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2章 艰难的抉择

永乐大帝 第2章 艰难的抉择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古里的雨季闷热难耐,宫殿里的熏香也驱不散潮湿的霉味。朱允炆烦躁地翻看着北方送来的战报,越看脸色越难看。帖木儿大军已经推进到温迪亚山脉北麓,数个重镇接连失守。

"都是废物!"他把战报狠狠摔在地上,"三万大军,守不住一个山口!"

齐泰弯腰捡起战报,小心翼翼地说:"陛下,敌军装备精良,又熟悉地形,实在不能全怪将士们。"

"那怪谁?怪朕吗?"朱允炆猛地转身,脸上带着几分怨气,"若不是当初你们劝朕北伐,何至于此!"

这时,方孝孺拄着拐杖走进来,听到这话立即反驳:"陛下此言差矣!开拓疆土本是君王之责,如今遇到挫折就推诿责任,岂是明君所为?"

朱允炆被说得面红耳赤,却无言以对。这些年来,他始终活在建文帝的影子里,急于证明自己,结果却把局面越弄越糟。

"报——"侍卫急匆匆进来,"徐将军从前线回来了!"

只见徐辉祖左臂缠着绷带,脸色苍白地走进来:"陛下,臣无能,博帕尔......失守了。"

"什么?"朱允炆猛地站起,"博帕尔不是有重兵把守吗?"

"守军哗变了。"徐辉祖苦笑,"将士们三个月没领到军饷,不肯再战。臣这条胳膊,就是镇压哗变时受的伤。"

殿内一片死寂。军饷短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天顺朝看似繁荣,实则财政早已捉襟见肘。

次日清晨,朱允炆还在为军饷发愁,齐泰就带来一个更坏的消息:"陛下,港口的商船都被大明扣下了,说是要补缴税款。"

"他们凭什么?"朱允炆大怒。

"大明总兵赵德明说,按照当年的协议,往来商船都要向大明纳税。"齐泰无奈道,"以前他们睁只眼闭只眼,现在......"

这时方孝孺插话:"老臣早就说过,不能太过依赖大明。现在可好,命脉都被人家攥在手里了!"

"不依赖大明,军饷从哪来?"徐辉祖忍不住反驳,"难道要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众人吵作一团时,侍卫又来报:"帖木儿使者求见。"

来的是一名满脸傲气的突厥将领,他直接把一封战书扔在地上:"给你们十天时间投降。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朱允炆气得浑身发抖,却不敢发作。等使者走后,他终于瘫坐在龙椅上:"诸位......现在该如何是好?"

沉默良久,齐泰小心翼翼地说:"或许......可以向大明求援?"

"不可!"方孝孺立即反对,"这是与虎谋皮!"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徐辉祖指着北方,"十天之后,帖木儿大军就要兵临城下了!"

朱允炆看着争吵的臣子,心中一片茫然。他既没有祖父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叔父朱棣的杀伐果断,此刻更是六神无主。

大明总兵府内,赵德明正在悠闲地品茶。听说天顺朝使者求见,他故意晾了对方半个时辰。

"齐大人何事如此着急啊?"赵德明慢条斯理地问。

齐泰强压怒火:"赵总兵,帖木儿大军压境,天顺朝危在旦夕。还请大明念在同为汉家血脉,出兵相助。"

"这个嘛......"赵德明拖长了音调,"出兵不是不可以。不过......"

他取出一份文书:"这是太子殿下开出的条件。"

齐泰接过一看,脸色顿时变了:"这......允许大明商人免税经商倒也罢了,允许永乐币流通也说得过去。但这治外法权......大明人在天顺朝犯罪,却要由大明来审,这成何体统?"

"齐大人此言差矣。"赵德明笑道,"这是为了保障大明商人的安全。你们印度的律法......呵呵,实在不敢恭维。"

"还有这驻军权,"齐泰继续往下看,"科钦、坎贝、锡兰都要驻军,这......"

"这是为了共同防御帖木儿啊。"赵德明说得冠冕堂皇,"还是说,齐大人宁愿把这些港口留给帖木儿?"

齐泰无言以对,只能带着文书回去复命。

皇宫内,朱允炆看着盟约条款,脸色铁青:"这治外法权一条,绝对不行!朕若签了,与卖国何异?"

方孝孺立即附和:"陛下圣明!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可是陛下,"徐辉祖急道,"若无大明援军,十天之后,古里必破。到那时,别说治外法权,就是陛下您的性命都难保啊!"

"徐将军说得对。"齐泰劝道,"眼下保住社稷要紧。这些条款......可以日后再议。"

"日后?"方孝孺冷笑,"签了就是白纸黑字,哪还有日后?"

众人争论到深夜,仍然没有结果。朱允炆左右为难,既怕亡国,又怕背上骂名。

第二天,更坏的消息传来:南方的几个土王见势不妙,已经宣布归顺帖木儿。天顺朝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做决定吧。"徐辉祖跪地恳求,"将士们都在等着军饷,百姓们都在盼着援军啊!"

朱允炆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终于长叹一声:"传旨......接受大明的条件。但是治外法权这一条,必须改一改。"

再次来到大明总兵府,齐泰带着修改后的条款。

"赵总兵,治外法权这一条,是否可以改为:大明人在天顺朝犯罪,由双方官员共同审理?"

赵德明嗤笑一声:"齐大人,现在是你求我,不是我求你。这条款一个字都不能改。"

"可是......"

"没有可是。"赵德明打断他,"签就签,不签就请回。本官还要准备撤离事宜呢。"

齐泰一惊:"撤离?"

"是啊。"赵德明悠然道,"帖木儿大军将至,我们总不能留在这里等死吧?"

这是**裸的威胁。齐泰知道,如果大明撤离,天顺朝必亡无疑。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治外法权仅限于商业纠纷,刑事犯罪仍由天顺朝审理。作为交换,大明要求的驻军港口从三个增加到五个。

当齐泰带着修改后的盟约回到皇宫时,朱允炆看都没看就盖上了玉玺。他已经心力交瘁,不想再争了。

"就这样吧。"他疲惫地挥挥手,"朕累了。"

盟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在朝中引起不小争议。但在普通百姓中,却是一片欢呼——至少他们不用面对帖木儿大军的屠刀了。

三日后,大明援军抵达古里港。看着港口里密密麻麻的战船,朱允炆心情复杂。这些船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屈辱。

徐辉祖倒是很务实:"陛下,有了这些援军,我们至少可以保住半壁江山。"

方孝孺却始终闷闷不乐:"用主权换来的和平,能维持多久?"

最让朱允炆难堪的是,大明援军主帅来到皇宫时,只是微微躬身,连跪拜之礼都免了。

"陛下放心,"主帅意气风发,"有我军在,定能击退蛮族。"

朱允炆勉强笑了笑,心中却五味杂陈。他知道,从今往后,天顺朝再也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了。

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保社稷,不得已签此城下之盟。虽存社稷,实丧主权。朕之过也,唯望后人能谅解今日之苦衷......"

窗外,大明的战船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仿佛在提醒他:这场屈辱的救赎,才刚刚开始。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