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关中地区,情况则更为复杂微妙。自董卓之乱以来,关中百姓饱受战乱、饥荒与迁徙之苦。曹操在与马超、韩遂大战后,为充实河北,曾强行迁徙大量关中民众,使得这片曾经富庶的土地变得凋敝,民心惶惶,对曹魏政权充满了怨恨与恐惧。
“听说那刘皇叔,在益州和荆州都施行仁政,轻徭薄赋,是个爱民如子的好主子。”
“曹操把咱们的粮食都搜刮去打仗了,儿子、丈夫都被拉去当兵,死在汉中不知有多少……”
“要是刘皇叔能打过来就好了,这日子,总算有个盼头。”
类似的议论,在渭水两岸的村落与城镇中悄悄流传。尽管曹操派遣重将镇守长安,严控舆论,但那种源自生存本能的对“仁德”之君的期待,是无法完全禁锢的。关中的人心,已然浮动,就像一堆干燥的柴薪,只待一点火星,便可燃起燎原之势。这为刘备集团日后实施“跨有荆益”之后的“还定三秦”战略,提供了潜在的、宝贵的民心基础。
对于天下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政治权谋,也无法完全理解“汉中王”与“魏王”在法理上的细微差别。但他们从最朴素的生存直觉出发,看到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一个足以与北方曹操、东方孙权鼎足而立的新的权力中心,已经在西蜀之地正式确立。
天下“三足鼎立”的格局,以一种比真实历史更早、更清晰、也更有利于刘备的方式,呈现在了所有旁观者的眼前。过去,虽然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的基础,但刘备一方始终给人以相对弱小的印象。而如今,汉中大捷与称王建制,无疑向天下宣告——刘备集团,已然拥有了问鼎天下的雄厚实力与政治资本。
在河北的田野,中原的集市,江南的水乡,人们劳作之余,开始更多地谈论起“西边那位汉中王”。他们或许不关心谁最终能统一天下,但他们本能地意识到,权力的多元化,意味着压迫者或许会有所顾忌,意味着他们在这乱世中,多了一个或许可以喘息、可以选择的余地。这种认知本身,就是对旧有秩序的一种无形冲击。
历史的车轮,因刘备这关键性的称王一步,而加速转动。天下的棋局上,一颗沉重而有力的新棋子已然落下,它与北方的“魏”、东方的“吴”相互制约,彼此牵动,共同指向一个依旧未知,却注定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所有人的命运,都将在这种新的平衡与不平衡中,重新寻找自己的轨迹。
喜欢再续蜀汉的浪漫请大家收藏:()再续蜀汉的浪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