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1章 卦象:? 山火贲(艮上离下)+初九 · 贲其趾,舍车而徒

卦象:? 山火贲(艮上离下)

卦辞: 亨。小利有攸往。

含义: 贲卦象征文饰、美化。亨通,但仅利于小的行动。贲卦上卦为艮,代表山、静止;下卦为离,代表火、光明。山上有火,火光映照山体,象征外在的装饰与美化。它强调文饰之道应配合内在实质,不宜过度铺张,注重朴素自然,方能亨通。修饰的目的是为了彰显美德,而非掩盖空虚。

故事:文饰者------彩陶师禹的匠心

在远古的部落时代,人们开始追求美与秩序。一位名叫禹的年轻彩陶师,他所在部落以制陶为生,陶器虽实用却单调。禹心怀对美的向往,决心通过彩绘装饰让陶器焕发光彩。他的成长之路,正如贲卦所揭示的文饰之道,从简单点缀到返璞归真,经历了六个阶段。

初九 · 贲其趾,舍车而徒

爻辞: 装饰脚趾,舍弃车马徒步行走。

含义: 在文饰之初,从最基础、不显眼处开始装饰(贲其趾),舍弃华而不实的工具(舍车而徒),象征轻装简从,注重实用和基础,避免过度。

初九故事:

晨光熹微,黄河支流畔的有陶氏部落刚从沉睡中苏醒。

土窑里还残留着昨夜的余温,空气中弥漫着黏土和烟火的气息。

年轻的禹蹲在窑口前,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件刚出窑的陶罐。

那陶罐造型朴实,胎体厚重,通体是泥土烧制后的暗红色,没有任何纹饰。

它很结实,能盛水,能煮食,实用得就像部落里任何一个沉默的劳动者。

但禹看着它,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的目光越过部落的栅栏,望向远方。

朝霞正染红天际,河面波光粼粼,林间的叶片挂着露珠,闪烁着微光。

这陶罐,为何不能像它们一样,拥有自己的色彩和纹路呢? 这个念头,如同春日的种子,在他心里悄然萌发。

部落里的老陶师们对此不以为然。

陶器,结实好用便是根本。 负责掌窑的敦师傅拍了拍一个陶瓮,发出沉闷的响声,画上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让它多装水,还是能让它更耐烧?

敦叔说得对, 旁边一个年轻匠人附和,有那功夫,不如多捏几个罐子。

禹没有争辩。

他知道,在生存仍是首要任务的年代,实用主义根深蒂固。

但他心中的火苗并未熄灭。

他没有一开始就试图在陶罐最显眼的腹部作画,那太冒险,也容易招致非议。

他选择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陶罐的底部,以及口沿下方那一圈窄窄的边缘。

那里,就像是陶器的,支撑着整体,却最容易被忽略。

他找来河边最常见的红褐色矿石,用石块耐心研磨成细粉,兑上清水,就成了最原始的颜料。

他没有去借用部落里仅有的、用于雕刻祭祀礼器的骨针和石刀那些般正式的工具。

他只用了自己的手指,和一根削尖的硬木签——这就是他徒步行走的全部行囊。

第一个陶罐的底部,他颤抖着手指,画下了一圈歪歪扭扭的波浪纹。

烧制出来后,那纹路模糊不清,几乎与陶色融为一体。

有人路过瞥见,发出嗤笑:禹,你在罐子底下画什么?谁看得见?

禹的脸微微发烫,但他没有停下。

第二个,第三个……他继续在每一个陶罐的底部、边缘这些部练习。

波浪纹、简单的点点、短促的直线。

他用木签尖端点戳,用手指肚抹画。他发现,手指的力度和温度,能让颜料与陶胎结合得更自然。

木签虽然简陋,却能刻画出更清晰的细小痕迹。

这个过程枯燥而缓慢。

其他匠人一天能做出数个光溜溜的陶罐,他可能连一个带简单底纹的都完成不了。

敦师傅看着他时间,忍不住摇头:禹,你这是在舍近求远啊!有这功夫,不如跟我学学怎么把陶胎做得更薄更匀。

禹抬起头,手上还沾着红色的矿粉,他认真地说:敦叔,您说的对,陶胎是根本。但我想,如果装饰不仅能好看,还能让罐底更耐磨,让口沿更便于抓握,那不是更好吗?

他指着手中一个陶罐底部加厚的连续波纹:您看,这里多画了几层,是不是比别处更结实一点?

敦师傅凑近看了看,用手摸了摸,沉默了片刻,没再说什么。

禹继续着他的工程。

他注意到,口沿下画上一圈连续的三角纹,人们在搬运陶罐时,手指扣在那里,似乎更稳当,不易滑脱。

罐底的致密纹路,在放置时似乎也能减少与地面的摩擦,让陶罐寿命更长。

他的装饰,从一开始,就与紧密相连。

他舍弃了华丽繁复的工具和图案(舍车而徒),专注于最基础、最不显眼之处的打磨(贲其趾)。

渐渐地,部落里的人发现,禹做的陶罐,虽然看起来还是那么朴素,甚至有些罐子只有底部有些许纹路,但用起来,却莫名地觉得趁手、结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尤其是那些经常需要搬动的水罐和食瓮,底部有纹路的地方,确实更耐磨损。

嘲笑的声音渐渐少了。

偶尔,会有小孩子蹲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他用木签在湿软的陶坯上划出痕迹。

禹哥哥,你为什么总在罐子底下画画?

禹擦擦额角的汗,笑了笑:因为脚站稳了,路才能走远啊。罐子也一样。

他拿起一个完工的陶罐,指着底部清晰整齐的同心圆纹和加固的边线。

你看,从这里开始装饰,就像人穿鞋先保护好脚趾。它不张扬,却最重要。

春去秋来,禹的趾部纹饰越练越熟,越做越精。

他的手指仿佛有了灵性,能感知到陶土在何时接受描绘最为合适。

那根普通的木签,在他手中也变得如同延伸的指尖,能勾勒出流畅而均匀的线条。

他依然没有去触碰陶罐最醒目的位置。

但他所装饰的每一个罐底,每一处边缘,都带着一种沉静而认真的美感,与陶器本身浑然一体。

它们不是为了被看见而存在,而是为了更好地。

这一天,部落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陶器评比。

大部分陶器都光洁匀称,展现出匠人们扎实的基本功。

轮到展示禹的陶器时,他拿出了几个看似普通的陶罐和陶碗。

起初,大家并没觉得特别。

直到有人将它们拿在手中细细端详,才发现了玄机。

一个水罐的口沿内侧,有一圈细密舒适的云点纹,喝水时嘴唇触感温润。

一个储物罐的底部,交错着致密的网格纹,放置平稳,且不易磨损。

一个陶碗的外壁下端,环绕着浅浅的涟漪刻痕,端握时防滑,又增添了趣味。

咦?拿在手里,感觉是不太一样。

这碗,给我家老人用正合适,不怕滑手。

这罐子底厚实,纹路也扎实,应该很耐用。

敦师傅也拿起一件件仔细查看,他摩挲着那些简洁而实用的纹路,良久,对禹说道:

我先前觉得你走了弯路。现在看来……你是从根基上,把这二字,重新琢磨了一遍。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赞许:舍弃了花架子,直指根本。你这舍车而徒,走得比我们这些驾车的,更稳,也更远啊。

禹看着那些得到认可的陶器,看着它们不显眼处自己精心描绘的纹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明白,自己选择的这条从开始的道路,走对了。

文饰之道,并非浮于表面的涂鸦。

它始于最微末之处,扎根于实用的土壤。

唯有舍弃浮华的,甘于的艰辛,从最基础的开始装饰和加固,方能步步踏实,为未来铺就一条通往真正美与和谐的道路。

夜色降临,窑火再次燃起。

禹坐在火堆旁,依旧拿着他的木签,在一个新的陶坯底部,认真地画着新的纹样。

火光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也映照着那些朴素却充满力量的线条。

路,还很长。

但他知道,方向就在脚下。

通过年轻彩陶师禹从陶罐底部、边缘等最不显眼处()开始练习装饰,并舍弃繁琐工具、仅用手指和木签(舍车而徒)的故事,生动阐释了贲卦初九爻辞贲其趾,舍车而徒的深刻内涵。它揭示了文饰之道的起点——从基础、细微处着手,强调装饰必须与实用功能相结合,而非独立存在。禹舍弃华而不实的复杂工具,选择最朴素的方式,体现了轻装简从,注重实质的智慧。这种不急于求成、不追求表面繁华的扎实根基之法,为后续更高层次的文饰境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示着真正的美源于对根本的尊重与锤炼。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