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色附丽于物,至为吉祥。
含义: 以中正黄色(象征中庸、柔顺)附丽于物(黄离),至为吉祥。象征以柔顺中正之道进行依附,可得大成。
六二故事:
时光荏苒,昔日在陶土部火塘边谨慎吹燃希望火苗的少年炎明,已长成一位颀长俊朗的青年。多年的历练,让他眉宇间褪去了青涩,沉淀下更为温润的光芒,如同经过岁月打磨的玉石,内敛而坚定。
祖父焱的身影,在三年前一个平静的黄昏,如同燃尽的古烛,悄然融入了守护一生的火焰之中。他将联盟主火种和守火人的职责,连同那份对光明的敬畏与智慧,一并传给了炎明。
如今的炎明,已成为联盟新任的“火正”,肩负着统管所有部落火种、传承光明的重要使命。
他依旧住在山谷中央那间熟悉的守火人石屋,每日清晨,依旧会跪在火塘前,以祖父教导的虔诚,侍弄着那簇跃动不息的主火种。只是,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石屋之外,那片由众多部落组成的、火光星星点点的广阔天地。
接任火正后的第一次联盟议事会,在春日暖阳中召开。各部落首领齐聚一堂,炎明坐在了昔日祖父的位置上。
议题很快聚焦到火种的管理上。
黑石部的首领,那位嗓音洪亮的壮汉,首先开口,声如擂鼓:“炎明火正!我认为,联盟当推行统一的火种规制!就像我们黑石部,火旺力强,才能锻造利器,震慑四方!那些微弱如萤的火,早该淘汰了!”
他的话音刚落,藤草部的老妪便颤巍巍地反驳:“不可!黑石部的火固然旺,但耗柴太快,且火星四溅,我们藤草部靠近林地,万一引发山火,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的火虽弱,但温和持久,适合烘烤编织物!”
“温和?怕是连块肉都烤不熟!”渔歌部的首领,一个浑身带着鱼腥气的精干男子嗤笑道,“我们常年在水上,需的是抗风耐潮的火!你们的火,一阵风就没了影!”
“我们陶土部需要稳定均匀的火力来烧制陶器,太旺则裂,太弱则生……”陶土部首领也加入了争论。
议事厅内顿时嘈杂起来,各部落首领纷纷据理力争,都认为自己的用火方式是最好的,希望联盟能采纳自己的标准。声音越来越高,气氛逐渐变得有些僵硬,仿佛有无数道方向各异的光,试图刺破对方,却只留下交错混乱的影子。
履错然的局面,再次出现,而且更为复杂。这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牵扯到各部落的生计、习惯乃至尊严。
炎明静静地听着,没有急于打断。他的目光平和地扫过每一张激动或不满的面孔,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划动,仿佛在勾勒某种图案。
他想起了祖父的教导,想起了自己巡看火塘时的见闻。黑石部的猛火,藤草部的文火,渔歌部的防风火,陶土部的恒温火……每一种火,都依附于其特定的需求和环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智慧。
强行推行一种标准,无论偏向哪一方,都如同试图让所有水流向同一个河道,必然会激起抗拒的浪花,甚至可能导致某些部落的生存困境。
这绝非“元吉”之道。
待众人的声音稍稍平息,炎明才缓缓站起身。他没有提高声调,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各位首领,”他微微欠身,行了一礼,“大家所言,皆有道理。火,乃生存之本,各族依循自身所需,探索出不同的存火用火之法,这本是智慧的结晶。”
他走到议事厅中央,那里摆放着象征各部落的少量物品——黑曜石、藤编、鱼叉、陶罐。
“然而,联盟之意义,在于汇聚众智,而非强求一律。我们所需寻的,并非一种‘最强’或‘最弱’的火,而是一种‘最宜’的火——一种能融合各家之长,适应多数情况,且更为安全、持久的火种保存之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他们眼中流露出思索和些许好奇。
“我曾见黑石部猛火之威,亦见其耗材之疾;曾感藤草部文火之温,亦忧其易灭之险;曾佩渔歌部防风之巧,亦察陶土部恒温之需……”
他每说一处,都看向该部落的首领,眼神中带着理解和尊重。这让原本针锋相对的首领们,脸色稍稍缓和。
“因此,我设想一种新的火种保存法。”炎明继续说道,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陶碟,里面盛着一些湿润的、颜色暗沉的泥土。
“这是取自山涧旁的黄泥,性柔,粘稠,且极耐烧灼。”他用手指捻起一点,展示给众人看,“我们可以选取燃烧充分、已无明火却通红炽热的木炭为核心。”
他一边说,一边用另一只手拿起几块准备好的、尚有余温的火炭。
“然后,以此黄泥,均匀包裹于炭块之外。”他的动作轻柔而稳定,将湿泥细细地涂抹在火炭上,塑成一个不规则的、暗黄色的泥球。
“泥层厚度,需恰到好处。过薄则易破,火气外泄;过厚则易闷,火种窒息。”他小心地调整着,最终,一个婴儿拳头大小、表面略显粗糙的黄色泥球呈现在众人面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