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13章 铁律惊雷

永乐大帝 第13章 铁律惊雷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永乐十四年的秋日,北京城的天空高远肃杀。一场非同寻常的审判,即将在承天门外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举行。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不过半日工夫就传遍了京畿。就连最偏僻的胡同里,老百姓都在交头接耳:"听说了吗?那个在西南称王称霸七百年的杨家,今天要在这里受审了!"

从皇宫到承天门的御道两侧,早已被京营官兵肃清戒严。但远处街巷的屋顶、树上,仍挤满了黑压压的百姓。有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踮着脚,对身旁的老者嘀咕:"老爷子,这阵仗比上回处决蒙古贵族还大啊!"

老者捋着胡须,眯着眼道:"这可是头一遭啊。那些土司在西南就是土皇帝,如今朝廷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好奇、敬畏与隐隐不安的躁动。这是大明立国以来,首次如此公开、大规模地审判一位品级如此之高、根基如此之深的世袭土司。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审判,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日上三竿,三法司的主官们鱼贯入场,在铺着明黄绸缎的公案后落座。刑部尚书李庆面色凝重,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目光如炬,大理寺卿张本则是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

最引人注目的是,太子朱高炽虽未亲临,却派出了东厂提督和司礼监大太监作为钦差监审,分坐两侧。这个安排让在场的官员们心里都明白,今日这场审判的分量。

"带人犯!"刑部侍郎一声高喝,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杨镕等人被押上高台时,早已没了往日的威风。他头发散乱,囚衣肮脏,但眼神深处仍残留着一丝不甘与桀骜。经过一个年轻的翰林编修身边时,他忽然冷笑一声:"小子,你可知道,我杨家镇守西南的时候,你们祖上还在..."

"放肆!"东厂提督一声断喝,打断了杨镕的话。两个锦衣卫立即上前,将杨镕死死按住。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开始朗声宣读罪状,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

"僭越之罪:查杨镕私造龙床,尺寸逾制;服用明黄,绣五爪金龙;仪仗用十六抬大轿,形同帝王!"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一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这杨镕是真敢啊!"

"贪腐之罪:"陈瑛继续宣读,"经查实,杨镕任内侵吞朝廷盐税、矿税累计百万贯,豢养私兵过万,其府库金银堆积如山,富可敌国!"

这时,几个衙役抬上来几个大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账本。陈瑛随手拿起一本:"这是去岁播州盐井的实收账册,与杨镕上报朝廷的数目相差十倍有余!"

杨镕的脸色开始发白,嘴唇微微颤抖。

"暴虐之罪:杨镕私设水牢、剐刑,残害人命百余条。有证人指证,其因一时不快,就将三个寨民投入水牢活活淹死!"

台下传来阵阵抽气声,有些妇人已经捂住了耳朵。

"谋逆之罪:纵子杨斌武力对抗朝廷官员,抢夺证物,形同造反!更在其密室中搜出铸造兵甲的工坊!"

当衙役将搜出的僭越器物和兵器抬上来时,台下彻底沸腾了。那些精工打造的"龙椅",那些明黄色的袍服,那些崭新的刀剑,无一不在诉说着杨镕的野心。

杨镕终于支撑不住,双腿一软,要不是两旁的锦衣卫架着,早就瘫倒在地。

"尔等还有何话说?"主审官李庆厉声问道。

杨镕张了张嘴,想辩解那都是"祖宗旧制",想强调杨氏镇守西南的"功绩",但在如山铁证面前,那些理由显得如此苍白。他最终颓然低下头,嘶哑道:"罪臣......无话可说。"

午时三刻,太阳正当空。判决下来了:斩立决!

杨镕被拖到行刑台中央时,突然挣扎着抬起头,对着南方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句土话。通译后来告诉监斩官,他说的是:"杨家子孙,记住今日之仇!"

但这个最后的挣扎很快就被刽子手的大刀终结了。手起刀落,血光冲天。

台下观刑的人群反应各异:

在特定的观刑席上,杨氏的庶子杨昭紧闭双眼,双手死死攥着衣角。他身边的一个年轻族人低声道:"昭哥,我们......我们真的做对了吗?"

杨昭睁开眼,看着台上那颗滚落的人头,轻声道:"父亲走的是一条死路。我们......我们至少还活着。"

而在另一侧,几个杨氏的嫡系子弟面目狰狞,其中一人突然暴起,用土语大声咒骂。但他身边的族人立即扑上去捂住他的嘴,一边对着监斩台高呼:"皇上圣明!太子千岁!这个疯子胡说八道,罪该万死!"

最受震撼的莫过于水西宣慰使安矅。他被特别安排在离刑台最近的位置,全程面色铁青。当杨镕的人头落地的瞬间,他猛地一颤,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

"安宣慰使,您没事吧?"旁边的礼部官员关切地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安矅掏出手帕擦汗,声音发抖:"没、没事。下官......下官想立即求见太子殿下,水西愿意全境改土归流......"

消息像野火一样传开。在西南的一个苗寨里,几个老人围坐在火塘边,听着刚从县城回来的年轻人讲述。

"阿公,那个杨土司真的被朝廷砍头了!"年轻人激动地说。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杨家统治了我们二十代人......也不知道朝廷来了,是福是祸。"

一个月后,文华殿内。

朱高炽站在那幅巨大的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西南的位置。他的动作很慢,很郑重。

"殿下,这是新拟定的播州府、水西府官员名单。"吏部尚书递上一本册子。

朱高炽接过册子,却先问道:"那些杨氏族人,安置得如何了?"

"回殿下,按您的吩咐,罪孽深重的已经处置;其余人等,分三批流放美洲。第一批已经在去天津卫的路上了。"

朱高炽点点头,这才翻开册子。他的目光在一个个名字上停留许久,突然指着其中一个问道:"这个张鹏举,可是三年前派去漠北的那个进士?"

吏部尚书略显惊讶:"殿下好记性!正是此人。他在漠北三年,将一个小镇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学会了蒙语。"

"就让他去播州府做同知吧。"朱高炽用朱笔在名字上画了个圈,"告诉他要循序渐进,既要推行王化,也要尊重当地习俗。"

这时,内阁总理夏元吉求见。

"殿下,这是水西安氏上交的田亩册和矿产清单。"夏元吉脸上带着笑意,"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多三成。安矅这次是真的怕了。"

朱高炽轻轻摇头:"光是害怕还不够。要让他们真心归附。传旨下去,水西改流后,头三年的赋税减半。那些自愿内迁的头人,朝廷在北平给他们安排宅邸。"

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开始落叶的梧桐树,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松江府那边,新的航海学堂建得如何了?"

工部尚书连忙回答:"已经完工,下个月就能开课。"

"好。"朱高炽转过身,目光深邃,"告诉航海学堂,明年开始,要招收一些西南来的学子。让他们见识见识,这世界有多大。"

夜幕降临时,朱高炽还在批阅奏章。烛光下,他的脸庞显得格外坚毅。案头放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密报,说的是东南沿海似乎有西洋船只出没的消息。

他提起笔,在奏章上批注道:"改土归流虽毕,然治国之路方长。尔等当以播州之事为鉴,好自为之。"

写罢,他轻轻吹干墨迹,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南方。那里有大海,有即将到来的新挑战,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