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3章 九三 · 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译文: 鼎耳脱落,行动受阻,野鸡膏脂不能食用,刚好下雨减少悔恨,最终吉祥。

含义: 鼎新遇阻,如鼎耳脱落(鼎耳革),搬运困难(其行塞),资源浪费(雉膏不食)。但适时降雨(方雨亏悔),化解危机,终吉。象征革新中需应对意外,灵活调整。

九三故事: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鼎坊内却比天气更加炽热。

一尊为城北孟氏宗祠铸造的礼鼎,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这尊鼎体型硕大,纹饰繁复,鼎身遍布雷云纹与夔龙纹,是鼎君接手以来最具挑战的作品之一。经过数月精心铸造,如今只待最后一道工序——安装鼎耳。

鼎耳并非与鼎身一体铸成,而是需要单独铸造,再以古老的“铸接法”与鼎身完美融合。这对火候、时机、技艺的要求极高,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鼎君亲自监督着整个过程。熔炼耳料的炉火在阿藜的掌控下稳定燃烧,专用的耳范早已准备就绪。当赤金色的铜水注入耳范,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熔融的灼热气息。

“起范——”

随着工匠一声吆喝,冷却定型后的鼎耳被小心取出。造型古朴,纹路清晰,看起来十分完美。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接下来,便是最紧张的铸接环节。需要将鼎身预先留出的榫头加热至接近熔点的状态,同时将新铸的鼎耳榫口也加热到相应温度,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精准对接,依靠金属自身的热量熔合为一体。

“准备对接!”鼎君声音沉稳,目光如炬。

巨大的鼎身被特制的支架固定,在众人合力下,缓缓调整角度。烧得白热的鼎耳被两名壮硕的工匠用长柄铁钳稳稳夹起,对准鼎身上的榫头,缓缓靠近。

高温使得空气都扭曲起来,汗水滴落在砖地上,瞬间化作白汽。

就在鼎耳即将触碰到榫头的一刹那——

“咔嚓!”

一声清脆得令人心悸的断裂声,突兀地响起!

在所有人惊骇的目光中,那只刚刚铸好、看似完美无缺的鼎耳,竟从与榫口连接的根部齐刷刷断裂开来!“哐当”一声,沉重的铜耳砸落在地,溅起几点火星。

“鼎耳革!”

鼎君的心猛地一沉。革,即是脱落,变更。精心准备的鼎耳,竟如此不堪一击!

现场一片死寂,只有炉火还在不知疲倦地燃烧。

问题很快查明,是铸造鼎耳的铜料中,混入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杂质,导致金属内部产生了极细微的裂隙。在高温和重量的双重考验下,这裂隙瞬间扩大,导致了断裂。

“其行塞。”

鼎耳无法安装,这尊巨鼎便无法移动,如同被废了双臂的巨人,僵立在工坊中央,阻塞了所有的通道。后续的精细打磨、纹饰修整工作全部被迫中断。

更让人焦心的是,孟氏宗祠的祭祀大典日期早已定下,就在三日之后。为此准备的祭品,包括那稀有的、用以调和鼎中“血气”的雉膏——用肥美野鸡熬制的膏脂,已经送达。如今鼎未成,这珍贵的雉膏便失去了用处,只能白白放置变质。

“雉膏不食。”

浪费的不只是财物,更是对承诺的辜负和对时机的贻误。

孟氏派来的管家闻讯赶来,看到此景,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鼎君先生,祭祀乃宗族头等大事,延误了吉时,这责任……恐怕你我都担待不起啊!”

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压在鼎君和每一位工匠心头。懊恼、沮丧、焦虑的情绪在坊间弥漫。有人提议连夜赶工重铸鼎耳,但时间太过紧迫,仓促之下难保质量。有人甚至绝望地认为,只能向孟氏请罪,赔偿损失,但鼎坊刚刚重建的声誉必将遭受重创。

鼎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围着那尊沉默的巨鼎缓缓踱步,目光扫过断裂的鼎耳,扫过无法移动的鼎身,扫过众人惶惑的脸。

“清理现场,检查所有剩余铜料。”他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石娃,去把地上那半截断耳捡起来,给我。”

他的镇定仿佛有一种感染力,骚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依令行事。

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乌云从四面八方汇聚,闷雷声在远天滚动,空气潮湿得能拧出水来。一场夏日的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临。

鼎君拿着那半截断耳,在灯下反复观察断口。那清晰的晶格结构和细微的气孔,印证了他的判断。他眉头紧锁,思索着对策。重铸是必须的,但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新耳的万无一失?

就在他苦思冥想,几乎要陷入绝望之际——

“哗啦啦——”

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倾盆而下,猛烈地敲打着鼎坊的瓦顶,如同一面急促的战鼓。雨水顺着屋檐流淌,很快在院子里汇成了小溪。

“方雨亏悔。”

不少工匠下意识地就要去遮盖贵重的工具和材料。

“等等!”鼎君却突然出声阻止,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院中那尊无法移动的巨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炽热的鼎身被冰冷的雨水浇淋,发出“刺啦”的声响,蒸腾起大片大片的白色水汽,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雨水顺着鼎身磅礴的纹路流淌,冲刷着上面沾染的灰尘与之前的汗水。

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虽然带来了些许混乱,却也瞬间冷却了鼎身,更重要的是,它冷却了鼎君焦灼的心。

他看着在雨水中安然屹立的鼎身,看着那被雨水洗刷得愈发清晰的纹路,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我明白了!”鼎君猛地站起,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雨亏悔! 这场雨,来得正好!它浇熄了我们的躁进,洗净了我们的疏漏!”

他大步走到工坊门口,任由飘洒的雨丝打湿衣襟,朗声道:“鼎耳之革,非是天灾,实乃**!是我等查验材料不够细致,是我等求成之心过于急切!”

他转身,看向众人,语气变得铿锵有力:“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次挫折,正是上天给予我等的一次警示,一次革故鼎新的契机!”

他立刻下达指令:“取之前试验韧性最佳的‘青钢’矿料来!我们要重铸鼎耳,但不再是简单的复制!”

在鼎君的指挥下,工匠们重新开炉。这一次,对每一块投入的矿料都进行了极其严格的筛选。鼎君更是在原有的铜锡配比中,加入了少量精心提炼的“青钢”细粉,这是他从古籍中复原、并经过多次小规模试验,能显着提升金属韧性的秘法。

雨水仍在外面哗哗地下着,仿佛在为鼎坊内重新燃起的斗志伴奏。阿藜掌控着火候,比以往更加用心,确保炉温均匀,让“青钢”能与铜锡完美融合。

新的鼎耳在雨中铸成。它的颜色比之前那只略深,显得更加沉稳。在铸接之前,鼎君改进了工艺,不仅在榫头榫口处做了强化设计,更在对接时,用了预热的陶土包裹外围,进行保温,让熔合过程更加缓慢、彻底。

当新的鼎耳终于在雨停之后,与鼎身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直到确认它稳如磐石,再无异状,才爆发出如雷的欢呼!

经过雨水洗礼的巨鼎,仿佛褪去了一层浮华,显得更加古朴厚重。那对经历过“革变”的鼎耳,如同经历了淬炼的勇士双臂,充满了力量感。

虽然延误了一天,但当成型的巨鼎最终如期送达孟氏宗祠时,其卓越的品质和历经小劫后更显沉稳的气度,反而赢得了孟氏族长更高的赞誉。

“终吉。”

回坊的路上,夕阳穿透雨后的云层,洒下万道金光。鼎君看着身边疲惫却兴奋的同伴,心中充满感慨。

他对聚拢过来的工匠和学徒们说道:“革耳之塞,非灾乃训。 今日若无一开始的‘革’,便无后来的‘新’。若无那场方雨浇醒我等,便无这‘青钢’加固之耳。可见,雨亏悔而终吉,天助顺也!”

众人闻言,皆有所悟。

此次挫折,非但没有击垮鼎坊,反而让他们改进了工艺,锤炼了心性,真正领悟了在革新之路上,如何面对突发困境,灵活调整,化险为夷。

鼎坊的根基,经过这一次“鼎耳革”的考验,变得更加扎实,更加坚韧。

通过描绘鼎君在铸造重要礼鼎时,遭遇鼎耳因材质隐患而突然断裂的意外挫折(鼎耳革),导致鼎身无法移动、工期延误、祭品浪费(其行塞,雉膏不食),陷入重大危机。恰在此时,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方雨)冷却了鼎身,也浇醒了鼎君焦灼的头脑,使其意识到问题根源,果断抓住时机,改进工艺,重铸并加固鼎耳(亏悔),最终不仅化解危机,更借此提升了铸鼎技艺,使作品与团队均经受了淬炼,获得圆满结果(终吉)。这生动阐释了鼎卦九三爻辞的深刻内涵:在革新进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障碍甚至局部失败,此时切忌慌乱冒进,而应冷静反思,善用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契机(如雨),灵活调整策略与方法,将挫折转化为改进的动力与契机。如此,则暂时的“阻塞”反而能促成更深层次的“革新”,引领事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吉祥与稳固。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