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1章 ? 火风鼎(离上巽下)+初六 · 鼎颠趾,利出否

卦象:? 火风鼎(离上巽下)

卦辞: 元吉,亨。

含义: 鼎卦象征鼎器、稳定与革新。至为吉祥,亨通。鼎卦上卦为离,代表火、光明;下卦为巽,代表风、顺从。木上有火,象征以鼎烹物,化生为新。鼎卦强调在稳定中求变革,如同用鼎烹饪,需火候得当、循序渐进,才能成就新局。它告诫人们,革新贵在根基稳固、步骤有序,如此才能元吉亨通,实现除旧布新。

故事:鼎新者------鼎君的铸鼎之路

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乐渐衰。一位名叫鼎君的年轻铸鼎师,他出身铸鼎世家,性情温和如风(巽),内心却怀揣光明之志(离)。鼎君目睹天下纷乱,决心铸造一尊象征天下安宁的“和鼎”,以鼎器之稳教化人心。他的铸鼎历程,正是鼎卦“君子以正位凝命”精神的生动演绎,从初始清理、充实鼎腹、革耳受阻、折足警示、黄耳固本到玉铉大成,完整展现了鼎新之道的智慧与考验。

初六 · 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译文: 鼎脚颠倒,利于倒出污物。得到妾室及其孩子,没有灾祸。

含义: 鼎新之初,需彻底清理旧物,如鼎脚颠倒倒出污垢(鼎颠趾,利出否)。可能得到意外助力(得妾以其子),无咎。象征革新需从基础做起,清除积弊。

初六故事:

秋雨绵绵,打在鼎坊斑驳的瓦片上,汇成细流,冲刷着檐下青石板深浅不一的岁月痕迹。

年轻的鼎君站在巨大的祖传鼎炉前,眉头紧锁。父亲骤然病逝,将这间曾声名显赫的鼎坊交到他手中,留给他的,除了一个空荡荡的“铸鼎世家”名头,便是眼前这破败的景象。

鼎炉不知多久未曾彻底清理,炉壁沾满黑乎乎的矿渣和凝固的铜痂,靠近便能闻到一股混合着金属腥气和陈年灰烬的沉闷味道。最让人心惊的是,支撑鼎炉的三只蹄形鼎足,因常年受力不均和地面沉降,其中一只已明显歪斜,让整个鼎炉看起来像个跛足的巨人,在凄风苦雨中勉力站立。

“鼎颠趾。”

鼎君脑海里闪过卦象中的这句话。鼎足颠倒,倾覆之始。这不仅是眼前鼎炉的危机,更是家族鼎坊,乃至他心中那份传承与革新铸鼎技艺梦想的真实写照——根基已歪,积弊深重。

几个老师傅站在他身后,眼神复杂。他们是看着鼎君长大的老人,有些还曾手把手教过他辨认矿料,此刻却大多沉默。坊主新丧,少主年轻,这歪脚的鼎炉,如同一个不祥的预兆。

“少坊主,”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师傅终于开口,声音干涩,“这炉子……怕是不中用了。老爷在时,也常说修它费力不讨好,不如……唉。”

不如什么,他没说下去,但意思明显。不如弃了这老家伙,另起炉灶,或者,干脆关了这日渐没落的鼎坊。

鼎君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凝在歪斜的鼎足上。雨水顺着他的额发滑落,滴进衣领,带来一片冰凉。他伸出手,抚摸着鼎足上粗糙冰冷的花纹,那是先祖一锤一凿留下的印记。

“不。”他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鼎足歪了,正过来便是。炉膛脏了,清理干净就好。这是根基,不能弃。”

他转过身,扫视着几位老师傅:“从明日开始,清炉,正足。”

消息传开,鼎坊内外一片哗然。清炉正足是极辛苦、极危险的活计,尤其是这种年久失修的老炉,稍有不慎,就可能彻底坍塌。族中几位长辈也派人来劝,说他年轻气盛,莫要逞强,毁了祖业。

鼎君充耳不闻。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换上了一身粗布短打,亲自带着两个忠厚的年轻学徒,开始了这项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

“利出否。”

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清除炉内积攒了不知多少年的污秽。鼎君第一个钻进尚有余温、气味呛人的炉膛。里面空间狭窄,光线昏暗,厚重的矿渣板结在炉壁上,需要用特制的铁钎和重锤,一点一点地敲凿下来。

烟尘弥漫,汗水混着黑灰,很快将他染成了个泥人。每一下敲击,都震得手臂发麻,飞扬的尘渣呛得人不住咳嗽。歪斜的鼎足使得炉内结构不稳,敲凿时必须万分小心,找准受力点。

一连数日,鼎君都泡在炉膛里。进展缓慢,辛苦异常。两个学徒轮番上阵,也已疲惫不堪。族人的非议和旁观的冷漠,像无形的石头压在心头。

这日午后,鼎君正奋力撬着一块顽固的炉底结块,忽听坊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啜泣和哀求声。他放下铁钎,钻出炉膛。

坊门口,雨水打湿的青石板上,跪着一对母子。妇人约莫三十年纪,衣衫褴褛,面色蜡黄,怀里紧紧护着一个七八岁、瘦骨嶙峋的男孩。母子二人都被雨水淋得透湿,瑟瑟发抖。

“求求贵人,赏口饭吃,给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吧……”妇人声音嘶哑,眼神里满是绝望与乞求,“我们是从北边逃难来的,家乡遭了兵灾,孩子他爹……没了。我们母子走了三个月,实在……实在走投无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守坊门的老仆正要驱赶,鼎君抬手阻止了他。他看着那孩子黑白分明、却因饥饿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又看看妇人那双虽然粗糙、但指节分明,似乎常年劳作的手。

“会生火吗?”鼎君忽然问了一句。

妇人一愣,随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连点头:“会!会的!民妇娘家原是烧陶的,从小就跟火打交道!”

鼎君沉默片刻,对老仆道:“带他们去后院空着的柴房安顿,弄点热汤食。”

老仆有些迟疑:“少坊主,这……来历不明的人,怕是……”

鼎君摆摆手:“不过是多两张嘴吃饭。这清炉的活儿,正缺人手。”

他看向那妇人:“以后,你就负责帮工们的一日三餐,照看炉火。你儿子,若是愿意,就在坊里跑跑腿,做些力所能及的杂事。”

妇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拉着儿子就要磕头。鼎君扶住了她:“不必如此,安心住下便是。”

“得妾以其子。”

这意外的插曲,在鼎坊并未掀起太大波澜,顶多是一些人私下议论少坊主太过心软。然而,就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收留,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那妇人,自称阿藜,对于火候的掌控,竟有着天生的敏锐。她负责灶火后,工人们的伙食变得准时而热乎。更让鼎君惊讶的是,一次他正在为调整鼎炉的辅助风箱火力而烦恼时,阿藜在一旁怯生生地开口:“少坊主,这风箱推拉的节奏,若是再缓一些,长一些,或许火会更稳,更透。”

鼎君依言尝试,果然,炉火的利用率提升了不少,清凿炉壁的效率也提高了。

而她那个叫石娃的儿子,年纪虽小,却异常勤快懂事。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帮着搬运清理出来的废渣,给忙碌的工人们端茶送水,小小的身影在鼎坊里穿梭,给这沉闷辛苦的劳作带来了一丝生气。

阿藜母子的到来,像一缕温和的风,悄然吹散了鼎坊部分凝滞的气氛。鼎君的仁厚,也渐渐赢得了工人们更多的信服。

清理工作继续。当最后一块厚重的炉底结块被撬松,准备用绳索拉出时,因鼎足歪斜,重心不稳,那块数百斤的结块猛地滑脱,向着一名正在下方清理的学徒砸去!

众人大惊失色,眼看惨剧就要发生。

离得最近的石娃,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和机灵,猛地将旁边一辆用来运渣的独轮车用力推了过去,堪堪挡在了那学徒身前!

“轰!”

结块砸在独轮车上,木制的车板瞬间碎裂,但也缓冲了大部分力量。学徒被震倒在地,吓傻了,却毫发无伤。

众人都惊出一身冷汗。鼎君快步上前,扶起学徒,又看向吓得小脸煞白,却仍紧紧握着车把的石娃,心中感慨万千。

他更加坚定了正足之心。汲取教训,他重新设计了支撑和牵引方案,动用杠杆原理,并亲自监督。经过数次惊险的调整,在众人齐心合力下,那只歪斜了不知多少年的鼎足,终于被一点点校正,重新与另外两足稳稳地立在同一平面上。

当鼎足归位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仿佛听到了一声无声的叹息,来自这座古老的鼎炉,也来自这片土地。鼎炉,似乎重新拥有了稳固的“根基”。

炉膛被彻底清扫干净,露出了内壁原本的青灰色。新的耐火泥被仔细地涂抹上去。阿藜负责照看的炉火,在新的风箱节奏下,燃烧得平稳而旺盛,开始烘烤着潮湿的炉壁。

鼎坊焕然一新,虽然依旧简陋,却再无之前的腐朽破败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忙碌景象。族人的非议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暗暗的钦佩。工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效率倍增。

鼎君站在已然稳固的鼎炉前,炉火映在他年轻却坚毅的脸上。他深知,这只是第一步,清理了积弊,稳固了根基。未来的铸鼎之路,还很漫长。

他看向正在灶间忙碌的阿藜和帮忙搬送柴火的石娃,心中一片平静。

无咎。

没有灾祸。这最初的、最艰难的清理与稳固,终于顺利完成。并且,还得到了意外的助力。

这为他心中那尊尚未成型的“和鼎”之梦,奠定了第一块,也是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通过描绘鼎君初掌鼎坊时,面对鼎炉积渣、鼎足歪斜的破败局面(鼎颠趾),毅然决定亲自率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清理工作(利出否),在此过程中,仁厚收留逃难的阿藜母子(得妾以其子),并意外获得其在火候掌控与危急关头的重要助力,最终成功清除积弊、校正鼎足,使鼎坊焕发新生,为后续铸鼎大业奠定了洁净稳固的基础(无咎)。这生动阐释了革卦初六爻辞的深刻内涵:任何革新之举,无论宏图多么远大,都必须从最基础、最彻底的清理与整顿开始,破除旧积弊,方能立新根基。同时,心怀仁厚,行事正直,往往能在困境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助缘,化解潜在风险,平稳度过革新的初始阶段。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