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23章 西域风云

永乐大帝 第23章 西域风云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永乐十六年的春天,当北京城内的国会正在热议改土归流的成果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一场新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哈密卫的城墙上,新任西域经略使杨荣举着望远镜,眺望着西边广袤的戈壁。这位以干练着称的文官,如今肩负着将大明势力真正扎根西域的重任。

"经略大人,"副将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商队,"这个月已经是第三支被劫的商队了。都是刚出哈密不久,就在魔鬼城一带失踪。"

杨荣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查到是什么人干的了吗?"

"手法很老练,现场除了几具商队护卫的尸体,什么线索都没留下。"副将压低声音,"但当地人都说,看到过黑衣骑兵,马鞍上的纹饰......像是帖木儿帝国的人。"

这时,一名驿卒急匆匆跑上城墙:"大人,兰州转来的急报!"

杨荣展开密信,脸色顿时凝重起来。信是内阁直接发来的,通报了两个重要消息:一是朱允炆在徐辉祖辅佐下,已在印度北部建立"天顺王朝",近期连续击败帖木儿帝国东部驻军;二是帖木儿帝国为此正在调整战略,意图在西域扩张势力作为补偿。

"果然如此......"杨荣喃喃自语。他立即下令:"传令各卫所,加强戒备。另外,请哈密王速来议事。"

哈密王府内,年迈的哈密王额敏忧心忡忡。

"经略大人,帖木儿人这是要报复啊。"额敏叹气道,"自从天顺朝在印度连胜,西域这边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杨荣点头:"所以朝廷才要加速推行改土归流。只有将西域真正纳入大明版图,才能有效抵御外敌。"

"可是......"额敏欲言又止,"西域不比西南,这里部族众多,还有不少蒙古部落。若是强行改流,只怕......"

"王爷放心,"杨荣成竹在胸,"朝廷这次准备了三样法宝:屯田、修路、办学。"

他详细解释道:"已在玉门关外规划军屯十处,可安置流民三万;从肃州到哈密的驿道下月就能通车;另外,第一批三十名教习已经抵达哈密,蒙学堂下月就能开学。"

额敏闻言稍稍安心,但还是提醒道:"经略大人切莫大意。西域最大的部落首领阿卜杜拉,最近和帖木儿使者走得很近。"

就在杨荣积极布局的同时,西边五百里外的吐鲁番,一场密谈正在进行。

吐鲁番首领阿卜杜拉的府邸内,帖木儿帝国特使米尔扎正在展示带来的礼物:精美的波斯地毯、镶嵌宝石的弯刀、还有一箱箱沉甸甸的金币。

"尊敬的阿卜杜拉首领,"米尔扎用熟练的蒙古语说,"大明皇帝正在一步步蚕食你们的土地。改土归流之后,你们这些首领还能保住现在的地位吗?"

阿卜杜拉把玩着手中的宝石,沉默不语。

"我们大汗愿意支持您统一西域各部,"米尔扎继续诱惑,"武器、金币要多少有多少。只要您能牵制住明军,让他们的改土归流进行不下去。"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探子进来禀报:"首领,明军在哈密以东开始屯田了!还听说要在各地设立官府......"

阿卜杜拉猛地站起身,对米尔扎说:"回去告诉你们大汗,我同意了。"

一个月后,哈密城外的屯田点。

来自甘肃的移民正在开垦荒地。这些大多是受灾的农民,听说西域分田免税,便举家迁来。

"老王,你看这土多肥啊!"一个年轻农夫抓起一把黑土,"听说种下去就能活!"

被称作老王的汉子擦着汗:"朝廷给种子给农具,还免三年赋税,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

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队黑衣骑兵如旋风般冲来,见人就砍,见屋就烧。

"是马贼!快跑啊!"

屯田点顿时乱作一团。等附近的明军赶到时,暴徒早已远去,只留下满地狼藉和几十具尸体。

消息传到哈密,杨荣勃然大怒:"查!一定要查清楚是什么人干的!"

三天后,线索指向了阿卜杜拉。

"经略大人,"斥候回报,"我们在现场找到了这个。"

那是一枚银质腰牌,上面刻着阿卜杜拉部落的图腾。

面对挑衅,杨荣决定双管齐下。

他首先上书朝廷,请求调派新军增援。同时亲自前往阿卜杜拉的驻地,试图进行最后一次和谈。

"首领何必与朝廷为敌?"杨荣开门见山,"若是归顺朝廷,首领的爵位、领地都可以保留。朝廷还会在吐鲁番设市,与西域各部通商。"

阿卜杜拉冷笑:"说得好听!等你们的屯田点、驿站都建起来,还有我们说话的份吗?"

"此言差矣。"杨荣耐心解释,"朝廷在西域推行的是羁縻之策。首领依然可以治理本部,只是要遵守《大明律》,不能再随意攻伐其他部落。"

"如果我们不答应呢?"

杨荣站起身,正色道:"那就休怪朝廷不讲情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谈判不欢而散。

半个月后,朝廷的援军抵达哈密。来的不仅是新军,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退休的老将徐辉祖。

"徐将军怎么来了?"杨荣又惊又喜。

徐辉祖笑道:"陛下听说西域有事,特意让老夫来助你一臂之力。在印度跟帖木儿人打了几年交道,对他们的战术再熟悉不过。"

有了徐辉祖的协助,明军很快制定了作战方案:以新军主力正面进攻,同时派精锐骑兵绕道截断阿卜杜拉与帖木儿帝国的联系。

战事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装备燧发枪和火炮的新军,在开阔的戈壁上所向披靡。阿卜杜拉组织的联军一触即溃。

"这仗打得真窝囊!"阿卜杜拉在败退途中抱怨,"明军的火器太厉害了,我们的弓箭根本够不着他们!"

更让他绝望的是,明军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每到一个部落就宣布:归顺者免罪,抵抗者严惩。很多小部落见势不妙,纷纷倒戈。

就在阿卜杜拉节节败退之际,帖木儿帝国终于坐不住了。

一支两万人的帖木儿骑兵越过边境,直扑哈密。领军的是帖木儿帝国名将沙哈鲁。

"来得正好!"徐辉祖闻报大喜,"正要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新军的厉害!"

双方在哈密城外展开决战。

这一次,明军拿出了全部家底:三个新军步兵师,一个炮兵营,还有两千精锐骑兵。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明军的火炮在千步之外就开始轰击,帖木儿骑兵还没冲到阵前就损失惨重。等好不容易接近明军阵地,又遭到燧发枪的轮番齐射。

"这......这怎么可能!"沙哈鲁目瞪口呆。他征战半生,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战至日落,帖木儿军伤亡过半,仓皇撤退。此战之后,帖木儿帝国再不敢轻易进犯大明边境。

战后,杨荣在西域全面推行改土归流。

他在吐鲁番设立西域都护府,下设六卫;在各地兴建学堂,教授汉文和农耕技术;更重要的是,修建从肃州到吐鲁番的驿道,将西域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

曾经顽抗的阿卜杜拉,在见识过明军的实力后,主动前来归顺。

"经略大人,"阿卜杜拉心悦诚服,"西域各部愿意接受朝廷管辖。"

杨荣履行承诺,仍任命阿卜杜拉为吐鲁番卫指挥使,但其部众必须接受整编,子女要入官学读书。

与此同时,从印度传来的消息更令人振奋:朱允炆建立的天顺王朝已攻占德里,彻底切断了帖木儿帝国向东扩张的通道。

"如此一来,西域可保百年太平。"徐辉祖欣慰地说。

站在新修的哈密城墙上,杨荣眺望着逐渐繁荣起来的丝绸之路,心中感慨万千。这片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终于要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发展了。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