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5章 六五 · 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译文: 涕泪滂沱,忧伤叹息,吉祥。

含义: 因忧患而涕泣叹息(出涕沱若,戚嗟若),反而能唤起警惕,终获吉祥。象征居安思危,忧惧反省可使附丽之道更稳固。

六五故事:

岁月如大河奔流,无声无息地带走了青春与壮年。当年的少年炎明,如今已是鬓发如雪、面庞刻满岁月沟壑的老人。他依旧清瘦,腰背却不再挺直,常年与火相伴,让他的眼眸在沧桑深处,沉淀着比火焰更恒久的温润光芒。

几年前,他已将“火正”的职责,郑重地传给了经过多年考察、心性沉稳且深得“黄离”之道精髓的弟子“燧”。燧不负所托,兢兢业业,联盟的火种在他的守护下,依旧在各部落间稳定传递,光明普照。

炎明退居守火人石屋旁一间更小的静室,不再直接掌管具体事务。族人们尊敬他,感念他一生功绩,视他如部落的基石与荣耀。在所有人看来,这位为光明奉献一生的老人,理当安享平静祥和的晚年。

然而,在一个万籁俱寂、连虫鸣都歇息的深夜,一场噩梦如同冰冷的毒蛇,骤然缠上了安睡的炎明。

梦中,没有咆哮的洪水,没有炙烤的干旱,也没有燎那般嚣张的抢夺。

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绝对的黑暗。

他梦见守火人石屋中的主火种,那簇跃动了他一生、温暖了他一生的火焰,毫无征兆地,轻轻摇曳了一下,然后,像一声被掐断的叹息,彻底熄灭了。

紧接着,仿佛连锁反应,山谷中,河岸边,丘陵上……所有部落的火光,一盏接一盏,悄无声息地湮灭。不是被风吹灭,不是被雨打湿,而是像失去了内在的支撑,自行溃散,化作冰冷的尘埃。

黑暗,纯粹的、厚重的、令人窒息的黑暗,如同黏稠的墨汁,吞噬了山川、河流、部落、人群。他听不到任何声音,看不到任何轮廓,只有彻骨的寒冷和绝望在蔓延。族人们在黑暗中无声地摸索、跌倒、相互践踏,文明的火光熄灭后,留下的只是最原始的恐惧与混乱。

“光……光呢?!”他在梦中嘶声力竭地呼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噗——”

最后一点幻觉中的微光也消失了。

炎明猛地从石榻上坐起,浑身已被冷汗浸透,心脏疯狂地擂动着胸腔,剧烈的喘息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窗外,月色朦胧,守火人石屋的方向,那熟悉的、温暖的光芒依旧透过窗棂,安静地投射进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是梦……只是一场梦。

他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碰那真实的光明,却发现自己的脸颊一片冰凉的湿意。

他哭了。

不是小声的啜泣,而是如同决堤的洪水,压抑不住的、老泪纵横的奔涌。浑浊的泪水顺着深刻的皱纹肆意流淌,滴落在粗糙的兽皮被褥上,留下深色的印记。

出涕沱若。

涕泪滂沱,无法自抑。

他没有发出太大的声响,只是肩膀剧烈地耸动着,沉浸在那种仿佛亲身经历过文明终结的巨大悲恸和后怕之中。

从那一夜起,炎明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像往常那样,在晨光中平静地散步,或是温和地指点前来请教的年轻守火人。他总是独自一人,坐在静室的门槛上,望着山谷中星星点点的部落火光,一坐就是大半天。

他的眉头终日紧锁,脸上不见了往日的宁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化不开的沉郁和忧思。他时常会无意识地发出长长的、沉重的叹息,那叹息声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深深焦虑。

戚嗟若。

忧伤叹息,终日不绝。

弟子燧和部落里关心他的人们都察觉到了他的异常。

“老师,您这是怎么了?”燧端来温水,担忧地看着仿佛一夜之间又苍老了许多的炎明,“联盟如今一切安好,火种传承有序,各部和谐。您已功成身退,为何还如此悲伤?是身体不适吗?”

炎明缓缓摇头,目光依旧没有离开远方的灯火,声音沙哑而低沉:“燧,我非悲己身之老迈,亦非忧眼前之安定。”

他抬起颤抖的手,指向那些火光:“我乃惧……惧后世失我‘火德’也!”

“火德?”燧有些不解。

“火之明,依德而行啊!”炎明的语气激动起来,眼中再次泛起泪光,“你看如今,黄泥火种便利,各部落存火已非难事。这是好事。可我担心,正因为太过便利,后人会渐渐忘记,这光明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艰辛、需要秉持的敬畏、需要坚守的德行!”

他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声音带着追溯的悠远:

“他们会忘记,先祖是如何在雷击枯木的偶然中,小心翼翼守护起第一簇星火;”

“他们会忘记,我们守火人一代代,是如何在风雨飘摇中,用生命去守护这文明之源;”

“他们会忘记,面对干旱时,需要‘鼓缶而歌’的乐观与坚韧;”

“他们会忘记,面对诱惑时,需警惕‘突如其来如’的虚妄与陷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甚至会忘记,‘黄离’之道那中正、柔顺、包容的本意,只将其视为一种冰冷的技术!”

他越说越是激动,泪水再次滑落:“德衰则明灭!岂可不戚?若只传其术,而不传其神,不传其德,终有一日,后人会因怠惰、因贪婪、因纷争,而亲手断送这看似永恒的光明!我那梦境……那梦境或许就是未来的警示啊!”

燧怔住了,他从未从如此深远的角度思考过问题。他继承了技术,却似乎还未完全领悟技术背后那沉甸甸的“道”与“德”。

炎明的忧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人性、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他没有让自己的忧患停留在叹息和泪水之中。

将忧惧化为行动。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燧,替我准备最好的鞣制皮卷,还有耐存的烟墨。”炎明擦去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我要将这一切,都写下来!”

从此,静室中多了一道伏案疾书的身影。

不再有终日不绝的叹息,取而代之的,是毛笔划过皮卷的沙沙声,是老人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奋笔疾书的专注。

他不再仅仅依靠口耳相传,他要为后世留下一部经典,一部能够穿越时间长河、指引方向的《火典》。

他事无巨细,从最基础的如何辨认不同木材的燃烧特性,如何观察天气对火种的影响,到“黄泥火种”的精确制作要领,不同情境下的取火、用火、存火之法。

但他着墨更多的,是技术之外的东西。

他写下了祖父焱的严谨与虔诚,写下了自己年少时“履错然,敬之”的教训与领悟;

他阐述了“黄离”之道的核心乃是中正与包容,而非简单的泥包炭火;

他记录了在大旱之年,如何以“鼓缶而歌”的精神对抗绝望;

他剖析了“燎”的失败根源在于附丽失道,追求虚妄;

他强调了火种是部落共有之宝,守护光明是每一个族人的责任,而非一人一姓之私器;

他写下了守火人需要具备的品德——敬畏、坚韧、无私、睿智……

他将一生的智慧、经验,尤其是那深植于心的“火德”,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笔端。灯光下,他佝偻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仿佛在与时间赛跑,要将那可能被遗忘的、关乎文明存续的薪火,以文字的形式,牢牢镌刻下来。

燧和后来的守火人们,在学习《火典》时,才真正明白了老师当年那“出涕沱若,戚嗟若”的深远意义。那并非懦弱的悲伤,而是智者穿越时空的预见与至深的关怀。

部落联盟因为这部《火典》的存在,火种的管理和传承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依据。不仅技术得以规范,那份对光明的敬畏、对德行的坚守,也随着《火典》的代代传抄和讲诵,深深植根于联盟的文化血脉之中。

吉。

许多年后,当联盟历经风雨,甚至遭遇过比大旱更严峻的考验时,正是因为有着《火典》的指引和“火德”的约束,光明从未真正断绝,文明得以一次次从挫折中复苏、延续。

炎明晚年的忧患与泪水,他那看似不合时宜的悲叹,最终成为了部落长存安康的最坚固基石。

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至深的忧患,换来了长久的吉祥。

他的传光之路,在生命的尾声,超越了技术与职责,抵达了文明传承的终极境界——以忧惧之心,铸永恒之基。

通过晚年炎明在功成名就、部落安泰之时,因一场文明湮灭的噩梦而惊醒,陷入涕泪滂沱、终日忧叹的深沉忧患(出涕沱若,戚嗟若),并深刻洞察到后世可能“失火德”的潜在危机,最终将忧惧化为行动,倾尽心血撰写涵盖技术、智慧与德行的《火典》,为部落文明的光明永续奠定坚实基础的经历,生动阐释了离卦六五爻辞“出涕沱若,戚嗟若,吉”的辩证智慧。此章揭示:在事业鼎盛、局面安泰之际,真正的智者并非高枕无忧,反而会因洞察潜在危机而心生忧惧(出涕沱若,戚嗟若);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能促使人们深刻反省,未雨绸缪,采取固本培元的行动,从而规避未来风险,引导局面走向长久的吉祥与稳固(吉)。此为附丽之道得以传承不坠、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