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3章 六三 · 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文:安享旧日的德业,守持正固以防危险,最终吉祥。或许辅佐君王的事业,但不要居功自傲。

含义:安分守己,依靠自己往日积累的德行和功业过日子(食旧德)。在容易引起争讼的环境下,要格外守正,警惕危险(贞厉),这样才能最终吉祥。即使为君王办事(或从王事),也要不居功(无成),以免招致嫉妒和纷争。

六三故事:

皋陶的理政之所,并非总是如清水河畔争地案那般波澜起伏。更多时候,是处理不完的民间细故、财产纠纷、契约争端。在这些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有一位身影始终沉稳如山,那便是老法官伯阳。

伯阳年近六旬,鬓角已染满霜华,背脊却挺得笔直。他在皋陶手下任职超过三十年,审理过的案件堆积起来,怕是要塞满半间库房。他眉宇间刻着岁月的沟壑,也沉淀着经年累月的睿智与平和。年轻官吏们私下里称他“活法典”,因为他对于历代传下来的律令、判例(旧德)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办案从不标新立异,只严格遵循成规古法。

这一日,伯阳正在处理一桩颇为棘手的遗产案。城中富商骤亡,未留下明确遗嘱,膝下三子一女为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长房嫡子手握部分田契,次子掌管着商铺账目,三子声称父亲生前有口头承诺,而早已出嫁的女儿也回来要求分得一份“妆奁”。各方都请了能言善辩的族人,呈上的证词、物证纷繁复杂,甚至互相矛盾。

正当伯阳埋首于竹简堆中,仔细比对田契日期与账目往来时,一个年轻的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恭敬在堂下响起:“伯阳大人,晚辈斗胆,对此案有些浅见,不知可否陈述?”

伯阳抬起头,看清来人。是近来颇受舜帝赏识的年轻官员子昭,出身贵族,才华横溢,但也难免有些少年得志的骄矜。他身边还跟着几位同样年轻的属官,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挑战的意味。

子昭不等伯阳回答,便侃侃而谈:“依晚辈愚见,此案纠缠于细枝末节,恐耗时日久。不若快刀斩乱麻,依据长幼有序之古礼,将家产大半判予嫡长子,其余子女略作抚恤即可。如此,既符合礼法,又能迅速息讼。”

堂下等候判决的富商子女们顿时骚动起来,次子与三子面露不忿,女儿更是急得眼圈发红。若按此议,他们所得将极其有限。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伯阳身上。子昭的建议,看似高效直接,实则粗暴简单,且并未充分考虑死者可能存在的真实意愿和各子女的实际贡献。这更像是一种彰显决断力的姿态,而非真正公允的裁决。

伯阳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简,神色平静无波。他并未直接反驳子昭,甚至没有去看他,而是转向富商的子女们,温和地问道:“尔父生前,可有何偏爱之物?或常与尔等提及身后安排?”

子女们愣了一下,开始努力回忆。长子在回忆中想起父亲曾感叹次子经营有方;次子记起父亲夸赞三子孝顺;三子则提到父亲心疼远嫁的女儿……一些被争产怒火掩盖的亲情细节,渐渐浮出水面。

伯阳这才转向子昭,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子昭大人所言长幼有序,确是古礼。然,律法之精神,在于定分止争,更在于贴合情理,使人信服。若不顾死者生前意愿与诸子实际付出,强行依礼切割,虽快,却恐埋下更深怨怼,非长久安定之计。”他指了指案上厚厚的卷宗,“老夫愚钝,唯有依循法典成例(食旧德),仔细推敲每一份证词、每一件物证,力求还原真相,方能做出令各方即便不尽如意,却也难以指摘的判决。此过程或许缓慢,却最为稳妥。”

子昭脸上有些挂不住,轻哼一声:“只怕迁延日久,徒耗精力。”

伯阳淡然一笑:“办案如耕田,欲速则不达。根基不稳,禾苗岂能茁壮?”他不再多言,重新埋首于卷宗之中,逐条分析账目,核对契书笔迹,询问证人细节,那份专注与耐心,仿佛外界的一切干扰都与他无关。

最终,伯阳花费了整整十天时间,将富商庞大的家产根据各子女的实际贡献、父亲生前的零星表态以及律法关于继承的细则,做出了一个极其详尽的分配方案。方案复杂,甚至有些繁琐,但每一条分配都有相应的证据或情理支撑。

当判决宣布时,富商的子女们虽然未能完全满足最初的贪念,但面对伯阳摆出的如山铁证与合情合理的分析,竟也无人能再强词夺理。长子的地位得到尊重,次子的经营功劳获得认可,三子的孝心获得补偿,女儿的权益也得到保障。一场原本可能结下世仇的争端,在伯阳严谨到近乎刻板的程序下,慢慢消弭了戾气。

子昭全程旁观,最初的不以为然,渐渐转为沉思。他看到伯阳在面对质疑时,从不与人争执口舌之利(不卷入无谓的官场诉讼),只是恪守自己的职责与原则(贞厉)。遇到连伯阳都觉得难以决断的疑难案件,他总会将卷宗整理好,附上自己的分析意见,然后恭敬地呈送给皋陶决断(或从王事),并在判决宣布后,将功劳全部归于皋陶的明察秋毫(无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久而久之,那些试图通过挑战伯阳来博取名声的年轻官员,就像拳头打在了厚厚的棉絮上,无处着力,反而被他的沉稳、专业和不争所折服。伯阳的威望,并非来自咄咄逼人或趋炎附势,而是源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公正、严谨和对律法精神的深刻理解(食旧德)。

数年后的一个黄昏,伯阳荣休还乡。送行时,不仅皋陶亲自相送,许多曾与他“较量”过的年轻官员,包括已是朝中重臣的子昭,都前来致敬。子昭对着伯阳深深一揖,由衷说道:“往日年少轻狂,不解大人‘守旧’之深意。如今方知,恪守正道,不矜不争,方是立身之本。大人一生平安顺遂,得以善终(终吉),实乃智慧所致。”

伯阳还礼,笑容一如往昔般平和:“老夫只是遵循老规矩办事罢了。律法如磐石,人心似流水,以石引水,方能归海。争讼之地,但求无愧于心,平安是福。”

马车渐行渐远,伯阳的身影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他带走的,是两袖清风,留下的,是“食旧德,贞厉,终吉”的官场佳话,以及一份历经时间考验的从容与智慧。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老法官伯阳在易起纷争的司法环境中立身处世的故事,形象阐释了讼卦六三爻“食旧德,贞厉,终吉”的智慧。伯阳不倚仗权势或诡辩,而是安分守己,凭借其深厚的律法知识、丰富的办案经验(食旧德)以及始终如一的谨慎正直(贞厉)来处理案件。面对年轻同僚的挑战,他避免正面冲突,以专业和事实回应;辅佐皋陶时,他尽职尽责却不居功自傲(或从王事,无成)。这种不卷入无谓争斗、坚守本分的处世哲学,使他成功避开了官场中的诸多诉讼风险,最终获得安稳吉祥的结局(终吉)。这启示我们,在是非之地,依靠扎实的根基、恪守正道、保持谦逊,是远离祸端、保全自身的有效途径。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