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宇宙地球人类三篇 > 第133章 发射线

宇宙地球人类三篇 第133章 发射线

作者:道一一因梦而生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9 13:41: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发射线的种类及其科学意义

发射线是光谱中特定波长的亮线,由气体或等离子体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在受激后跃迁到低能级时释放光子形成。它们不仅是天体物理过程的重要诊断工具,还能揭示天体的化学成分、温度、密度及动力学状态。以下是发射线的详细分类及典型例子,远超Hα(氢阿尔法线)的范畴。

---

1. 发射线的物理机制

发射线的产生需满足两个条件:

1. 激发源(如高温、辐射场、碰撞)。

2. 低密度环境(避免碰撞退激发,如星云、日冕)。

根据量子力学,发射线波长(λ)由能级差决定:

\[

\lambda = \frac{hc}{E_u - E_l}

\]

其中,\(E_u\)和\(E_l\)分别为上下能级能量。

---

2. 发射线的主要种类

(1) 原子发射线

氢原子(Balmer系列)

- Hα(656.28 nm,红区):n=3→2,最常见于恒星形成区(如猎户座大星云)。

- Hβ(486.13 nm,蓝绿区):n=4→2,用于电子温度测量。

- Hγ, Hδ:更高能级跃迁,强度逐渐减弱。

其他氢线

- 莱曼系列(Lyman):紫外波段(如Lyman-α 121.6 nm),类星体和早期宇宙探测。

- 帕邢系列(Paschen):红外区(如Paschen-α 1875 nm)。

金属原子线

- 钠(Na I):589.0 nm和589.6 nm(D双线),见于彗星和冷星。

- 钙(Ca II):

- H线(396.8 nm)和K线(393.4 nm),恒星色球层活动指标。

- 红外三重线(849.8 nm, 854.2 nm, 866.2 nm),太阳黑子研究。

(2) 离子发射线

一次电离元素

- [O II](372.6 nm和372.9 nm):星系电离气体示踪。

- [N II](654.8 nm和658.3 nm):与Hα混合,区分激波或辐射电离。

- [S II](671.6 nm和673.1 nm):电子密度诊断(线强度比)。

高次电离元素

- [O III](495.9 nm和500.7 nm):行星状星云和活动星系核(AGN)的强线。

- [Ne III](386.9 nm):大质量恒星电离区标志。

- [Fe X](637.4 nm):日冕高温(百万开尔文)等离子体。

(3) 分子发射线

转动-振动谱带

- CO(一氧化碳):毫米波(如CO J=1→0 115.27 GHz),分子云质量测量。

- H?O(水):亚毫米波(如557 GHz),恒星形成区外流探测。

- OH(羟基):18 cm射电波段(1612 MHz、1665 MHz等),脉泽(微波激射)源。

复合分子

- PAHs(多环芳烃):红外特征谱线(如3.3 μm、6.2 μm),星际有机分子。

(4) 复合与复合线

- 自由-束缚辐射(复合连续谱):电子被离子捕获时释放连续辐射 叠加发射线(如H II区)。

- 双电子复合线:高能电子复合到高激发态(如He II 468.6 nm)。

(5) 特殊天体发射线

活动星系核(AGN)

- 宽线区(BLR):

- Hβ宽线(FWHM > 2000 km/s)。

- C IV 154.9 nm(紫外),类星体红移测量。

- 窄线区(NLR):

- [O III] 500.7 nm(FWHM < 500 km/s)。

超新星遗迹

- [Fe XIV](530.3 nm):高温激波区。

- [Si II](634.7 nm):抛射物成分。

X射线发射线

- Fe Kα(6.4 keV):黑洞吸积盘铁原子荧光。

---

3. 发射线的科学应用

(1) 恒星形成与星云

- Hα/[N II]比:区分H II区(电离氢区)和超新星遗迹。

- 巴尔末减缩(Balmer Decrement):Hα/Hβ比推算星际消光。

(2) 星系演化

- 鲍德温-菲利普斯-特里维西(BPT)图:

使用[O III]/Hβ vs. [N II]/Hα区分恒星形成星系与AGN。

(3) 等离子体诊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宇宙地球人类三篇请大家收藏:()宇宙地球人类三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电子温度(Te):

\[

\frac{[O III]\,495.9 500.7}{436.3} \propto Te

\]

- 电子密度(ne):

\[

\frac{[S II]\,671.6}{673.1} \propto ne

\]

(4) 宇宙学距离

- Lyman-α森林:类星体光谱中的吸收线阵列,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

---

4. 常见误解澄清

“发射线只有Hα?”

绝非如此!Hα仅是氢原子Balmer系列中最易观测的一条,实际天体光谱中可能同时存在数十条不同元素的发射线。例如:

- 行星状星云NGC 7027:强[O III]、[Ne III]、Hα、[N II]混合。

- 类星体3C 273:从紫外(Ly-α)到红外(Pa-α)的数百条发射线。

---

5. 前沿探测技术

- 积分场光谱(IFU):同时获取空间 光谱信息(如MUSE仪器)。

- 高分辨率光谱(如ELT-HIRES):解析系外行星大气发射线(如O?、CH?)。

- ALMA毫米波阵列:分子线成像恒星形成区(如CO、HCN)。

---

总结

发射线是宇宙物质活动的“指纹”,从冷分子云的毫米波辐射到黑洞附近的X射线谱线,覆盖全电磁波段。通过分析这些谱线,天文学家得以解码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演化及极端环境过程。Hα仅是冰山一角,现代光谱学已建立包含数百万条谱线的数据库(如NIST ASD),持续推动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喜欢宇宙地球人类三篇请大家收藏:()宇宙地球人类三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