是有史以来录用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些录用人员分批次在朱棣在当燕王的时候创办的军政学堂进行了短期培训。尤其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后,朱棣于各地设置了镇长一职,同时新增了部分机构,这些新录用的士子,名次排名在后的全部被陆续派往充实。

永乐五年的那个春天,大明帝国的天空似乎比以往更加明亮,因为一场影响深远的科举改革正在悄然酝酿。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铁腕手段稳定江山、又以深邃眼光谋划未来的帝王,决定对科举制度动手,他要让这个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古老机制焕发出新的生机。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将基础教育的根基扎得更深。朱棣规定,所有的童生,无论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之家,都必须在本地官办小学堂或是秀才开设的私塾中完成学业。这一举措,不仅让教育更加普及,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州县府衙所在的城镇,更是严格执行这一规定,确保洪武三十年后出生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官学,为将来的科举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条路并非坦途。朱棣设定了严格的年龄限制,童生们必须在十四岁之前取得童生资格,否则便失去了继续攻读秀才功名的机会。而秀才功名,更是需要在二十二岁之前取得,否则便与仕途无缘。这样的规定,既是对年轻士子们才华的考验,也是对他们勤奋与毅力的磨砺。

但科举之路并非只有一条。取得秀才功名后,士子们有三种途径可以选择。一是参加每年举行的县府吏员招考,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按名次分配至各个岗位,为国家效力。二是进入朝廷的国有集团任职,虽然可能是在边远区域,如国有粮店、边疆开发集团以及建设集团等,但这也是一条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道路。三是选择成为一名教书先生,既可以进入官学书院,享受朝廷的俸禄,也可以自己创办私塾,民办官助,虽然朝廷只负责俸禄,不干涉其他事务,但这也给了士子们更多的自由与空间。在乡村,这样的教书先生更是备受尊敬,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为乡村的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更高功名的大门。

而秀才之后的举人,更是前途无量。他们可以参加考试,进入大学深造,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务和专业进行进修。毕业后,他们可以直接分配至省州府衙以及各机构上班,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更有佼佼者,能够参加殿试,进入中央朝廷,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这场科举改革,不仅让大明帝国的人才选拔机制更加完善,也让每一个有志于仕途的士子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在朱棣的谋划下,大明帝国的科举之路,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永乐五年的科举改革浪潮中,殿试作为科举制度中最高等级的考试,其录取者的前途更是被朱棣精心规划。对于那些在殿试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不仅获得了无上的荣耀,更被赋予了直接进入翰林院的宝贵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翰林院,这个自古便是国家精英汇聚之地,对于殿试录取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镀金的起点。在这里,他们将接受更为深入和专业的培养,学习治国理政的精髓,磨砺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而这段在翰林院的岁月,也被朱棣设定为五年,一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考验期。

五年,对于一个人来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翰林院的这五年里,殿试录取者们将经历无数的磨砺与挑战,他们的学识、见识、能力都将得到质的飞跃。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结识到来自各地的精英才俊,为未来的仕途铺就坚实的道路。

五年期满,等待他们的将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部分殿试录取者可能会被外放至地方任职,他们将成为连接中央与地方的重要桥梁,将翰林院的所学所得应用到实际治理中,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另一部分,则可能会被分配至各部做郎中,成为国家机器中的重要一环,负责处理各种政务,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无论是外放还是留京,殿试录取者们都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大明帝国不可或缺的人才。而这场科举改革,更是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朱棣的精心谋划下,大明帝国的科举之路,正向着更加光明和辉煌的未来迈进。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