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34章 失败的分而治之

永乐大帝 第34章 失败的分而治之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徐辉祖上报,详细说明了北平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不建议对朱棣采取强硬手段,建议采用温和的分而治之的方式,在朱棣周边广封王,遏制朱棣的势力扩大。

朱元璋在接到了徐辉祖的上报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皇孙朱允文见状,小心翼翼地询问发生了什么情况。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徐辉祖上报说,燕王在北平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大明半壁江山,粮食储备也逐渐与金陵地区相当。这对于我们大明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朱允文听后,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祖父,孙儿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德怀之、以礼制之的策略。首先,我们可以派遣官员前往北平,宣扬皇恩浩荡,以德行感化燕王及其部下。同时,加强礼仪制度的建设,让燕王感受到朝廷的威严和尊重。”

“如果这样不行呢?”朱元璋追问道。

“如果以德怀之、以礼制之的策略无效,”朱允文继续说道,“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削减燕王的地盘,削弱他的经济实力。这可以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减少他的赋税收入等方式来实现。当然,在采取这些措施时,需要谨慎行事,避免引起更大的动荡。”

“如果这样还是不行呢?”朱元璋再次追问。

朱允文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如果削减地盘仍然无法遏制燕王的势力扩张,那么我们就只能采取更为极端的措施了。我们可以废置其人,甚至举兵伐之。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选择,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得失。”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对朱允文的建议表示了初步的认同。然而,他深邃的眼眸中却闪过一丝疑虑。这位历经风雨、从草根崛起的皇帝深知,政治上的事情往往复杂多变,即使策略听起来再完美,执行起来也可能漏洞百出。

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允文,你的建议很好,考虑得很周全。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比如,以德怀之,燕王若是不受感化,又该如何?以礼制之,他若是公然违抗朝廷礼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削减地盘、废置其人,甚至举兵伐之,这些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和准备,否则只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朱允文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祖父的顾虑是有道理的,自己之前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完美,但确实没有考虑到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他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寻找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朱元璋看着朱允文沉思的样子,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他肯用心去思考、去学习,未来必定能够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朱元璋心情烦闷,步履沉重地走到太庙。这里供奉着他深爱的马秀英和朱标的灵位。他站在两人的灵位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和孤寂。

他轻轻地抚摸着马秀英的灵位,自言自语道:“秀英,你最疼爱的儿子如今确实大有出息。他将封地建设得比金陵、扬州还要繁华,他治下的百姓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他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可是……可是我们之间却充满了猜忌和防备。这是为什么?难道权力真的能让人变得如此陌生吗?”

朱元璋的眼眶湿润了,他痛苦地摇了摇头,又转向朱标的灵位,缓缓地说道:“标儿,如果你还在的话,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你的弟弟一直都很敬重你,视你为榜样。可惜……可惜你当初太过急躁了。如果那个密探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对峙和纷争。”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回应。然而太庙里只有寂静的风声和他的叹息声。朱元璋继续说道:“标儿,如果你在天有灵,就告诉我应该怎么破解这个局面吧。我不希望我的儿子们为了权力而互相残杀,我不希望看到大明王朝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我只想让这个家团圆和睦,让大明王朝繁荣昌盛。”

朱元璋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最后变成了喃喃自语。他在太庙里待了许久,仿佛在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慰藉。然而,他知道这个局面并非那么容易就能破解的。他需要时间去思考、去谋划、去行动。

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下诏设立宁藩和辽藩,分别将朱权和朱植封为宁王和辽王。这一举措的背后,是他对朱棣日益增长的势力的担忧,以及他希望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来牵制朱棣的野心。

朱元璋深知朱棣的才华和威望,在北平的经营下,他的势力已经逐渐超越了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局面让朱元璋感到不安,他担心朱棣的野心会进一步膨胀,最终威胁到大明王朝的稳定。

因此,朱元璋决定采取行动,他希望通过设立宁藩和辽藩,将朱权和朱植分别派往边疆地区,以此来分散朱棣的注意力,并削弱他在北平的影响力。同时,这也是对朱棣的一种试探,朱元璋想看看他对于这一举措的反应和态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诏书下达后,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朱棣自然也接到了这份诏书,他对于朱元璋的意图心知肚明。他知道这是父皇对自己的一种牵制和试探,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和反抗。相反,他选择了沉默和接受。

朱权和朱植抵达北平后,受到了朱棣的热情款待。朱棣表现得非常高兴,仿佛三位兄弟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和猜疑。他设宴款待两位弟弟,席间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在送别朱权和朱植前往各自藩地的路上,时值冬季,沿途的雪景如画,美不胜收。朱植看着窗外的雪景,突然提议让朱棣作一首诗来助兴。他笑着说:“四哥年幼时曾以一首咏娃诗惊四座,又是大儒宋濂的弟子,文才肯定非凡。”

朱棣闻言微微一笑,他并没有推辞,而是凝视着路边的雪景,沉思片刻后缓缓吟道: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苍凉和豪迈的气息。朱权和朱植听后都为之动容,纷纷称赞朱棣的文才不减当年。实质内心都被震惊了,这位四哥果然所图非小!霸气侧漏!

在送别两位弟弟后,朱棣站在雪地里目送着他们远去。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在告诉自己: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必须坚持下去,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

两个藩王到达各自的王府后,他们很快发现情况与预期截然不同。原本在他们想象中的权力布局和实际现状有着天壤之别。首先,他们试图调动当地的驻军,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指挥这支军队。

经过深入了解,他们惊讶地发现驻军的军制并非明朝传统的卫所制。相反,这里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编制,即两个镇为单位的边军。这种编制使得军队的指挥和管理更加集中和高效,但同时也削弱了藩王对军队的控制力。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支边军的上级机构并非地方官府或朝廷,而是一个名为“北部战区”的直属机构。战区指挥部设在大宁,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边军的行动。然而,这个战区指挥部却直接受北平征虏大将军营的指挥,也就是燕王朱棣的指挥。

这一发现让两个藩王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奈。他们原本希望通过控制当地驻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但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已经落空。他们不仅无法调动驻军,甚至连对军队的影响力都微乎其微。

而这边完全没有朱权和朱植的政治力量,名义上两人是王爷。该享有的东西都能享有,可以去军中阅兵,有仪仗队。可以过问政务,但是朱元璋明确规定了藩镇不能再过问民政,朱棣那边是有一套成熟的文官体系控制了北平中枢以及部分县。所以那道圣旨对他来说就没有作用。而且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过问民政事务!所以两个藩王就只能空有名头!

朱元璋在接到奏报后就明白分而治之久成了一句空话!而那两个藩王连招兵的钱粮都没有,更不用说建立军队了!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