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4章 六四 · 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译文: 进入左腹,获知光明受伤的内心,然后走出门庭。

含义: 深入黑暗核心(入于左腹),洞察其本质(获明夷之心),然后果断抽身(于出门庭)。象征知悉内情后,及时远离险地。

六四故事:

蓟国的成功,如同一块精心擦拭过的美玉,在昏暗的世道中散发着温润而坚定的光芒。守明协助蓟侯肃清奸佞、整顿吏治的事迹,虽未张扬,却仍在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这名声,没有给他带来虚荣,反而像一道无形的烙印,标志着他的价值与危险。

他本欲继续留在蓟国,在这片难得的清明之地默默耕耘。然而,一封来自朝歌的密信,打断了他的宁静。

信是微子启派人星夜兼程送来的。信中言语隐晦,却字字千钧。朝歌局势愈发糜烂,纣王在妲己和费仲等佞臣的蛊惑下,愈发狂悖暴虐。微子启深感独木难支,急需可信之人在更核心的位置洞察机先,记录真相,甚至……在万不得已时,为保留殷商一丝元气做准备。

“守明贤弟,”信中写道,“蓟国之事,足见汝之才具与忠贞。然一隅之清,难涤天下之浊。今王欲组建‘内廷记事’,专司记录机密要闻,非心腹不可近。费仲等人举荐皆为其私党,吾力荐汝入内,王已允。此乃入于左腹之机,险极,然或可获明夷之心。望慎思。”

“入于左腹……”守明放下密信,走到窗边,望着蓟国宁静的夜空。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进入纣王的近身集团,就如同将自身投入最浓重的黑暗核心,每一步都踏在刀尖之上。那里没有蓟侯的信任与庇护,只有无尽的猜忌、倾轧和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

但微子启说得对,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看清这黑暗的本质,了解纣王政权崩坏到了何种程度,才能为未来留下最真实、最核心的史料。

他没有犹豫太久。

向蓟侯坦诚缘由并辞行后,守明再次踏上了返回朝歌的路。这一次,他的心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沉重。他不是去记录边缘的苦难,也不是去辅助一位贤明的诸侯,而是要去扮演一个他内心深处极其排斥的角色——佞臣集团中的“顺从者”。

入于左腹——他成功地“进入”了。

凭借微子启的举荐和他在蓟国展现出的“才干”(在费仲看来,或许是懂得如何“有效”管理的手段),守明很快得到了纣王的初步认可。他被任命为内廷记事官之一,负责整理、归档一些非最核心但也触及机密的文书,并偶尔在御前会议担任记录。

他刻意收敛了在蓟国时那份隐约的锐气,变得沉默寡言,行事谨慎周到。对费仲等人,他保持者恰到好处的恭敬,既不显得巴结,也绝不流露出丝毫反感。他将自己伪装成一块质朴无华、只知埋头工作的“木头”,逐渐降低了那些狡猾狐狸的戒心。

他得以进入更深的宫禁,接触到更多被掩盖的真相。

他看到了各地报来的灾荒饥馑文书,被纣王轻蔑地扔在一旁,批上“些许天灾,何足扰朕清兴”;他听到了前线将士请求增援的急报,被妲己一句“将士无用,陛下何不遣天神助之”而打断;他记录下了纣王为了取悦妲己,下令熔铸更多青铜器、修建更奢华宫苑的荒唐诏令,而这些耗费,最终都化作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根稻草。

最让他触目惊心的,是一次小型饮宴上。纣王酒酣耳热,与妲己、费仲等人戏谑忠臣。他们将比干等贤臣的劝谏之言编成俚曲小调,肆意嘲弄。纣王甚至笑着说:“寡人闻圣人心有七窍,不知比干之心是否如此?若得一看,倒也有趣。”

言语间的冰冷与残忍,让守明记录的手几乎僵住。他强忍着胃里的翻腾,努力维持着面部表情的平静。那一刻,他不仅仅是看到了暴政的表象,更是直视了那明夷之心——黑暗的核心,是君王彻底的昏聩、道德的完全沦丧和对生命的极端漠视。

他意识到,这个王朝已经从根子上烂掉了。任何的劝谏、修补都是徒劳。微子启所期望的“保留元气”,在这种彻底的疯狂面前,显得如此渺茫。这里没有光明可以挽回,只有无边无际、并且还在不断自我加强的黑暗。

获明夷之心——他获得了,也因此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与清醒。他深知,自己记录的这些,已非为了“劝谏”或“挽回”,而是为了未来的“审判”与“镜鉴”。

他更加小心地隐藏自己。将最重要的记录用特殊的药水写在看似空白的木牍背面,与那些无关紧要的文书混在一起。他从不与任何同僚深交,也绝口不提任何政见,仿佛他的世界只有那些冰冷的竹简和笔墨。

然而,黑暗核心的压迫感与日俱增。费仲似乎并未完全对他放心,偶尔会抛出一些试探性的话语,观察他的反应。身边同僚的突然消失,也时有发生。他知道,自己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随时可能坠落。

转机,在一个看似寻常的下午到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纣王欲征集天下奇珍异兽,充实鹿台苑囿,需派一名熟知典制、行事稳妥的官员,前往东南沿海一带督导此事。这并非美差,路途遥远,且容易得罪地方诸侯。内廷诸人多不愿往。

守明看到了机会——于出门庭。

他主动向主管此事的费仲请缨,言辞恳切,表示愿为君王分忧,且借机考察东南民风物产,丰富内廷记载。

费仲正愁无人可用,见守明这个“老实人”主动站出来,乐得顺水推舟,正好也可借此再观察他远离中枢后的表现,便爽快答应了。

离开朝歌那天,天色阴沉。守明没有回头多看那座吞噬了无数光明的城池一眼。他的行囊里,除了官方文书,便是那些记载着黑暗核心真相的“空白”木牍。

他顺利完成了东南的差事,过程虽不乏周折,但比起朝歌的凶险,已算是云泥之别。在任务规定的返回期限前,他派人送回一封奏报,详细陈述了差事完成情况,并附上了一封言辞恭谨的辞呈。

信中,他称自己才疏学浅,不堪内廷重任,且此次外出,感染瘴疠,沉疴难起,恐污圣听,恳请辞官归隐,了此残生。

他知道,这个借口并不高明,但对于一个已经“无用”且主动远离权力中心的“小人物”,纣王和费仲大概率不会深究。他们有的是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果然,朝歌没有任何挽留的旨意传来,仿佛他这个人从未存在过。

于出门庭——他成功地走出了那扇吞噬生命的黑暗门庭。

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守明换上了寻常的布衣,将官服和印信留在驿馆,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茫茫山林之中。

他找到了一处远离人烟的幽谷,结庐而居。友人几经辗转寻来,见他形容清瘦,却目光澄澈,不禁问:“兄台身负大才,何以甘愿老死林泉?”

守明望着山谷间缭绕的云雾,平静地回答:“明夷之心,黑暗之核。既知其不可为,速离乃智。” 他顿了顿,抚摸着身边那些看似空白的木牍,“吾非避世,乃存实也。肉身虽隐,史笔未停。”

他保全了自身,更重要的是,他带出了那些足以惊心动魄的真相。在这片新的隐居之地,他开始了更为系统的编纂工作,将深入“左腹”所获的“明夷之心”,一一刻录下来,为后世留下这黑暗时代最核心的病理切片。

紧密围绕明夷卦六四爻辞“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展开叙事。守明接受微子启安排,深入商纣权力核心担任内廷记事官(入于左腹)。他佯装顺从,潜伏于暴政中枢,亲身见证了纣王彻底的昏聩残暴与朝纲的彻底崩坏,深刻洞察了黑暗时代的本质与根源(获明夷之心)。在极度危险与内心煎熬中,他清醒认识到王朝无可救药,继续滞留唯有牺牲,遂借外派之机,果断上表辞官,隐入山林,彻底脱离了权力漩涡(于出门庭)。此章深刻揭示了在黑暗逆境中“知”与“行”的智慧:当有机会深入险境核心洞悉本质时,需有勇气潜入(入);当真正认清黑暗不可逆转时,更需有决断抽身(出)。这种“深入而后远遁”的策略,并非怯懦,而是在极致清醒后的生存智慧与对自身使命(存史)的更高负责,确保了在至暗时代下,真相的火种得以在核心地带被取出并保存下来。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