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3章 六三 · 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译文: 用甜言蜜语监督领导,无所利。但若能忧虑改过,则无灾祸。

含义: 如果领导只靠甜言蜜语、空头许诺(甘临),而不务实,将会失去威信,无所利。但若能及时醒悟,心生忧虑(既忧之),并改正错误,则可避免灾祸。

六三故事:

春祭大典的鼓乐声响彻阳城,祭坛上供奉着各地进献的——东海的巨蚌、南山的白鹿、西陲的玉禾,琳琅满目。百官身着朝服,齐声歌颂太平盛世。

陛下德配天地,故有祥瑞频现。司农卿伯益捧着竹简,朗声诵读各地喜报,兖州垦田增三成,青州粮产翻倍,荆州渔获盈仓...

禹端坐龙椅,望着坛下欢腾的景象,眉宇间却掠过一丝疑虑。他轻声问身旁的皋陶:各地收成,当真如此丰硕?

皋陶躬身道:各地奏报确实如此。自陛下即位,风调雨顺,政通人和...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他:老臣有本启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老臣胥午颤巍巍走出行列。他是三朝元老,以耿直着称。

胥老有何见教?禹温和地问道。

胥午环视满朝文武,声音洪亮:老臣近日巡视归来,所见所闻,与这些奏报大相径庭!

朝堂上一片哗然。

伯益立即反驳:胥老此言差矣!各地祥瑞俱在,岂能有假?

胥午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把枯黄的禾苗:这是老臣从兖州带回的!

禹神色一凛,起身接过禾苗。只见禾穗干瘪,显然收成不佳。

这是怎么回事?

胥午跪地泣诉:老臣途经三县,见百姓以草根充饥。地方官员为求政绩,虚报垦田数目,加重赋税,致使民不聊生!

禹手中的禾苗悄然落地。他沉默良久,缓缓摘下冠冕。

三日后,一队商旅悄无声息地离开阳城。禹扮作老商,胥午为账房,只带数名护卫,轻装简从。

首站便是奏报中垦田增三成的兖州。还未入城,便见道旁田亩荒芜,杂草丛生。

老丈,今年收成如何?禹拦住一个正在挖野菜的老农。

老农苦笑:收成?地里长的还不够交税。官府说我们垦田多,赋税也跟着涨。

胥午低声解释:地方官为求政绩,将荒山也计入垦田数目。

禹默然,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碾碎。

入城后,更触目惊心的景象映入眼帘。市集冷清,百姓面有菜色。几个孩童围着一个粥棚,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稀薄的米汤。

不是说兖州粮产翻倍吗?禹的声音有些发颤。

胥午叹道:粮仓确实满了,但那是百姓的口粮!

当晚,他们借宿在一户农家。茅屋四处透风,一家人挤在草席上,盖着破旧的麻布。

去年县官说禹王要巡狩,让我们把粮食都充入官仓。家主唉声叹气,可巡狩没来,粮食也要不回来了。

禹彻夜未眠,在油灯下翻阅随身携带的各地奏报。那些华丽的辞藻,此刻读来格外刺眼。

次日,他们遇到更令人愤慨的事。一队官差正在强征赋税,将百姓家中最后一点存粮也搬走了。

官爷,这是留种的粮食啊!一个老妇跪地哀求。

差役一脚踢开老妇:刺史大人要迎接禹王巡狩,这些粮食都要充作贡品!

禹正要上前,却被胥午拉住:陛下,此时暴露身份,恐打草惊蛇。

他们继续南下,所见景象愈发凄凉。在青州,目睹渔民被迫缴纳根本打不到的渔获;在徐州,看到农夫为凑足赋税卖儿鬻女。

一个月后,禹站在长江岸边,望着浑浊的江水,久久不语。

陛下...胥午欲言又止。

我在想,禹的声音沙哑,这些奏章上的甜言蜜语,比洪水更可怕。洪水毁人家园,而这些虚言,正在啃食天下的根基。

回宫那日,禹径直走向九鼎。他抚摸着鼎身上镌刻的九州图纹,对惊惶跪迎的百官说:

你们告诉我,这鼎上刻的,是真实的天下吗?

满朝寂静,无人敢答。

次日朝会,禹命人将各地带来的枯禾、破网、卖身契陈列殿前。

这些,才是真正的!他的声音响彻大殿,它们告诉我们,太平盛世下藏着多少苦难!

伯益等官员面如土色,跪地请罪。

虚报政绩者,革职查办!禹下令,即刻起,朕要建立巡狩制度,每年春秋两季,亲自巡查各地。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伯益。

陛下,臣愿辞去司农卿之职,戴罪立功。他取出早已备好的《垦田实录》,这些年来,臣为求政绩,默许各地虚报。今日方知,甜言蜜语误国误民啊!

禹扶起伯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就负责重整田赋制度,务必使政令通达,赋税公平。

新的巡狩制度很快建立。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每州设刺史,直接对朝廷负责。同时颁布《巡狩令》,明确规定巡狩不仅要看粮仓,更要入农户;不仅要听奏报,更要问百姓。

次月,禹开始了第一次正式巡狩。他特意选择之前虚报最严重的兖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兖州刺史早已闻风丧胆,跪在道旁请罪。

起来吧。禹亲手扶起他,带朕去看看真实的兖州。

他们走访田间,视察粮仓,聆听民声。禹不仅没有严惩这个刺史,反而与他共同商讨改善民生之策。

陛下不治臣的罪?刺史难以置信。

朕要的不是认罪,是改过。禹指着正在修缮的水渠说,把这些水渠修好,让百姓吃饱饭,比什么惩罚都重要。

消息传开,各地官员纷纷自省。虚报之风戛然而止,务实之治蔚然成风。

一年后,禹再次巡狩兖州。这一次,田地里禾苗茁壮,市集上粮米充足。那个曾经虚报政绩的刺史,如今成了最务实的地方官。

陛下,臣终于明白,刺史感慨地说,真正的政绩不在奏章上,而在百姓的饭碗里。

回宫途中,胥午欣慰地说:陛下能及时醒悟,实乃天下之幸。

禹望着车外丰收的景象,轻声道:这要感谢那些敢说真话的人。为君者最危险的,就是活在甜言蜜语编织的幻梦里。

晚霞映红天际,仿佛在为这个迷途知返的帝王喝彩。

大禹在太平盛世中被官员的虚报所迷惑,经直臣提醒后微服私访,发现民间疾苦后及时改革的故事。这正应了临卦六三爻辞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的警示——领导若沉溺甜言蜜语必将失利,但能及时忧患改过则可免灾祸。整章展现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了求真务实胜于歌功颂德的治国智慧。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